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仁捷
摘 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朗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對語言的感知、交際功能的鍛煉、文章的理解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它對扭轉“啞巴英語”具有基礎的、直接的作用,也有助于解決很多農村教師遇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羞于啟齒、懶得開口、結結巴巴等問題。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希望能為廣大英語教師的朗讀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初中英語;朗讀教學;觀念
一、改變應試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語言學習觀
由于現階段的英語考試基本是以選擇、填空題為中心考核模式(原來的中考還包含口語考試后來也取消了),所以廣大教師為了應試,常常重“寫”輕“讀”。所以,老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停地給學生灌輸語法,或采用題海戰術。為了改變這種教學困境,首先要摒棄傳統教學中的“一言堂”錯誤觀念,樹立語言的掌握不是通過教會(teaching),而是通過習得(acquisition)獲得的新理念。這就要求廣大英語教師重視朗讀教學。
1.朗讀是英語學習的基本手段
朗讀包括了正音、記詞、詞的運用、語言情景再現、時態轉換、語法句型鞏固、塑造語感,全面糅合語音、詞匯、語法三要素,聽、說、讀同步訓練,是全面識記、吸收、克隆、積累標準目標語言的一個過程。它是學習和掌握英語最高效的手段。尤其是農村初中,各種教學設備比較落后以及缺乏自然外語環境的條件,充分利用朗讀教學幫助學生提供英語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2.朗讀具有綜合記憶和口語訓練的功能
通過朗讀訓練,不斷強化“語音—語義”的聯系,激活右腦,促進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轉變,培養新的語言習慣,可錘煉人在自然語境下創造性地自動生成個性化語言的能力。另外,朗讀以“口”為中心,可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培養敏銳的語感并豐富口頭語言,是練習口語“省時、省工、收效快的一條捷徑”。
二、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培養英語感悟能力
在農村偏遠地區的學生,受到錯誤思想的影響,認為朗讀是練習口語,而中考又不考口語,所以對以記憶為中心的英語學習表現得極其被動、消極,那么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就非常必要了。下面是個人的一些膚淺嘗試。
1.創造英語學習環境,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學生學習英語缺少自然環境,課堂成了他們學習的主要語言環境,作為教師,首先,盡量使用英語作為課堂用語,通過聲情并茂又富有美感的朗讀示范,讓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感受英語朗讀音律美,激發起他們競相模仿朗讀的熱情。其次,教師應努力為每一位學生提供朗讀英語的機會,給予學生及時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2.課堂朗讀訓練要多樣化
教師在課堂上要采用形式多樣的朗讀訓練,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感悟能力。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開火車”朗讀、小老師領讀、小組賽讀、男女生賽讀等多種形式,多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滿足他們的表現欲望。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 6 Section B 3a Hansel and Gretel這篇童話故事時,我就采用角色朗讀的方法,請四位學生分別扮演故事里的四個角色——husband,wife,Hansel and Gretel.由于能讓學生融入故事的對白中,極大地激起了他們的朗讀興趣,鍛煉了他們的膽量,提高了口語水平。
三、培養學生朗讀技巧
1.夯實學生的語音基礎
語音是英語朗讀的基礎,但很多學生不能準確地讀出單詞的語音。因此,教師要加強語音教學,幫助學生準確流利地讀出單詞。而英語音標更是基礎中的基礎,一定要讓學生學會全部的48個音標,掌握如何正確拼讀新單詞的方法。尤其是農村的學生,由于師資問題,或者教師不夠重視,許多學生沒有系統地學過,造成很多的學生拼讀單詞都是利用中文的諧音來代替音標。所以,一定要幫助學生過語音語調這一關,為以后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掌握語氣語調和朗讀的節奏
農村初中生朗讀課文就像念字歌,任何語句都是一個調,沒有快慢、高低、強弱之分。其實朗讀時,必須根據每一句的語境來確定它的語氣,比較常見的語氣類型有陳述語氣、疑問語氣、肯定語氣、命令語氣、贊美語氣等。不同的語氣和情感還可以由不同的語調表達,英語陳述句一般讀降調,特殊疑問句(以who,what, where,when,why等開頭的句子)一般用降調,選擇疑問句前部分用升調后半部分用降調,例如Do you go there by bus or by taxi?一般疑問句用升調。因此,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及時糾正學生的語氣語調錯誤,讓朗讀更富有節奏感。
總而言之,英語朗讀教學既是一項平凡的工作,也是一項藝術創作,我們廣大英語教師要提高認識,明確朗讀的重要性,加強學生日常朗讀訓練,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何廣鏗.英語教學法基礎[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
[2]陳興平.淺談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朗讀[J].雅安教育學院學報,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