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樹德
【摘 要】眾所周知,林業在改善生態環境與人居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也加大了對林業重點工程的扶持,近幾年我國的營林生產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的營林生產工作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亟待完善,對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
【關鍵詞】營林生產;問題;改進對策
[Abstract]As is known to all, forestry in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h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the government has also stepped up the support of forestry key project, received good results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forestry production, but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forestry in China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must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is.
[Key words] Forestry production. Problem;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所謂營林的可持續經營就是指森林達到預期的目標,在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影響下,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促進營林生產水平的提高。
1當前營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1.1林木良種基地的建設較為緩慢
這一問題主要表現于種子園建設的類型過于單一,母樹林的更替不夠及時,經營管理水平較低。
1.2苗圃管理與育苗形式較為落后
當前所采取的生產形式無法與市場經濟相一致,種苗繼續以產品的角色進入到市場中。
1.3數量與質量失衡
在更新造林過程中,苗木的投入量一旦控制不好將超量或者是不足,增加了投入的成本。同時還存在樹種比例失調,在良種與壯苗的選育、引種及推廣等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認識錯誤,增加了工作的難度。
1.4人工林的營造與市場需求失調
當前人工林的培育缺乏定向培育,計劃沒有長期性,缺乏商業性的考慮,臨產工業的木材原材料供應十分緊張。
1.5集約化管理措施不夠準確
在豐產林、幼培豐產林及部分常規造林小班在管理上多采取短期行為控制,集約化管理對策不夠準確。
2改進營林生產的有效對策
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在營林生產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亟待完善,對此,營林工作人員必須要客觀對待,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改進,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點加以改進。
2.1提高種苗基地建設的力度
與傳統農業相比,現代農業不僅高質且高產,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使用了兩種,林業生產亦如此。作為林木良種培育基地的種子園在林業相對較為發達國家已經發展十分成熟,但我國的林木種子園建設卻相對較為落后,從長遠的發展目標來看,森工企業除了要在經濟、技術允許的基礎上適當的擴大規模,豐富物種。
2.2做好苗圃運營機制工作
新時期的森工企業要注重與市場化發展相一致,采取競爭性的經營機制,適當的采取承包或者是私人經營的方式。為了做好造林用苗工作,現代企業可以采取簽訂回收合同的形式,制定獎懲對策,按照苗木的等級制定價位,以質論價。為了確保苗木的質量與造林的質量,降低育苗與造林成本,激活競爭機制,可以將苗圃作為種苗市場,在確保造林質量的基礎上可以適當的豐富林木的種類。
在滿足企業自身用苗的基礎上,可以適當的向外發展客戶,以訂單育苗的方式適當的拓展市場。苗圃要脫離造林苗的局限,也可以適當的培育花卉,綠化苗與野生植物等等,如果有閑置的苗圃則可以適當向外發展,不僅可以增加收入,同時也降低生產投入。
2.3加大更新造林的力度,降低生產的投入
首先,隨著時代的進步,森林企業在營林生產方面進步十分明顯,尤其是更新造林措施的出臺,造林成活率在不斷提高。而造林初植株仍然保留過去驗收的做法,造林單位面積保存樹木過多的話,不僅浪費了苗木,同時也增加了工作量。同時,在對林冠下造林必須要控制好量,在現有的環境基礎上,降低人工苗木的投入,盡量采取天然更新的方式,減少回頭作業造成的浪費與損失。
其次,減少造林成本。減少造林成本是造林工作最主要的構成部分,關鍵是控制好苗木的成本,可以通過降低造林苗木的投入量來降低單位面積的造林成本;同時也可以通過提高單位面積的成苗產量來降低單株的成本。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營林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不斷地面對市場,創新管理思路,通過改革現有的管理機制,開展市場化與集約化的生產模式,采取現代化的管理方式與先進的技術促進我國營林生產管理水平的提高,實現科學化的管理目標,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