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坤(西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9)
?
四川省老齡服務業的產業化問題探析
陳鴻坤
(西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9)
摘要:在分析當前四川省老齡服務產業現狀基礎上,特別是針對存在的產品種類稀少、商家重視程度不夠、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市場上老齡產品和服務的供應不足等問題,針對性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老齡;產業化
(一)產品種類稀少。
目前的市場上,針對老年人的商品品種非常單一,多是保健類以及醫藥類等這些僅著眼于滿足于老年人身體物質方面的產品,而基本上是忽視了現在老年人精神心理方面以及日常生活上的需求。
現有的老齡產品在總體上而言,還是缺乏一個清晰的市場定位,老年產品在產品的開發和銷售階段大多都對準的都只是一個模糊的老年市場,在理念上只是一個很含混的概念來支撐,沒有一個針對老年群體進行細分。并且老年人的產品在目前而言大多顯得造型和色彩的設計上過于沉悶單調,造型的語言生硬,無法給老年人傳遞出產品的良好信息。
(二)商家重視程度不夠。
現在的老年人和以前的老年人已經不同了,以前的老年人,由于出生年代的思想觀念以及當時生活條件的原因,并沒有太大的消費能力,而現在的老年人有相當數量的人士有自己的資產,有退休工資和養老家,比起以前的老年人來說,他們有更強大的購買力和消費意愿,但現在的很多商家似乎還沒有看到這一點,還是從以往的傳統觀念和對老年人的固有印象出發,卻沒有看到現在老年人群體之間所發生的變化。
(三)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大多數的老年產品的消費市場都是偏低端的批發市場和部分零售店鋪,產品質量不高不說,還缺乏特色,產品更新周期也非常長,商品也較為陳舊,多為中低檔產品,有好口碑的老年產品目前來看還非常少。并且,現在老年人較之以往的老年人群體來看,有高學歷的老年人的比例比以前高很多,可以看得出的是,很明顯這種老年人群體高學歷的比例以后將會越來越高,因此對產品和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也不會僅僅滿足一些只提供簡單服務產品,需要一些能提供更高質量和生活品質的娛樂和健康產品或服務。
(四)市場上老齡產品和服務的供應不足。
通常來說,居家養老的服務之中,就業人員和這方面服務的需求的比例是在1:5左右,而專業化的養老護理服務機構里,每兩到三個床位就需要一名專業的護理人員才行。但在四川省的老年服務的供給方面,還遠遠沒有能夠滿足這個方面的人員需求。另外,專業的老年人服務市場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現在的四川省內,公辦的和民辦的養老機構和企業的數量還非常少,目前省內的公辦福利機構,農村的敬老院以及民辦的養老機構的床位數加在一起也僅為29.1萬張,與目前四川省內880.8萬的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相比,存在大量的差額。再者,養老機構的服務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僅僅停留在讓老年人吃飽穿暖的低水平上,還缺乏一些必要的醫療設備和醫護人員,養老機構的管理水平和理念也落后。最后,四川省的大多數的養老機構存在著資金周轉困難,并沒有足夠的財政補貼的政策支持,據全國老齡辦的調查顯示,目前已建成并運營的養老機構之中,能夠略有盈余的僅占9%,能獨立保持自負盈虧的占51%,而虧損的則達到了40%左右。
(一)以市場化來明確產業的發展方向。
以需求為導向進行市場化經營。目前的四川省養老服務產業之中民營的企業的比重太少,這使得整個老齡服務產業的市場化程度不高,對于市場上老齡消費者的需求反應不敏感,發展的速度緩慢滯后,服務的形式低端單一,遠遠跟不上現在不斷擴大的老齡消費者市場和多樣化的需求。因此,需要政府對養老服務產業出臺一些針對性的優惠政策,鼓勵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這個產業領域,使得老齡服務業得以注入新鮮的血液,能夠良性發展。在對老齡服務業的市場化經營中可以根據現在的具體情況來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勵。此外,老齡服務業的發展理念也一定要跟上時代的發展,不能僅僅停留在讓老年人吃飽穿暖的衣食住行上,還要切實關注老年人群體業余生活中多樣化物質精神需求。
產品的開發應注重健康和實用。現有的老年人市場之中,針對老年人而開發的產品,總體上還是缺乏一個清晰的市場定位,沒有一個細分過的市場策略,商家對此也沒有一個足夠的注意,在產品的開發上很多時候并沒有事先進行充分的市場分析和市場調研,產品和服務面向的是一個模糊的老年人市場,在商品的宣傳和營銷上使用的大多都是一些含混的整體語言。
(二)以區域化來建立適合城鄉兩地區的不同模式。
四川省內的老年人情況在城鄉之間的差距比較明顯。農村老人的經濟收入水平也遠不及城市老人,大多數的農村老人由于收入拮據的原因,多數都只能夠滿足自己日常生活所必須的基本飲食。而城市老人則在收入方面比較穩定且要寬裕很多,并且由于生活在城市地區,在養老條件和居住環境等方面也更為優越。
再者,城鄉兩地區的老人在生活觀念方面也較為不同,農村的老人思想還是比較的傳統,在養老這一問題上還是傾向于能樂享天倫之樂的家庭養老,寄希望與自己的子女和配偶來照顧自己的日常起居,對家庭的依賴性比較強比較排斥雇傭家政護理人員,并且寧愿生活條件差一點也不愿意入住養老院。而城市的老人則在思想上較為的開放,在生活方面比較的獨立,愿意在解決好子女的問題后享受清凈的生活,在入住養老院和雇傭家政護理人員的問題,只要能夠為他們提供能讓他們滿意的優質服務,他們并不會對此有所排斥,在對社會養老服務的心態上更加理性。
(三)以專業化來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
老齡化的趨勢勢必在今后會成為影響四川省內市場需求導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老齡產業的人才培養和今后這個產業的就業規模前景來看,老齡產業在今后的發展方向之中不會僅僅滿足于衣食住行方面,而會有更多的如娛樂、旅游、交友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在培養和培訓老齡產業相關的服務和管理人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到這個行業的發展方向,密切關注老年人的需求結構和消費意愿,并及時的作出調整,制定出方案來晚上老齡產業中的不足之處。
目前首先要做的是盡快培養老齡產業的相關專業人才,來填補現在老齡產業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數量上的巨大空缺,而且如老齡服務產業的培訓機構,在一些醫學類院校里設置與養老護理相關的專業,來使得老齡產業的服務人員的專業性更能夠適應現在老齡產業的發展趨勢和發展要求,考慮到現在很多的老年人有著很高的心理撫慰和精神需要,在培訓專業人才方面要強調培訓與老年人溝通的技巧。
對現在已經從事老齡產業的工作和管理人員,也需要對他們進行一些短期的有效培訓來增強他們的理論知識,增強其服務意識,以及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工作在現在的重要性,如一些必要的上崗培訓學習,授予相關的醫療護理,家庭照料,環境衛生等方面的專業技能,增強其在這個行業的職業意識和職業素質。
(四)以規范化來營造良好的行業環境。
在社會養老方面,尤其是一些民辦的養老機構和老齡服務產業,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正確的引導,扶持和推動目前老齡產業的發展,為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行業發展環境。要抓緊做好老年人養老、醫療、服務等各方面的制度安排,建立完善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老齡化發展相適應的老年社會保障體系。
改革完善老年人口戶籍遷移管理政策,為老年人與贍養人隨遷提供條件。健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異地轉移辦法。健全計劃生育家庭養老保障和照料服務支持政策,完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落實各地城鎮獨生子女父母年老獎勵政策,建立獎勵扶助金動態調整機制。
參考文獻:
[1]付紹洪,李俊霞.四川省人口老齡化及老齡產業發展態勢及對策研究[J].理論與改革,2012,04:78-79
[2]四川常住人口減少面臨人口紅利之變_解讀四川省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J].四川勞動保障,2011,07:11-12
[3]陳威杰,呂盛鴿.四川省人口老齡化系數中長期預測.統計與決策,2013 (1)126-128
中圖分類號:D66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016-02
作者簡介:陳鴻坤(1993—),男,福建泉州人,西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