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娜(山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
“公平”在中國的實踐及制約因素分析
田娜
(山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摘要:我國雖然經過改革開放經濟飛速發展成果頗豐,但是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的發展水平仍然不如發達國家,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還存在矛盾。社會的不夠發達就導致了很多不公正的問題,像貧富差距加大,地區發展不平衡等。本文就通過這些不公平的現象來分析影響中國公平的制約因素。
關鍵詞:公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貧富差距
“公平”這一含義大家都很熟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見,人們總能感受到它卻不一定能夠明確的說明白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公平即不偏不倚,公正的對待每個人和每件事,如《管子·形勢解》中說:“天公平而無私,故美惡莫不覆;地公平而無私,故小大莫不載。”《漢書·楊惲傳》:“惲居殿中,廉絜無私,郎官稱公平。” 唐代慕幽 在他的詩《劍客》中寫道:“殺人雖取次,為事愛公平。”亨廷頓也曾提到:首要問題不是自由,而是建立合法的公共秩序。人類可以無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無秩序而有自由。英國的培根說道: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則把水源敗壞了。①而現代,王紹光2006的分析發現公平的客體包括尊嚴權利機會和結果等多個維度結果公平也涉及收入資產幸福資源能力和參與等多個子維度②。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做主,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一切權利都屬于人民,最能集中體現的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民并沒有體會到國家主人的滋味,而是體會到很多的不公平,不平等。就像現在已經改革的企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在以前,不同用工性質的人員采用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養老金“雙軌制”是計劃經濟時代向市場經濟轉型期的特殊產物,同等學歷,同等職稱,同等職務,同等技能,同等貢獻的人因退休時的單位性質不同,退休金也不同,企業比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養老金低兩三倍。養老金雙軌制是當今中國社會最大的不公平政策,違背了社會主義宗旨,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雙軌制”的弊端越來越明顯。養老金雙軌制從制度上將中國社會劃分了兩個類似封建社會的社會階級,為機關事業單位編制職工規定了達到正常待遇三到五倍的超國民待遇,貶低了企業職工及其他從業者的社會地位與尊嚴,一定程度上激發了社會矛盾,并為青少年的樹立良好的職業理想產生了負面影響。因為機關事業單位不繳納或很少繳納社會保險,直接從國家財政支出養老金,所以從本質上來講,養老金雙軌制是一種歧視性的剝削政策,是以剝削所有納稅人為基礎的。③可以說養老金雙軌制造成的人才的不合理流動和社會不公逐步顯現,改革勢在必行,所以在今年我國改革這種不公平的制度,實行并軌,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制度并軌改革在進一步提高企業職工養老金發放水平的同時,將公務員納入社會保險范圍,實行與企業職工相同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確保公務員和企業職工在養老金的繳納、享受上實行相同的制度,使養老“雙軌制”走向并軌。
這種例子不在少數,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各方面都不是很發達,肯定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社會不公平的現象也是普遍存在,城鄉差距、貧富差距、男女性別的不平等等各種實際不公平,而這些現象也只是冰山一角。但隨著我國政治經濟的不斷進步,我國也在不斷改變這些不公平的現象,就像已經初步進行的養老金并軌,還有房產的實名制以及一些相關的規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這種現狀。社會會變得更加公平,公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機會,社會必定會變的更加和諧。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也是“公平”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我們看到我國改革開放30幾年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再到小康社會的轉變,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我國當前的社會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是有差距的。
(二)社會貧富差距不斷增大。正是由于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體經濟還不發達,再加上改革開放先富帶動后富的策略,的確讓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但是先富并沒有帶動后富,并且使得社會發展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甚至社會上出現了一批“仇富”、“炫富”的不良之風。就像不斷出現的房姐、房哥等等,同是一個社會的民眾有的就像這些房姐一樣一個人能有20多套房子而有的人連一套房子也買不起只能住在出租屋。這種經濟上的不平等更加阻礙了中國公平的進程,這就成為阻礙人們自覺踐行公平正義自由平等價值觀的社會原因。
(三)法律、政治等制度不完善。社會不斷發展,人類不斷進步同時也變得更加復雜,這就需要各方面的制度不斷完善以適應這些變化。就像最近的企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這就解決了多年來企事業單位養老金雙軌制的不公平。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不斷發展,出現了一系列的新問題但是國家并沒有相應的制度來解決,這也會出現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就像最近一直肆虐的霧霾問題,幾乎困擾大半個中國連APEC會議都影響到,那面對如此緊迫的環境形勢,我國也并沒有出臺有效的制度規章來治理。還有一些官員利用體制、制度的漏洞去謀取私利產生的腐敗問題。
(四)歷史上的文化糟粕思想的影響。泱泱五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很凝重的積淀,她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理念和行為方式。不可否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很多積極的因素,但也存在著很多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因素。像傳統的“官本位”思想等,認為政府官員的權利是無所不能的,只要當上官就比一般老百姓高一個層次,這也是當今公務員熱的一個重要原因。最重要的是這種思想存在于普通民眾中,就認為官員高人一等,就像只是執法的城管也可以隨意剝奪他人的權力而其他人也只能無可奈何,這就造成他們之間的不平等。總之,歷史長期積淀的思維方式使得我們接受起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價值觀來有難度。
注釋:
①參考網絡資源,百度文庫
②參考易天廣《轉型時期中國民眾的公平感》
③杜飛進《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公平和效率問題》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059-01
作者簡介:田娜(1992.08-),女,漢族,山東濟南人,碩士研究生,山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