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娟 毛宏萍 (景德鎮陶瓷大學 設計藝術學院 333000)
淺談藝術衍生品的設計“價質”——以吳冠中衍生品為例
馮麗娟毛宏萍(景德鎮陶瓷大學 設計藝術學院333000)
藝術衍生品設計“價質”主要體現在產品外觀的形態美學和藝術家所追求審美境界的創造與再現兩個方面,并能在高層次上帶給人們無限回味與精神享受。它透過有形“價值”將無形“價質”引出,結合設計表現進行藝術衍生品才能呈現出其真正的“價質”。本研究以吳冠中先生的畫為切入點,進行衍生品設計與再創造,對藝術衍生品的創作與設計進行分析,把藝術與設計相結合,更好的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藝術衍生品;“價質”;吳冠中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藝術的理解也不斷提升,不管是收藏還是個人欣賞,藝術衍生品都展現了一種新的生活風格,也是對藝術家的肯定,對文化的保護和美的理解,同時也是個人修養的完美展現。縱觀國內外,衍生品的市場開發空間很大,并非衍生品的種類繁多就能奪得好消費,而要把藝術家畫作中的精華部分得以傳承和設計,再結合當下流行趨勢,進而設計的新奇衍生品才能占領市場,贏取更多的價“質”。
藝術衍生品是以藝術為源頭所衍生出的產品。它是以原作的藝術精神(文化思想)為核心,向外延伸概念進行創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藝術附加值的產品。藝術衍生品多數是以藝術品原作的構思想法為設計主線,而不是簡單的復制畫面,或表象的直接粘貼作品,或以展示品中的概念元素出現,首先是需要設計師對藝術家有足夠的掌握,進而通過設計基礎知識進行提煉,運用審美元素不斷的再設計,將美學、設計與藝術更統一的結合,從而造就具有藝術文化的高雅品味與涵養氣質的衍生品設計。
(一)發展現狀
對比藝術品市場,國內外、博物館等對于衍生品的開發也開始了嘗試。據統計,2010年我國博物館舉辦展覽10091個,參觀人次406793千人次,其中未成年人參觀人次114413千人次。12012年10月,中國首屆藝術衍生品博覽會“2012中國國際美術館藝術產品博覽會”國家會議中心的開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市場對于藝術衍生品的渴求與探索。
與國外藝術品消費市場相比較,國內人們缺乏的是沒有把藝術品變成生活必需品,消費習慣還不夠成熟,缺乏對美學的理解和不知道如何把衍生品和生活恰到好處的結合,這就涉及到家中空間裝飾的格調,送禮品饋贈的人群,都需要設計師來進行設計和溝通完成,導致單一的衍生品種不能勾起消費者的購買欲,導致市場需求并不大。
(二)發展方向
在昂貴的藝術品發展中,想讓更多藏家擁有它,可以通過以下三方面:首先,版畫制作,在擁有藝術家版權的基礎上,與藝術家協商,傳承手工藝制版工藝,將藝術家的畫作制作為限量版的畫作,主要以絲網版,石版,珂羅版和綜合版,通過畫廊的形式售賣給廣大愛好者,便于收藏和再用;其次,家居生活,有人的地方就有家,就需要搭配、裝修和居家產品,分析受眾群體,喜好程度,更加完善的設計出系列家居產品;最后,互聯網+產品,快消產品,生活在陌生的不同角落里,互聯網便利了城市的發展,設計時代化產品至關重要。
面對繁雜多變的互聯網+時代,要緊跟隨時代步伐,藝術衍生品的開發與制成,也需要與UI、眾籌等結合,開發出好的衍生品,從而獲取市場的認可,把控好產品質量,贏得衍生品市場的價“質”。
(一)吳冠中
吳冠中先生生前卻道:“不后悔,藝術要根植于祖國民族的土壤里。”他對傳統與當代的兼容并包,對中國藝術與西方藝術結合的積極探索是值得整個時代所推崇和記憶的。吳老有名言曰:“筆墨等于零”,即“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于零。筆墨的發展無限,永遠隨思想感情之異而呈新形態。筆墨屬技巧,技巧乃思想感情之奴仆,被奴役之技有時卻成為創新之旗。”
在藝術創作上,他是介于水墨和油畫間、東西方間融合的一位大師,擁有獨特的自己風格和基本觀念,在藝術上不強調地域和民族的差異化,而是重視藝術的本源,用美來服務于人的精神和心靈,比較強調形式美,從結構、墨與色、線和點的角度著手,他多把風景作為平面結構中的形色點線關系去處理。在這方面,他在水墨畫方面或者油畫方面是走在前面的,他的獨特性在于用非傳統的方式表現中國特有的情調和韻味;另一方面是關于藝術思想,他用"快刀斬亂麻"的方式來能觸及當代藝術的致命點,剖析問題實質,提出自己獨到的看法和意見。”
(二)作品特點
其作品以風景為多,花卉人物其次,他不追求照相似的逼真效果,而是通過寫生將物象抽象為點、線、面的交響形式構成,所謂“介于抽象與具象之間,極富節奏韻律感,充滿了主觀激情”。畫風中西結合——用油畫的技法表現空靈之感和性靈的情思,油彩之間,筆觸之中,隱蘊國畫的放逸風骨,隨性自然,且有更多對生命的體悟。然而他用毛筆和墨彩亦能勾勒出點線面的悠揚旋律,造型抽象,用筆獨到。正所謂“水陸兼程,往返于油彩與水墨;天上人間,彷徨與真象與抽象。”
(三)衍生品設計
吳冠中的衍生品設計主要在陶瓷和家居用品領域,以《春燕》功夫茶具創意別出心裁,品味高端且新潮時尚,使藝術與生活完美結合,成為使用和收藏的最佳選擇。制作精良的生活用品,此時就不僅具有細節的美感,更擁有了背后的故事和豐富的內涵。(見圖 2-1)。
將吳老的構成感強烈的畫作制作成抱枕,應用在四種不同材質上,即為韓國緞、法國絨、亞麻和亮絨,展現出不同的質感,并能搭配不同的使用場景,考慮到抱枕一般與沙發配套使用,構思了《躍》進行畫面沙發設計,讓跳躍的抱枕在穩重的沙發上別具一格(圖 2-2)。

圖 2-2 以《躍》為元素的沙發設計
設計大師原研哉于《設計中的設計》一書中提到:“所謂的設計,是透過制作與溝通,來將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做一個真實的詮釋”。對于藝術和設計,藝術是在描繪社會當下產生的心態與思想,是一種內化的詮釋方式;而設計將藝術品中隱含的深層意義勾勒出來,并在此過程中由符號的轉換進行解讀從而形成為藝術衍生品,成為藝術與民眾交流溝通的載體。設計所引發出的創新形式、故事傳達和情感誘因,促使產品在同等價“值”中展現出不同的價“質”。
通過衍生品,架起了藝術和設計之間的橋梁,讓藝術透過設計師的認知能力與美學角度來完成多種形態的藝術衍生品,讓參與者通過體驗藝術衍生品而獲取更深入的了解,給出優化設計的方案,避免設計師閉門自造的遐想。也把藝術作品的無形價值通過設計有形的展現出來,讓具有說服力的市場來判斷衍生品的價質,讓消費者擁有話語權,設計真正的生活化,因此,衍生品的設計至關重要,能最大化的影響市場,并為衍生品帶來更大的價“質”。
總之,藝術衍生品的設計,要考慮藝術家的創作之源、衍生品的市場和再設計的價“質”所在,讓衍生品在昂貴的原作與大眾藝術消費之間架起一道亮麗、炫目的彩虹。衍生品正在蕭然生息地讓日常生活發生著多變,也為家庭注入新體驗,新生活,在未來的互聯網+時代,擁有衍生品設計的生活才更具有藝術調性和新鮮活力。透過藝術衍生品,讓設計創意源自生活,來自生活,高于生活,又取之于生活,透過設計,展現出藝術衍生品的獨特美感、個性張揚與形象大使,使群眾不在限于單純價格和單一形式的利益比較,形成更新的、多變的生活風格與消費風潮。
注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2011[M].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359.
[1]王方敏.衍生的力量—從藝術品到衍生品[D].汕頭大學,2011.
[2]中國藝術衍生品市場:機遇與挑戰.收藏頻道.中國經濟網互聯網數據.2012-02-13.
[3]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11.
[4]藝術家介入藝術衍生品.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互聯網數據.2012-08-21.
[5]于波.論藝術衍生品的市場現狀及對美術館和藝術品的影響[J].東方藝術,2012(3).
[6]未來·生活方式——藝術衍生品展[J].藝術中國,2010(1).
[7]徐峙立.吳帶當風——吳冠中文集.山東畫報出版社,2008.
[8]曹原.藝術衍生品更新藝術市場投資新思路[N].上海證券報,2012-05-25(T05).
馮麗娟,女,出生于1989年8月,設計學碩士,研究方向:產品設計與理論研究。
毛宏萍,女,景德鎮陶瓷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