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生廣
摘 要: 新課改呼喚現代教育理念和創新教育方式。老師要跟上課改步伐,適應課改需要,必須從傳統教育模式中解脫出來。熟悉網絡并運用網絡逐漸成為老師、學生的最愛。多媒體教學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成為學生自主學習與個性發展的可靠平臺。信息技術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把信息技術用于語文教學是一次深刻的變革,使語文教學從傳統走向現代。
關鍵詞: 網絡 初中語文 新鮮活力
當新課改的浪潮呼嘯而來,我們意識到課程改革呼喚著現代教育理念和創新教育方式。語文教師要跟上時代的節拍、課改的步伐,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信息化時代,人們和網絡有著不解之緣。熟悉網絡、運用網絡學習逐漸成為學生的最愛。電腦網絡教育更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成為學生自主學習與發展的可靠平臺。同時網絡給語文教學帶來機遇與挑戰,把計算機用于語文教學是一次深刻的變革,使語文教學從傳統走向現代。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出現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相結合的新的教學形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性:教學過程的合作性。包括教師與教師之間資源共享、成果共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老師擁有多方面知識信息的創造性;通過網絡獲取大量信息,將多方面知識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整合。
教學實踐中,根據學校現有資源情況,自制多種教學課件和教學教案,讓學生在獲得信息、處理信息、使用信息的過程中品味語言文字,為學生發展、創新思維開拓更大的空間。
一、獲得信息,拓寬視野
語文教學中,網絡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圖畫、文字、音樂、動畫等多種信息的綜合刺激,享受多媒體帶來的便利,從而加深對語文課文的理解。
1.豐富的文字素材
課堂上,向學生提供相關影視資料、文學背景介紹、關于詩人及寫作背景的介紹、相關作品,以及說明文、記敘文中涉及的大量動植物、科技、建筑圖片資料等。擴大學生的信息量,激發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如教學《仙人掌》時輸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文字資料:“仙人掌的刺有什么用?”“各國的國花”、墨西哥國旗的圖片……這些內容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消除疑問的同時更開闊視野,將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
2.直觀的圖片素材
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時候經常遇到困難,原因就是語言文字抽象,不易理解。課件中色彩鮮艷、形象直觀的圖片素材將會縮短學生與文字間的距離,真切感悟語言文字的意思。在《仙人掌》和《林中小溪》教學中,大量圖片讓孩子們眼前一亮:鮮艷的仙人掌花,楚楚動人,讓人欣賞不夠。廣袤森林的一條小溪,潺潺流水,孕育著萬千生命。看過之后由衷地贊美道:“太美了!”“滿身帶刺的她竟能開出這樣鮮艷的花,真想不到!”“森林中霧氣輕饒的風光”……于是,學生帶著贊美之情讀對花的描寫、森林的茂密,深深的情感發自肺腑。圖片素材又一次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學會處理信息
網上大量資料信息讓學生眼花繚亂,不知從何下手,因此平日訓練中要重視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刪減,確定重點,找到有用的素材輔導自己的學習。利用網絡突破課文重難點。例如:《林中小溪》的第一自然段,學生利用已有經驗找到適合自己的素材,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力。在整體感知第一自然段之后,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可以參考網頁上的素材。交流時,有的學生通過參考“渲染效果圖”體會原文中“森林的心靈”,就像國畫一樣,讓人感到舒暢;有的學生不僅利用圖片還根據網頁上提供的小知識,了解森林“心靈”的原因,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由衷贊美,而這種情感的流露是有感而發的;還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強,能從網頁上提供的整篇文章中找到對自己有幫助的語句——“潺潺鳴響……”體會林中小溪的美。每個學生的學習角度是不同的,但篩選后有目標地參考學習和感悟的步驟是相同的。只有這樣通過瀏覽—挑選—精讀—感悟等練習,才可能不斷提高學生處理網上信息的能力。
三、利用信息提高思維的發展
傳統教育方式只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因此思維常常被凝固。發散思維指從多方面、多角度對事物進行思考。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現代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與眾不同的疑問、觀點、見解及標新立異的設想、挑戰性的探索給予支持贊許。因此,網絡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機會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
在《林中小溪》教學中,領略過森林的茂密之后,啟發學生,將自己對森林的愛以不同的形式在電腦中展現出來,可以借助網絡。學生有的借助圖片素材繪畫;有的為網頁上的圖片添加文字說明。使用信息進行學習延伸,為學生思維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體現學生的個性化選擇與發展,張揚個性的同時發展思維。因此交流中,學生的作品得到老師和伙伴們的肯定和贊許,因為每一個人的創作成果都與眾不同。
通過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教學實踐,深感網絡教學為語文課堂帶來活力,開辟語文教學的新模式,使語文課堂鮮活生動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想象思維,引領學生在信息的高速路上學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