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晴


與2015年的“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激烈碰撞不同,2016年餐飲業所受的行業沖擊已逐步減淡,轉而從對峙變成融合,形成了新一輪商業模式的發展走向。
目前國內一些領跑的餐飲新媒體在把戰略靶向瞄準“餐飲孵化平臺”的同時,也開始加速布局餐飲行業在線教育。有資深行業觀察家認為,餐飲產業垂直媒體紛紛看好餐飲行業的在線教育這塊香餑餑并不稀奇;這股來勢不小的暗流涌動,似乎預示著餐飲在線教育,必將成為未來幾年餐飲垂直媒體pk的新戰場。
千億級市場份額待被挖掘
提起在線教育項目,其實BAT等巨頭從早年就開始抓緊布局、收割,這一領域似乎一直備受VC們青睞:徐小平曾投資十多家在線教育平臺,馬云在互聯網大會上表示會將教育行業列在未來的投資清單中,而近兩年傳統教育機構也紛紛爆出獲得融資的消息。
數據顯示,曾經2014年迎來熱潮的在線教育,在2015年的中國市場規模中達到了1192億元,這塊千億級大蛋糕如今又迅速被垂直行業媒體看中。
深耕行業多年的餐飲新媒體紅餐網正式啟動了紅餐商學院線上課程,目標直指“打造餐飲行業更體系化的學習平臺”。課程上線頭三期,就有超過3萬的用戶在線學習。不難想象,餐飲的行業特殊性和龐大的群體,將給餐飲行業在線教育領域帶去更大的想象空間和可能性。
三大缺陷,在線教育上升空間大
有觀察家認為,餐飲行業目前的在線教育市場雖然潛力巨大,但卻仍然處在比較初級和原始的階段,其發展過程中所顯露出的弊端,也非常明顯。
其一,商業模式尚不成熟。餐飲垂直媒體初涉在線教育項目,主要以課程收費、免費課程獲取流量兩種方式為主,廣告及平臺合作分成費用目前都尚未涉及。究竟重點是做平臺還是做內容?做流量還是做營收?如何明確自身定位?這其中的商業邏輯還不甚明朗,商業模式尚不成熟。
其二,內容呈現方式受限,難以在短期內形成壟斷勢能。餐飲行業的內容分享形式大多分為微信群語音分享、視頻錄播、直播等三種方式,問題就在于服務人群在聽課過程中,在追求體驗感豐富、形式新穎時,卻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平臺開發成本過高;而在追求形式簡化、操作便利時,卻又造成同質化嚴重,體驗感不足的狀況。
紅餐商學院首期采取的錄播視頻的分享形式,呈現較為普遍,但直觀感受強于社群語音,需要的是后期更多植入在直播過程中能感受到的互動體驗和保證溝通的即時性。紅餐商學院負責人說,隨著后期培訓課程的不斷優化,他們將會逐漸嘗試多種形式的線上學習產品,并且會根據餐飲高端群體的需求,開發系列精品落地課程,做到線下線下培訓相結合。
其三,行業人才匱乏,專業程度仍然偏低。目前來看,餐飲行業的教育培訓存在多重行業屬性,發展明顯滯后,因為面臨多個行業的交匯,似乎難以避免的存在“懂餐飲的不懂教育和互聯網,或懂互聯網而不懂餐飲教育。”的問題,跨專業的復合型人才更是鳳毛麟角。
紅餐商學院負責人也介紹說:“我們從一開始就決定要以體系化的課程形式呈現,因為新媒體帶來了太多碎片化的內容,而培訓講求的是系統化的內容輸出。因此我們不再采取普遍的單一分享形式作為主要內容,區隔開行業大會、線下論壇等演講模式,而呈現給餐飲人更落地、更實用的知識體系。”
餐飲培訓市場巨大,在線教育成香餑餑?
據資深的餐飲行業人士分析,餐飲業作為從業人數非常巨大的傳統行業,從來被視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多數經營管理者文化水平并不高,加之近年來各種專業人才大量涌入餐飲行業,使得餐飲行業的市場競爭幾乎持續處于白熱化狀態,給原來的從業者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不學習就要挨打,不學習就要破產”,成了餐飲行業眾多老板和管理者的共識。
餐廳被競爭者壓得喘不過氣來,很多老板為了尋找出路,不得不帶著團隊到處考察學習,尋找突破口和新思路,但是他們往往落入了那些大而全的培訓機構,缺乏行業專屬性,學到的也都是那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道理。有的企業甚至被一些培訓機構“形而上”的東西蒙蔽,導致企業走上了彎路,讓企業雪上加霜。
有專家預測,餐飲行業的培訓教育作為市場急需的一個新興產業,無疑已經顯露出了潛力巨大的商業機會。而具有“相對成本優勢”和“迅速覆蓋受眾”兩大特性的在線教育模式,勢必會成為成為投資者們的首選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