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陽(大慶鉆探工程公司地質錄井二公司綜合錄井一部,吉林松原 138000)
?
錄井技術現狀及其發展
苗陽
(大慶鉆探工程公司地質錄井二公司綜合錄井一部,吉林松原 138000)
【摘要】當前,錄井技術在我國正面臨著國際化與特色化發展的選擇,許多核心技術的發展也面臨了困境。本文結合國際和國內石油技術中的錄井技術定位和需求等內容,探討了錄井技術的發展現狀、發展前景和具體的方法等。錄井技術的應用應當重視地質評價和工程服務兩個方面,并從四個技術分支,即采集、處理、解釋、信息技術等方面進行技術的完善和創新。
【關鍵詞】錄井技術 現狀 發展
錄井技術當前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并且已經從傳統的地質錄井發展為了綜合錄井,錄井儀器也開始出現了向著小型化、智能化發展的趨勢。本文從國內外石油技術的發展特點出發,分析了錄井技術的發展現狀及問題,希望能夠促進錄井技術的進一步完善。
自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錄井技術和錄井設備一起開始得到廣泛的應用,相關儀器設備的功能和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當時,綜合錄井技術是使用最為廣泛的錄井技術,除此之外,地化錄井、定量熒光錄井等也開始獲得了更多的應用。當前,傳統的地質錄井已經被綜合錄井所取代,并基本形成了以錄化、定量熒光錄井技術為核心的技術體系。近年來,先進技術手段的不斷發展,核磁共振技術、紅外光譜技術等也紛紛與錄井技術相結合,錄井技術的發展開始呈現更加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網絡數據管理系統的建立使得錄井技術開始進入了信息化發展階段,但這種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卻使得錄井技術的發展也面臨著更大的困惑。
1.1 國際化與特色化的兩難選擇
所謂的國際化是將錄井技術的發展與國際相接軌。當前國際上的趨勢是將綜合錄井技術作為核心。我國若能實現錄井技術的國際化發展,將更有利于我國打入國際市場,為錄井產業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效益和發展空間。此外,國際市場中有更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和更好的設備技術配置,能夠促進我國的錄井技術進一步發展。但國際化容易帶來的一個問題是會使我國對國外的技術和設備產生依賴,不利于我國錄井技術的自主創新。
而我國特色的發展方式是結合地層評價的地質錄井。當前,我國地質勘探的目標向著復雜化的方向發展,對地質研究的質量和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設備創新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現場錄井技術上也呈現出多元化的局面。但與此同時,隊伍建設與技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進一步凸顯了出來。
1.2 適應性與必要性的矛盾
在鉆進技術快速發展的形勢下,錄井技術不得不適應渦輪鉆頭、扭力沖擊器等新型的鉆孔技術。與此同時,這些新技術的應用也對錄井技術的適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錄井技術的這些適應通常都是被動的,是在原有技術無法滿足要求時才進行一定的創新和調整。這主要是由于錄井在鉆探工程中通常是處于從屬地位的。在鉆探工程中,錄井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但卻不是獨立存在的。可以說,錄井技術是隨著鉆井和測井的出現而存在的。當前錄井技術的發展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鉆井技術的發展給錄井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測井的新技術則有代替錄井技術的趨勢,錄井既要滿足鉆井的要求,又要保證地質評價的質量,兩者之間很難進行有效的協調。
錄井技術要想在未來獲得更好的發展,相關研究和技術人員應當詳細規劃技術的發展方向,制定有效可行的發展戰略,具體可以從研究、技術、服務和發展這四個方面著手。在研究上要抓住重點,加大對綜合錄井設備和資料處理方面的研究;在技術上要做好信息的采集、處理、分析和應用等幾個方面的工作;在服務上要重視地質評價和工程服務;在發展上則要以地質綜合研究和基礎實驗建設為基礎。
2.1 研究要突出兩個重點
當前錄井技術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適應性較差,要解決這一問題應當優先發展綜合錄井儀器。應當以鉆井液檢測為基礎,加大對色譜分析技術、烴類檢測技術、鉆井油氣檢測技術的開發;其次,應當以巖屑混合樣分析為核心,發展元素分析、X射線技術等新型巖性檢測技術。
根據精細定量化的要求,技術人員還應當加強對處理解釋系統的建設和完善。錄井處理解釋技術是實現錄井技術現代化發展的前提。在此基礎上,可以建立一體化的系統平臺,實現錄井技術自動化、智能化的目標。
2.2 技術擁有四個分支
采集技術、處理技術、解釋技術和信息技術是錄井技術中的幾個重要的分支,只有做到這四項技術的均衡發展才能確保錄井技術的科學進步。但從當前的技術發展現狀來看,錄井相關技術的推廣和培訓工作仍沒有得到重視,全國的高校中,只有長江大學開設了專門的錄井專業,但專業學科的發展也處于起步階段。錄井技術的研究存在嚴重的不平衡現象,其中采集技術和解釋技術是較為先進的,而信息技術和處理技術則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沒有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
2.3 錄井解釋要實現三個轉變
第一個轉變是從油氣發現的單一核心轉變為雙核心,也就是油氣水識別和鉆井安全兩個方面;其次,要實現從油氣顯示層解釋像井筒全過程解釋的轉變。在錄井解釋中,地質、巖性、壓力等都是需要關注的對象,特別是水層和特殊巖性會對錄井的效果產生極大的影響,應當給予一定的重視。最后,完成鉆井后的解釋應當向著滾動式解釋的方向轉變,特別要強調對巖性和壓力的解釋。巖性的解釋不僅僅包括巖性的識別,還有對巖性的剖面以及巖性對錄井的影響。壓力的解釋則應當包括鉆前的預測和完鉆后的壓力解釋等。
2.4 服務要堅持兩個面向
首先,服務要面向開發的不同需求。錄井的地質評價不僅僅要包括對油氣的評價,還應當包含對地層巖性、物性、流體等方面的評價。其次,還要針對鉆井的安全和提速要求,充分發揮出服務的功能,為鉆井提供更加完善的信息,對現場實現全方位的監控。此外,管理人員要不斷創新錄井的開發理念和相關的技術和設備。
綜上所述,錄井技術在當前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但從當前的發展形勢上來看并不樂觀。相關的研究和技術人員應當提高創新和進取意識,不斷攻克技術上的難題,為錄井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羅天雨,潘竟軍,呂毓剛.新疆油田火山巖氣藏體積壓裂機理研究及應用[J].中外能源,2013(2):45-50.
[2]張衛,鄭春山,張新華. 國外錄井技術新進展及發展方向[J].錄井工程,2012(01):1-4.
[3]遲元林.錄井資料處理技術發展方向及對策[J].錄井工程,2011 (03):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