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燕 遲永傳 (遼寧省撫順市新撫區教師進修學校,113001)
探析“三反思三實踐”教研形式的實踐策略
徐海燕 遲永傳 (遼寧省撫順市新撫區教師進修學校,113001)
通過一系列的研究和實踐,筆者發現以課例為載體,以教師與研究者的合作為形式的“三反思三實踐”教研方式,受到參加研訓活動教師的歡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上課教師和參與活動教師的成長都起到促進作用,現將“三反思三實踐”教研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反思三實踐”是屬于教研活動的一種。具體做法:上課教師獨立備課——教研組共同議課、修改(文中簡稱“一反思”)——上課教師備課上課(文中簡稱“一實踐”)——進一步議課、磨課(文中簡稱“二反思”)——上課教師再次備課上課(文中簡稱“二實踐”)——互動交流、提升總結(文中簡稱“三反思”)——教學展示(文中簡稱“三實踐”)。整個活動過程突顯了跟進式教研的特點:組內成員要緊密跟進上課的教師,上課教師要圍繞集體的互動交流,取得更大的教學效果。
“三反思三實踐”活動,就是通過解讀教材定目標,針對困惑找觀察點,設計教學找方法,觀課研討評效果,反復磨課見效果。
通過“三反思三實踐”跟進教研活動,可以使更多的年輕教師在專業化發展中得到提升。下面以一節七年級《耐久跑》課為例進行。
(一)找出困惑
“一反思”充分關注了上課教師個人已有的教學經驗,通過研討后上課教師尋找到了自身與他人的差距。上課教師在第一次備課和組內教師第一次研討反思中提出自己上課的困惑:
1.如何激發學生下肢力量的鍛煉興趣,從而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奔跑能力。
2.課上紀律好但不活躍,教學效果不明顯。
(二)制訂觀察表
經同組教師研討后,制訂出本課總觀察點(見下表):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進行課堂練習,重視過程,改進方法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
上課教師經過獨立備課、教研組共同議課、修改后進行上課。
(一)上課教師課后反思
通過反思、實踐上課教師重新設計了教學環節,能充分地關注新理念和新經驗。在一實踐(第一次課)結束后,進行下一次教研,我們開始第二次反思,在教研實施過程中,上課教師對該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本課以途中跑練習為主要內容,主要練習手段是超越跑練習和定點跑練習。讓學生體會跑動節奏。但學生在課中存在兩個問題:
1.跑時節奏不明顯,小組內節奏不一致,學生不會跟跑。
2.跑時沒有組織到位,學生跑得亂,沒有達到練習效果。
(二)看課教師看課反思
組內教師根據觀察點看課提到以下六個問題:
1.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教學內容不夠完整。教師對該課中重難點把握要加強。
2.開課前應讓學生分小組在規定的場地內進行圖形跑,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身心愉悅地投入到本課學習中。
3.不同層面的學生基礎不同,個別學生練習跟不上節奏,教師講解的過程中應注意與學生的位置,距離應近一些,以便于指導。
4.課的設計應再想得全面一些,應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
5.定向跑兩組應同時進行,一組跑,一組計時,練習密度太小,沒達到預計的運動負荷,學生的耐力素質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
6.課上教師及時評價學生還很不夠,應多用鼓勵性語言,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在第二次反思中,上課教師及組內教師研討所提到的問題非常具體。主要是在第一次上課過程中,教師在課的設計方面想得不夠全面,總想到自己應該怎樣布置、怎樣組織,而沒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特質。建議: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在此基礎上,設計了第二次課的教案,并完成了二次課的實施。

“三反思三實踐”評課觀察表
(一)二次實踐,再次反思
通過第二次授課,上課教師進行了自我總結:吸取了兩次上課的經驗,認識到了存在的一些問題,通過改進練習方法采用定向跑的方法,發展學生的耐力素質。注意了學生練習的密度和強度,但明顯感覺到學生情緒還不是很高漲。大家根據觀察點分析,組內共議,發現本堂課存在以下問題:
1.準備活動部分應該采用游戲,學生過于沉悶。
2.分組時按能力分組效果會更好。
3.布置定向跑場地時浪費了時間
4.課上應多采用鼓勵性的語言,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
5.課上多關注學生練習情況,注重練習的實效性。
6.課課練應考慮到學生全面性鍛煉原則,不能只練下肢。
在第三次反思中,在全組教師的幫助下,上課教師認識到,本節課除了讓學生掌握途中跑的技術之外,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經歷,使學生樂于奔跑,將枯燥的耐久跑課,設計成一個接一個的游戲和比賽,讓學生不覺得是跑步,在不知不覺中將教師布置的任務愉快地完成。
通過這樣的反思,教師更加清楚了課的設計思路:
耐久跑課,不僅僅是讓學生完成多少米數的跑的練習,更是培養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耐力素質以及力量素質,讓學生樂于參與團隊活動,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二)重新設計,再次實踐
經過第三次研討(三反思)后,上課教師又一次重新備課、上課(三實踐)。
第三次上課,教師采用游戲方式導入,將常見的“喊數抱團”游戲變換了形式,數人的個數,數落地腳的個數,幾番變化,學生情緒一下就被調動了起來。基本部分主教材安排了定向跑、超越跑及“打電話”游戲,將枯燥的耐久跑變成了一個個學生喜歡參與的游戲和競賽。整節課中,學生都在跑著、樂著,紅撲撲的臉上還掛著細小的汗珠。課課練中讓學生互相挑戰,10個俯臥撐誰最先完成且質量最好。下課了,學生還意猶未盡,拉著教師說:“我和班級第一就差一個,我不服,下節課,老師我們還比唄”;“老師,太有意思了,下節課我們還跑呀!”學生一張張的笑臉,讓我們都無比的激動。
上課教師上了三次課,分別進行了三次的教學研討和反思,就如何解決學生提高耐力素質和力量素質的學習方法進行了有效的實踐,教學水平和教學思想層層遞進,逐步提高。
“三反思,三實踐”的教研過程就是解決課堂教學問題的過程,問題的解決經歷了“個人獨立備課——教研組集體研究——實踐——研討反思——再實踐——再反思——再觀摩對比”的一個具體的、完整的、漸進式上升的教研過程。全體參與教研的教師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取得了“以點帶面,共同進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