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武(河北省遷安市文化館,河北 遷安 064400)
?
淺談如何提高文化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張新武
(河北省遷安市文化館,河北 遷安 064400)
摘要:文化館與其他的公共服務場所不同,它具有多變性、靈活性等特點,而且在加上它自身獨特的定位功能,要求文化館必須要增強自身的服務功能,提升影響力,建立服務品牌,使得資源、人才都能夠得以凝聚。同時,文化館的免費開放,將會對文化館公共服務品牌的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紹了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希望對我國的文化館的建設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免費開放;文化館;公共服務品牌建設
(一)文化館公共服務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質,促進和諧社會的快速發(fā)展。
文化館的最終的目的是全面的提高我國公民的整體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要想提高文化館公共服務能力,一方面需要不斷地增強文化館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其次,也需要不斷地發(fā)展和繁榮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和文化。在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地改善,迫切的想要營造一個健康的、科學的、文明的生活方式,并與經濟發(fā)展相適應。因此,各個級別的政府單位要及時滿足對人們的文化需求,保證群眾應有的文化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同時,要定期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力求通過高質量的文化活動,引導市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全體公民的綜合素質。
(二)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我國政府更好的開展建設活動。
只有文化館的服務功能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過程不斷地加強,社會主義先進的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只有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不斷地提高,才能更好的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對我們政府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政策的解讀才能更加的科學合理,這對推進我國和諧文明的現(xiàn)代化國家的創(chuàng)立進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公眾對文化需求的表達不清楚,公共文化服務體制不健全。由于公共文化需求表達不清,服務人員在服務的過程中難以把握重點,許多服務都是盲目的進行,不但受不到到市民的喜愛,而且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部分文化館的管理者常常擅自主張,往往根據(jù)自己的經驗和喜好來判斷,導致文化館的許多內容都不受觀眾的歡迎,嚴重的降低公共服務的質量。
(二)遵循傳統(tǒng)方式的公共文化財政,不能發(fā)揮有限資金的最大益處。由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事業(yè)多采用經濟計劃的方式,嚴重的限制了財政支出的規(guī)模。在我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以后,為了對分權的體制狀況更好的適應,對各方的積極性進行充分的調動,公共文化館的資金大多來自地方的政府。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成,公共財政基本確立,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狀和經濟發(fā)展的規(guī)模都發(fā)生巨大的變化,按照傳統(tǒng)的行政對文化館進行服務管理,導致公共文化服務缺少靈活性,各個工作的展開都要遵照死板的教條和計劃,對突發(fā)狀況很難及時有效的進行解決,嚴重的影響公共文化的服務質量。
(一)對文化館的服務體制不斷地加強建設,對公共服務能力不斷的提高。堅持“以人文本”,樹立專業(yè)人才的主導地位的觀念,在對文化館專業(yè)化應該如何構建了解清楚的基礎上,對一些文藝突出和服務態(tài)度較好的專業(yè)人才不斷地吸收和引入,對專業(yè)人才隊伍不斷地擴大和充實,對不同類型,不同區(qū)域文化,不同年齡段的區(qū)域要配備不同的服務人才,對文化館的人員結構不斷地進行優(yōu)化,不斷地對人事制度和人才制度進行補充和完善。
(二)對專業(yè)人才的素質建設不斷地加強,保證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不斷地提高。對文化館服務人員的自身素質進行不斷地提高,作為公共文化服務人員,要對自身的肩負的責任有明確的認識,準確地定位自己在服務中的角色,對自身的專業(yè)學習不斷的加強,以便于更好的服務,在服務的過程中最大化的實現(xiàn)自我價值。強抓基層文化服務工作人員的素質培訓工作,定期的開展形式多樣的人員培訓工作,保證文化館公共服務的質量。對業(yè)余文化服務工作人員,文化館的組織者要強化對這些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培訓,爭取讓這部分服務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對服務內容的學習,培養(yǎng)他們成為文化服務素質隊伍的領頭人和主力軍,對他們的活動組織能力和輔導能力進行不斷地提高。
(三)對基礎設施要不斷地加強建設,對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不斷地提高。作為文化建設的物質載體,文化建設是繁榮文化事業(yè)關鍵因素之一,作為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好壞是一個地區(qū)文明程度的象征,也是建設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的重要部分。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對文化館子的建設。要想更好的對文化館的進行建設就必須加強專業(yè)化建設,加強對文化館建設的資金投入,改善文化館的基礎設施建設,購買質量較好的專業(yè)聲樂設備和話劇電影等放映機,進而對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進行提升。
(四)對公共文化的服務的形式和內容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新,提高服務的質量。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方式都發(fā)生許多的變化,他們對一些傳統(tǒng)的文化形式已經失去了參與的興趣,由于傳統(tǒng)的文化缺少吸引力和生命力,這就需要公共文化服務人員抓住科技進步的契機,做好群眾工作,開展多層次的文化活動,對文化內容不斷地進行豐富,對文化的服務范圍不斷地擴大和延伸,文化服務的內容要不斷的涉筆到偏遠的山區(qū)和較弱的群體,對他們的文化生活不斷地進行豐富。
綜上所述,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一項利國利民的系統(tǒng)工程,是我國在新時期開展文化建設的重大舉措,而文化館的建設則是這項工程中最關鍵的一環(huán)。文化館要在這個歷史節(jié)點上,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能力,積極推進新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從而為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波.淺談如何提高文化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能力[J].學周刊,2011,09.
[2]陳芳,居大偉.如何提高文化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能力[J].才智,2014,27.
[3]黃順林.淺談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品牌的打造[J].企業(yè)改革與管理,2014,24.
[4]黃丹.淺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文化館的發(fā)展[J].大眾文藝,2015,03.
[5]張益年.淺談縣級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職能[J].黑龍江史志,2014,15.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2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