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蘭亭論辯》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海玉豪(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
文獻應用的思考
——以《蘭亭論辯》為例
海玉豪
(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摘要:早期的“蘭亭論辯”多受政治因素的影響與驅使,后期的“蘭亭論辯”則多受感情因素的影響,本文中筆者不想步前人后塵,陷入那些懸而未決的“辯論”中,而是從傳世文獻的正確使用這一角度,探繹李文田、郭沫若等人引用材料上存在的未經考證以及不嚴謹的缺陷,并對如何使用傳世文獻問題進行思考。
關鍵詞:《蘭亭論辯》;《金谷詩序》;傳世文獻
《蘭亭序》真偽的辯駁在上世紀引起學術界熱議并一直延續至今,回顧半個世紀以來的“蘭亭論辯”中兩位主將的觀點,專家學者的認識未必公允、客觀,真偽之爭仍在繼續。本文中筆者不想步前人后塵,陷入那些懸而未決的“辯論”中,而是從傳世文獻正確使用角度,對“蘭亭論辯”進行再探討。
首先,關于《世說新語》的版本問題。舒位(鐵云)在其《題蘭亭帖后》有一絕句:
暮春契事敘臨河,落紙云煙晉永和。
解道脫胎金谷引,便知真本已無多。[1]
文后注云:
“《世說新語》注所載《臨河序》,與今帖文互異。”
此詩作于乾隆六十七年(1795),這比李文田的觀點早了94年。李文田所論主要在“文尚難信,何有于字”這一點上面,與舒位所提問題不謀而合。李文田所提疑問乃是通過《世說新語》所注引文與傳世的《蘭亭序》帖文相互比較而得出,兩者在文章內容上存在極大差異,所以認為前真后偽。《蘭亭序》最早記載于梁代劉義慶《世說新語·企羨篇》,梁人劉孝標為之作注時,引文所用為《臨河序》,但《臨河序》與所傳王羲之《蘭亭序》在文字上出入極大,辯論雙方也都為此做出了各自解釋,雙方論點如何暫且不提,但從李文田所參引文獻可做以下思考:
李文田所引用的劉孝標注《世說新語》信以為在梁代,而帖本傳摹是在唐初,所以李氏信“早”而疑“晚”,郭沫若先生也持這一觀點。《蘭亭序》的摹本,據考證認為在唐代,而《世說新語》注本傳世的是否為梁代本?存在很大爭議。《世說新語》是南北朝時期南朝劉宋時人劉義慶所撰集,其中《蘭亭序》文記載于《世說新語.企羨篇》中。現在所見最古版本是流傳于日本的唐人所寫的八卷本殘本。僅存第六卷“規箴”到“豪爽”部分,完整的刻印本則以日本前田家尊經閣所藏的南宋紹興八年(1138)本,此本以廣州董萊根據晏殊校定本刊刻,有日本昭和四年(1929)東京育德財團影印本。其次是明嘉靖十四年(1535)袁褧嘉趣堂據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陸游刻本的重刻本,《四部叢刊》據嘉靖本影印時,又根據清人沈巖(寶硯)用傳世樓所藏宋淳熙十六年(1189)湘中刻本所作校語附以校記。可知有關《蘭亭序》文的版本最早可考為南宋。如果真要信“早”而疑“晚”的話,那么唐代《蘭亭序》帖本似乎更為可信。另宋代版本曾遭受巨大篡亂,單就明朝翻刻南宋本就存在極大差別,如“三十六篇”就有錢、晁本,“三十八篇”邵、黃本,“三十九篇”顏、張本等不同,正文存在極大差異,而劉孝標注《世說新語》更值得懷疑。李文田等人以一本未加嚴格考訂的傳世文獻來質疑另一傳世文獻,這在學術領域是不科學的一種做法。以上說明,以今日所見《世說新語》的版本作為證據是不嚴謹的。
第二,《蘭亭序》與《金谷序》文辭問題。李文田提出:
“《世說》云:人以右軍“蘭亭”擬石季倫“金谷”,右軍甚有欣色。是序文本擬《金石序》也。今考《金谷序》文甚短,與《世說》注所引“臨河序”篇幅相應,而定武本自“夫人之相與”以下,多無數字,此必隋唐間人知晉人喜述老莊而妄增之,不知其與《金谷序》不相合也。——可二疑也。”[2]
現傳的《蘭亭序》比《臨河序》多出了“夫人之相與”一段一百六十七個字,雙方所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所多出的這段文字與王羲之思想以及這段文字所表達的情緒與當時蘭亭雅集整體氛圍的關系。認為其作偽的一方提出,這一段文字的思想是明顯反對莊子的思想,尤其是“故知一生死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即不合于王羲之晚年的思想,也不合“晉人喜述老莊”的時代背景。又論這段文字情緒悲觀,與文章前段情緒不合,也與“蘭亭詩”整體氛圍不和。而認為真的一方,認為無論是王羲之本人的思想還是當時的時代思想都是復雜的、充滿矛盾的,而多出的這一段正好反映了王羲之以及當時思想界的這種復雜情況。雙方各執一詞,盡管推測都有合理之處,但只靠推測,而無有力的證據,最終還是不能定案。
《金石序》為西晉文學團體“金谷二十四友”石崇所作。李文田則拿《臨河序》逐句分拆對比《金谷序》,得出結論與《世說新語》所注引《臨河序》篇幅相應。他認為“今考《金谷序》文甚短”,但在其文章中并未見對《金谷序》進行考證的證據。而是僅僅憑借其所見到的《世說新語》注文。那么在這一個無確切考證文獻的大前提下,其本身就是架空的、是站不住腳的。而我們再來看《金谷序》本身也是有問題的。《世說新語·容止篇》“有人諳王太尉”條,注云:
“石崇《金谷詩序》曰:王,詡字季胤,瑯琊人。”[3]
這一段話并未出現于李文田所引的句中,即《品藻篇》“謝共云金谷中蘇邵最勝”條的注文所引的《金谷序》中。還有在《太平御覽》卷919“鴨門”中有一段言:
石崇《金谷詩序》曰:五有廬在河南金谷中,去城十里,有田十頃,羊二百口,雞豬鵝鴨之屬,莫不畢備。(文據影宋本引錄)[4]
這一段話,大半部分不見在《品藻》中所錄。證明《金谷詩序》也是存在疑義的。更可證明李氏所言“今考《金谷序》文甚短”是存在問題的,而以有可能是節略的文章來考證另一未經證實的文章的真實性,所得出的結論自然也是不科學的。
以上關于《蘭亭序》中所引證據的論述可以證明傳世文獻在引用中需要做更細致的考證。傳世文獻作為歷史的反映者,雖歷經千載但仍然有很多需要學者們再考證,而在出土文獻的應用上更是要甚而再甚。到目前為止,爭辯的雙方都很難在文獻上發現有力的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蘭亭序》是否是偽作這一辯論話題仍然是學術界應該深入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清]舒位著,曹光甫校《瓶水齋詩集》中國古典文學叢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341頁
[2]郭沫若《由王謝墓志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蘭亭論辯》[M]北京:上海文物出版社,1973,第11-12頁
[3]劉義慶著,劉孝標注《世說新語》[M]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
[4]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中圖分類號:G2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036-01
作者簡介:海玉豪(1990.12-),性別:男,研究生,籍貫:山東省菏澤市,碩士,現居地:遼寧省錦州市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研究方向:美術學(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