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遼寧北方環境檢測技術有限公司,遼寧沈陽 110116
?
農村沼氣工程運營方式新探
張志強
遼寧北方環境檢測技術有限公司,遼寧沈陽110116
摘要目前,我國大力發展大中型沼氣工程,除部分大型沼氣工程運行較好外,其余沼氣工程均由于各種原因處于半停運、甚至是閑置狀態。若將已建的沼氣的工程重新啟動,充分發揮現有資源的效用,還需要相應的政策支持,探索有效的的運營模式。
關鍵詞沼氣工程;運營;新探
沼氣工程作為解決環境污染和能源供給的有效途徑,已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國家新能源開發中的優先發展重點。首先,沼氣發酵可以高效降解有機廢棄物,減少畜禽廢棄物的總量;其次,產生大量的沼氣可以作為清潔能源,為我國能源建設提供新途徑;同時,產生的沼肥作為有機副產品,為綠色農業提供了良好的肥源。沼氣工程具有無二次污染、高效低耗、能源產出、肥源優質、綜合效益顯著等特點,適合我國大型養殖場和農村綜合整治的發展。
近幾年,我國沼氣工程蓬勃發展。2000年各種規模沼氣工程僅為1 042處,但到2009年便猛增至5.69萬處。尤其在2009年,全國各地沼氣工程新增1.70萬處,年增長率達到42.6%。其中,大型沼氣工程新增931處,年增長率達到30.0%;中型沼氣工程新增5 986處,年增長率達到46.5%;小型沼氣工程新增10 073處,年增長率達到42.2%。近10年中,各種類型沼氣工程的建設總量比之前增長了50多倍[1,2]。
據統計,目前,遼寧省大中型沼氣工程有40余座,除部分大型沼氣工程運行較好外,其余沼氣工程均由于各種原因處于半停運、甚至是閑置狀態。若將已建的沼氣的工程重新啟動,充分發揮現有資源的效用,還需要相應的政策支持,探索有效的的運營模式。
1)標準、規范體系尚不健全。據統計,目前大中型沼氣工程已有標準規范約十幾項,但主要是關于大中型沼氣工程的設計施工規范,而與之相配套的安全與運行與管理的標準很少。
2)設備不配套。由于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眾多設備生產企業各自為政,生產出的產品或是根據企業標準生產的,或者根本就是無標生產,不僅使得產品的生產質量難以得到保障,更導致不少工程中的設備出現大馬拉小車或者小馬拉大車的現象,導致了工程運營問題重重。
3)工程運行無依據。近年來,為了規范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各級政府在投資組織開展各類工程項目建設時,采用論證和招投標的形式,并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還組織有關專家進行檢查監督,然而對于工程中涉及的運營管理問題則很難給予明確的判斷,其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標準可以參照[3]。
4)副產品消納問題嚴重。沼氣工程本應是種養結合的連接紐帶,但實際上,大部分沼氣工程的所有者只有養殖,不擁有足夠的沼液消納土地,造成沼液不能有效處理,沼氣供農戶收益甚微,或者無收益,因長期沒有收益,又缺少政府對養殖場污染的環保監管,造成養殖業主沒有運行沼氣工程的積極性。
5)經濟鏈條出現脫節。農村連片項目中的沼氣工程,所有者是鎮級政府,無養殖場,糞源是分散的,甚至為了給沼氣工程提供糞源,有購買糞污的現象,政府又無糞污收集成本支出預算,沼氣供農戶基本無收益。同時,很多地方政府沒有運行沼氣工程專業人員的編制和開支預算。所以沼氣工程建成后,因無運行管理人員和糞源基本不運行。
1、支持培育發展經濟強縣,為縣域經濟發展樹立榜樣。可根據有關經濟指標如經濟總量、質量、均量、速度等選擇一批經濟條件好且有發展潛力的縣(市)將其培育為全國經濟百強縣,以帶動其他縣域經濟發展。可考慮對于GDP、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在全區縣域經濟排名靠前的縣(市)如桂平市、岑溪市、橫縣、扶綏縣等,加大財政對其縣域特色、支柱產業的支持力度,培育縣域主導產業并做大做強,使其發展成為經濟強縣,以縣域經濟帶動鄉村振興。
1)建立沼氣工程運營實施細則。針對大中型沼氣工程的安全與運行與管理的標準建立實施細則,填補標準化體系不健全的問題。
2)對養殖場進行規劃,加大對養殖場排污的監管力度,提高養殖業主的環保成本意識。
3)政府列支專項資金,補貼運行的沼氣工程運營費用,扶持沼氣工程商業盈利模式的科研項目研究。
4)鼓勵沼氣工程采用專業化公司運營方式,聯合環保和農村能源部門對專業化公司在沼液肥產品開發及施用項目上進行示范并給予資金扶持。
5)健全有機農產品認證體系,完善有機農產品鑒定指標。
4.1項目概況
以本溪市某大型沼氣工程為例,根據實際情況,本
項目建設以500m3厭氧消化器為主體的大型沼氣工程,工程建成達產后,日處理鮮畜禽糞尿、沖洗水、秸稈雜草及其他農業可發酵物等17.7t,經厭氧發酵后,年產沼氣約18.5萬m3,年產沼渣約361.5t,年產沼液約6099.8t。
糞源主要來自本村及周邊的散戶養殖產生的雞糞、鵝糞、牛糞等,沼氣通過沼氣燃燒爐產生熱能用于本村的炊飯取暖,沼肥通過沼肥固液功能機分離成沼液和沼渣,沼液用于邊哈村的蔬菜大棚的施用,沼渣用于有機肥的生產。部分沼液、沼渣也可作為魚類養殖的飼料,產生的塘泥又可被二次利用作為肥料回歸農田。
4.2運營方案
本項目自2012年投產運營以來,根據自身項目特點和政府扶持,采取以下方式運行,取得良好效果。
1)恢復沼氣工程作為種養結合連接紐帶的作用,政府列支專項資金用于本沼氣工程的運行。通過環保監管,保證糞源無償供應,糞污運輸采用農村連片項目垃圾清運車或沼氣站運營單位自備車。
2)沼氣運行與某沼氣運營公司合作,運營單位具有專業運營人員和技術支持,保證沼氣工程良好運轉。
3)優先選擇有大棚種植、果園的合作社(公司)或有液體肥料銷售渠道的單位進行沼肥銷售。
4)對已建成的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肥料來源及農產品生產銷售渠道。
5)結合有機農產品基地,建立沼液肥深加工及施用研究與示范基地。
沼氣工程的良好有效運行,對發展我國各類沼氣項目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沼氣工程的進一步發展,更能在運行中找到沼氣工程的不足,改善解決出現的各類問題,避免類似問題出現。
參考文獻
[1]馮永忠,楊世琦,任廣鑫,等.雙重背景下發展沼氣產業的機遇和挑戰[J].中國沼氣,2005,23(3):32-34.
[2]周孟浸,張榕林,藺金印.沼氣實用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3]國家環保總局.《環境保護設備分類與命名》(HJ/T11-1996).
中圖分類號S-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6)165-0186-01
作者簡介:張志強,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監理、環境監測、環境運營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