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惠萍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蓖ㄟ^一段時間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我認為“‘精中高效‘6+1模式”中,教學流程的“導”和“評”體現了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思”“議”“展”環節則充分體現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1”模式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思”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議”“展”則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說,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直接影響一堂課的效率。所以我認為在我校推行的教學改革中,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認真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理論,將其有效地應用到教學活動之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課堂的高效。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生為單位進行的合作學習模式,該模式的目的是讓學生在互相學習中完成學習任務。心理學理論表明,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行為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習心理狀態的完備。小組合作學習能使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學習,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能促使學生在互相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進而確保歷史課堂效率最大化實現。
為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在教學中嘗試將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與“小組合作學習”結合。下面以我在教學中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為例,談談我對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提高歷史課堂有效性的認識。
嘗試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問題討論中的應用。問題討論法是歷史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歷史知識,提高歷史課堂效率。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相關的歷史問題進行思考、討論,這樣不僅能夠加強生生之間的交流,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教學《辛亥革命》時,我采取以下方法進行教學,首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材,并提出以下問題在小組內思考討論:①請根據辛亥革命爆發的背景多角度探究其爆發的原因(提示:試從革命爆發的必然性、可能性、偶然性幾方面分析);②分析三民主義的進步性和局限性。③分析辛亥革命中資產階級的局限性。組織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內容討論上述問題,這樣不僅可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可加強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提高學習效率,有助于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最后,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辛亥革命”是成功還是失敗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對辛亥革命進行正確地評價,不僅實現課堂的高效,而且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嘗試二:小組合作學習在對比學習中的應用。對比學習是歷史學習中一種常用的學習方法。對比學習指讓學生在自主比較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提高歷史學科的學習效率。所以歷史教學中我嘗試利用小組合作進行對比學習,通過學生合作探討比較歷史問題的異同點,在學生互動交流中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一方面提高課堂效率,另一方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如教完《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這一章節結束之后,為了提高學生的對比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我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對本章節的相關知識進行對比。如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辛亥革命從這四個戰爭爆發的時間、簽訂的條約、產生的危害和影響等方面進行對比、整理。通過這樣的小組合作對比學習,促使學生將知識系統化,輕松地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打造高效課堂順利實現。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方法結合的嘗試,不僅打破原來課堂的沉悶,給課堂增加生機,而且有助于高效歷史課堂的順利實現。但是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小組學習模式在展現其價值的同時,產生一些問題:第一:分組問題。分組是小組學習的基礎,也是影響該學習方式價值的關鍵,所以分組過程中,我們要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進而確保課堂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但是學生在不同學科的學習層次是不同的,學習小組很難固定,可操作性有待探討;第二,由于我校學生素質較差,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思考、討論過程較長,比較耽誤時間,嚴重影響課堂容量;第三,在小組合作中,總有個別學生不能積極參與,影響整個小組的學習質量;第四,如何對小組合作進行行之有效的評價,等等??傊?,在今后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認真揣摩其核心思想,有效地將其應用到教學之中,以確保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獲得良好的發展,真正使課堂高效。
新時期歷史教師應摒棄以往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法,將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有機地結合,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地應用到歷史課堂中而不是流于形式,確保學生在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使學生找到學習歷史的樂趣,打造高效的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李金池.中國課堂的奇跡.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4(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