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宇佳 李晉塵
摘要:家具設計大師漢斯·瓦格納透過一種嶄新的演繹手法,創造了許多極具中國傳統家具特色的設計作品。文章淺析了明代家具的特征與現代化以及瓦格納的系列作品和其蘊涵的設計精神,為我國傳統家具的創新設計提供一個切入點。
關鍵詞:漢斯·瓦格納;明式家具;創新
中國的家具藝術和家具文化是非常深厚的,特別是明代家具,因其具有樸素的質感、簡煉的線條、精美的木雕裝飾,而使得人們對其非常喜愛。我國很多家具生廠商和家具行業的專家學者也早已對中式家具的創新途徑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而丹麥家具設計大師漢斯·瓦格納設計的“中國椅”又為中國家具與世界潮流進行融合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本文將通過漢斯瓦格納設計的中國式椅子來淺析明代家具的創新思路。
一、明代家具的特征與創新
明式家具被譽為我國古代家具史上的高峰,明式家具追求的審美是一種點到即止的神韻,多一分有余,少一分不足,絕不做繁文縟節的無謂裝飾。它高超的手工技藝和獨特的審美趣味背后承載著歷史信息與文化內涵遠遠超出常人想象。
明式家具的氣質與書房最為契合,因為設計者大多是文化氣息甚濃的文人雅士,設計者往往會將自己的奇思妙想融于設計之中,使家具的造型優美,穩重,簡樸,各組件的比例講求實用與審美的一致,裝飾講究少而精,淡而雅。在很多文獻中,能看到文人對家具設計的參與,如《長物志》、《骨董十三說》等文獻資料都會對家具有具體的描述。
明式家具的椅子,通常只是在靠背板上做一個簡潔淺浮雕,或者透雕,再無其他多余裝飾。方形的底座配以圓潤的扶手,方中帶圓,柔婉而不失厚重。這種方正的造型,勻稱的比例,再配以局部簡潔的線條雕刻的明式家具風格被很多學者稱之為“實用的美學”。明式家具的美學對于方圓,以及方圓轉折變化的理解是一種對中華文化哲學深厚理解,例如很多明式家具設計,以直線為主,多配合曲線,經常看到有一種彈性的視覺效果在它簡潔的線條中,這種線條的變化也帶給了人心理微妙的感受。
明式家具的設計也考慮了人體舒適度,設計合理、含蓄圓潤。比例尺度,適合人的坐臥行走高度和范圍,設計了相適度的比例造型。楊耀先生曾對明式椅作過測繪,其尺寸與現代椅的國家標準相近,所以當人們使用這些家具時感到舒適,特別是在家具關鍵部位的細微設計上更是講究。明式家具與人體接觸的部位,注意做到含蓄、圓潤,而不鋒芒畢露。人體觸及這些家具就會感到柔婉滑潤。
二、漢斯瓦格納的椅子設計
丹麥家具設計大師漢斯·瓦格納一生設計的椅子中有三分之一都與“中國椅”的主題相關。以使用舒適、結構簡潔、親切宜人、靈活多變為特點,是明式家具與丹麥品質、傳統與現代、繼承與創新、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碰撞的產物,他的設計思路與方法為明式家具在當代的創新設計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造型的提取
在設計椅子時,瓦格納的設計原則非常簡單:“簡潔對我來說就是剔除到可能的最基本的元素:四條腿、一個座位、椅圈和扶手”。
1.扶手:在瓦格納設計的最經典的椅子“中國椅”FH4283中,他著重保留了明式圈椅圓形扶手的傳統元素,并以粗細不一的支撐作為過渡,把扶手最外端折了一下,幾乎設計成水平的,這一細節的設計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椅圈處于兩個平面;在“the chair”的設計中,運用一根彎曲的木條連接靠背和扶手,轉角被處理成圓滑的曲線。明椅中所有與人體接觸的桿件、角部或金屬配置的處理大都是圓的或柔和的,沒有鋒利的邊緣和突出的角。這些處理不僅使人在視覺上得到愉悅,在觸覺上也同樣感到舒適。可以說明椅對每個細節都有無微不至的考慮。瓦格納在扶手的體驗上保留了這一設計理念。
2.腿部:在“the chair”作品中可以看出整體造型上方下圓,與明圈椅中“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不謀而合。在這個作品中沒有保留腿帳,但在隨后的“Y型”椅中,腿足部分由四根管腳棖互相牽制,保證椅子沉穩堅實。并且形式上延續了明式椅子腿棖中的“步步高升”。
3.座位:瓦格納“Y椅”的座面采用天然紙繩來制作座墊,這種座墊不僅坐得越久越舒適,而且天然紙繩的肌理與木材形成了軟硬、細粗的對比美感。“中國椅”PP5的座面采用了松軟、輕質,的皮墊,舒適的座墊與白蠟木的搭配形成了柔和的色調,給人非常溫馨的感受。
(二)結構的革新
明式家具的榫卯結構雖然是一種模塊化設計,但由于榫卯結構的復雜性,導致了明式家具不能批量化生產,解決的方法就是使明式家具的模塊化榫卯結構更簡潔,對接口方式、接口的尺寸及接口的形狀進行通用化、標準化、系統化的設計,有利于開發系列新產品,縮短設計和生產周期,降低成本,擴大適用人群,推進我國明式家具現代化的速度。瓦格納“Y椅”將傾斜的扶手和連續的后腿相結合,將結構簡化到最基本的構件,同時椅子的整體構件采用模塊化設計,十分便于拆卸、組裝與維修。“The Chair”椅子的扶手和靠背仍采用榫卯接合,但簡化成Z字型結構,這種結構既簡潔又突出了椅子精致的細節處理,給椅子質樸的造型增添了幾分高雅。而 “牛角椅”,其靈感來源于明式家具的官帽椅,椅子的點睛之處在于靠背的榫卯結構的花樣設計,使得椅子的整體造型看起來簡單而不單調,理性而不失情趣化。
三、結語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明式家具要適應當下的生活就要不斷地進行創新。漢斯·瓦格納的中國椅設計是運用了新觀念、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的方法對明式家具再設計的探索,是國內設計師從事明式家具創新與改良設計的學習典范。著名家具設計前輩楊耀先生的對中國家具的革新方式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我們所主張的是從我國傳統中發展和蛻變出來的,利用現代的物質技術條件,吸取古今中外家具上一切好的東西,消化而成為我們的東西,創造和設計出適應今天生活需要的家具類型和品種。這種家具風格看上去即非西洋古典,也非西方的所謂現代化的;既非中國古典的,又非不中不西的,而是具有明顯中國氣質的新的風格形式。”
【參考文獻】
[1]李委委.從漢斯·瓦格納的“中國椅”看明式家具的創新設計[J].包裝工程,2015,(1):95-98.
[2]梁成龍.來自中國的啟迪——淺析漢斯·瓦格納的椅子設計[J].藝術與設計,2010(8):242-244.
[3]馬蘭.中國家具創新的本土化與國際化[D].大連理工大學,2004.
作者簡介:夏宇佳,1986,女,漢族,陜西省西安市人,設計學碩士,單位: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藝術系教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李晉塵,女,漢族,陜西西安人,設計學碩士,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藝術系老師,研究方向:平面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