【摘 要】“90后”在思想上、性格上的特征與過去的“80后”大學生有所差異,因此要求我國高校輔導員能夠根據“90后”大學生的特殊情況進行特殊對待,做好“90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下本文先簡要分析“90后”大學生的個性特征,然后就高校輔導員應該如何開展“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90后”大學生指的是在1990年之后出生的學生,其出生和生活的背景與70年代和80年代的學生不同,因此在心理發展和個性塑造等方面表現出其獨特性。高校輔導員對于“90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也必須要從“90后”大學生的具體特征出發,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下本文就高校輔導員對于“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教育方面的內容進行簡要分析。
一、“90后”大學生的個性特征分析
“90后”大學生所處的社會屬于經濟、文化等全球化發展的社會,面臨著世界多元化價值觀的影響。因此,如何選擇正確的價值觀,促進自我的健康發展成為了當前“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問題。從認知需求來看,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90后”大學生能夠接觸到的信息和知識越來越多樣,一方面這給“90后”大學生帶來了認知需求上的刺激,使得大學生渴望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但是另一方面卻也容易導致學生過度沉迷網絡,影響“90后”大學生正常的人際交往,甚至容易使大學生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如孤僻、自卑、暴躁等,對“90后”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發展十分不利。
二、高校輔導員開展“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議
1.提高高校輔導員的專業素質
目前我國高校的輔導員大部分為年輕的輔導員,即“80后”或者“70后”的輔導員,這些輔導員在“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缺乏充分的經驗,因此要做好“90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需要高校采用合理的措施來提高輔導員的專業素質。雖然這些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了一定的經驗,但是由于“90后”大學生的特殊性,輔導員要做好這方面工作還需要加強對“90后”大學生個性的了解,同時高校輔導員還需要同時掌握多種相關學科的知識,如管理學知識、教育學習知識以及心理學和哲學知識等。此外,高校還需要加強對輔導員實踐能力的訓練,切實提高輔導員的教育技能和手段。只有當輔導員能夠掌握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知識,輔導員在實際的工作中才能夠取得實效。
2.加強對“90后”大學生的人文關懷
輔導員在對“90后”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該要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的是解決和預防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幫助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促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輔導員在實際的工作中一定要堅持從“90后”大學生著手,加強對“90后”大學生的人文關懷,讓“90后”大學生能夠感受到輔導員的關懷和指導。同時,加強對“90后”大學生的人文關懷還可以增加輔導員對大學生的了解,從而根據學生的實際心理發展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這樣的教育形式也更加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3.合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
現代化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給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對于“90后”大學生而言,科技的發展不僅能夠讓學生從網絡中獲取更多有效的信息,促進學生的學習,還能夠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這也是“90后”大學生網絡成癮現象突出的主要原因。因此,網絡信息技術的出現對于高校輔導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工作而言具有雙面性。要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需要高校輔導員能夠合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一方面加強對網絡信息技術中有效信息的利用,幫助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另一方面,輔導員需要加強對學生的網絡技術使用指導,幫助學生客觀、正確的認識網絡技術,防止學生過度沉迷于網絡,造成學業和正常心理發展的障礙。
三、結語
綜上所述,“90后”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因此在個性發展上也與其他年代的大學生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因此,輔導員要加強對“90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要做到提高自我專業素質、加強對“90后”大學生的人文關懷以及合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促進“90后”大學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帥,馬春曉,趙望鋒.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商業經濟,2013,01:113-115.
[2]李一男.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探究[J].前沿,2013,10:184-185.
[3]鄭瑞麗.試論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6,05:100-103.
[4]許海光,韓江河,侯可.淺談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S2:153-154.
[5]王東陽,謝志霞.“80后”輔導員對“90后”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施途徑探索[J].科技資訊,2012,10:214+216.
作者簡介:
蘭涵(1985.04~),女,四川省遂寧市人,工作單位:四川職業技術學院,職務:輔導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