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忠
(云南省建水縣南莊鎮林業站,云南 建水 654303)
?
建水縣林地保護與利用規劃問題探討
王紹忠
(云南省建水縣南莊鎮林業站,云南 建水 654303)
摘要:從一個鄉鎮林業工作者的角度分析了目前建水縣林業的發展與林地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縣級林地保護利用的政策及技術問題,提出了建水縣今后林地的保護利用的對策與措施,以嚴格利用林地、節約利用林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林地保護利用效率,切實促進該縣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建水縣;林地保護利用;林地規劃;存在問題;對策;建水縣
1探討的背景
建水縣位于云南省南部,紅河中游北岸,是一個山區面積占到92 %的山區縣,據2006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資料,建水縣土地總面積568.29萬畝。其中:林業用地面積349.73萬畝,在林業用地面積中:有林地面積 226.5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64.77 %;疏林地面積4.53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1.3 %;灌木林地(含灌木經濟林地)面積76.18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21.78 %;人工造林未成林地面積8.39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 2.4 %;無立木林地面積2.11 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0.6 %;宜林荒山荒地面 積32.05萬畝,占林業用地9.15 %。活立木總蓄積4775550 m3,森林覆蓋率為41.94 %。以上數據說明林地在建水縣的經濟社會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林地是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森林資源管理的核心,林地是林業發展之本,沒有林地就無從談起林業的跨越式發展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林地保護管理仍然是林業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國務院提出要求要把林地與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視林地保護。為統籌林地資源的保護利用,國務院2010年正式批復實施了《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2010-2020年)》,這是我國首個中長期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占用征收林地定額管理辦法》也明確了林地管理的基本原則是“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節約用地、合理供地、占補平衡”。
2建水縣發展建設過程中占用林地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林業產業的發展滯后
長期以來,林業建設投資一直是采取補助的形式,單位面積投資偏低的現狀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林產業的發展跟不上其他產業的發展,林農收入低是造成林業被非法擠占的一個重要原因,近年建水縣由于工業和高原特色農業的發展,一些郁閉度較低的林地被非法改為農用地甚至被用作建設用地,從而降低了林地的保有量,給林地保護帶來困難。
2.2林地利用方式不科學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初級階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依然是主流,加快經濟發展與林地保護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發展經濟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擠占林業用地的空間。林地作為國家一項重要資源,是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它在保持水土、調節氣候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經濟的發展又給林地的保護帶來一定的困難,其中能促使林農自覺保護林地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增加林農的收入,因此,科學合理地利用林地,使林地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是保證社會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方面合理的林地保有率可以為我們提供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木材資源和優質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經濟的發展為林地的保護提供更全面更科學的林地利用技術,二者相輔相成。
參考文獻:
[1] 陸良縣統計局.陸良縣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R].陸良:陸良縣統計局,2014.
[2] 云南省林業生產工程規劃院生態分院.陸良縣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報告[R].昆明:云南省林業生態工程規劃院生態分院,2008.
[3] 王德爐,朱守謙,黃寶龍.石漠化的概念及其內涵[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8(6):87~90.
[4] 孫杰萍.陸良縣土地沙漠監測及防治對策[J].林業調查規劃,2006,34(23):40~43.
[5] 郭柯,劉長成,董鳴.我國西南喀斯特植物生態適應性與石漠化治理[J].植物生態學報,2011(10):991~999.
[6] 王世杰,李陽兵,李瑞玲.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背景、演化與治理[J].第四紀研究,2003,23(6):658~666.
[7] 袁道先.我國西南巖溶石山的環境地質問題[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1997(5):41~43.
[8] 云南省陸良縣縣志編纂委員會.陸良縣志[M].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1991.
2.3林地資源保護意識仍然薄弱
建水縣是一個多山地縣,人們的生產生活與林地息息相關,隨意占用林地的行為依然存在,依法規范使用林地意識不強,林地保護工作難度增大;林地保護管理缺乏科學有效的監控舉措,保護執法力度不夠,非法使用林地如零星采石、采土、毀林開墾、毀林搞養殖業等蠶食林地的現象經常發生,導致林地非法流失,林緣退縮嚴重。毀林采礦非法占用林地現象嚴重,比如近年來瘋狂發展的三七種植,林地毀壞以至于三七種植收成后重新補植補造恢復林地也難以達到原有林地的生態功能。有的地方為了發展旅游業,在開發建設中,不經林地管理部門同意,擅自從事開發建設,在林中空地修建房屋。非法占用林地行為的發生,都是因為對沒有認識到林地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2.4違法使用林地現象突出,打擊力度不夠
未批先占林地問題突出,林地主管部門與土地管理部門在林地管理上的關系尚未理順,作為基層林業單位的林業站,對非法占用林地的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不夠、受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一些地方對非法占用林地的違法犯罪行為制止不及時,打擊不堅決、不徹底,在案件查處過程中,往往存在避重就輕、以罰代法、以補辦手續替代處罰的傾向,存在只對單位進行處罰、不追究責任人相關責任的傾向,立案難、查處難、追究責任更難,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非法占用林地的歪風。 基層林業站對進入的大項目未批先占林地的行為無能為力,所能做的就是按上面的要求為入住企業補辦征占用林地手續。
3對策及建議
3.1加快林業產業化的發展
立足本縣本鎮的林地資源優勢,交通便利的特點,以林業重點工程為依托,提高林業產業集約化經營的能力,在分類經營的基礎上,科學有效利用有限的林地資源,擺脫傳統林業粗放經營的模式。積極推進林權抵壓貸款增加對林農的資金扶持力度,打造出林業產業拳頭產品增強競爭能力。突破“大資源、小產業、低效益”的瓶頸。同時利用近年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配套項目實施的契機,積極探索以林禽模式,林菌模式等為輔的立體林業,培育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以達到促林增效、助農增收的農林發展模式。
3.2科學合理利用林地
建水縣土地總面積568.29萬畝,其中林業用地面積349.73萬 畝,占國土面積的61.5 %。在林業用地面積中:有林地面積 226.5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64.77 %。由以上數據可知,建水縣的林業用地還有相當一部分沒有充分和科學合理地利用起來。建水縣近年來的經濟發展增加了建設用地的需求,如何更好地解決建設用地與林地保護這一對矛盾,可以從以下2個方面入手:①林業部門與國土部門建立資源共享機制,以避免一些未利用地在規劃時,地類劃分不統一,如國土部門規劃為未利用地的而林業部門則規劃成荒山或宜林荒山,在用地審批時造成矛盾。另外在林地的保有數量上嚴格控制林業用地的供地需求,按縣的發展制定林地的供應比例,實行占用征收限額供給制,維持林地的占補平衡,適當增加林地的數量。②提高現有林地的質量。建立云南省的林地評價制度,按照林地的自然屬性和經濟屬性綜合評價林地的制度,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優化現有人工林地林種結構,把一些林地質量較差的林地改造成生態功能和經濟效益較好的林地,提高林分質量。按照林地評價機制劃分林地的等級,制定出一個利用林地的合理價格,以稅費的價格調節機制調控林地的使用方向。
3.3提高林地的保護意識
加大林業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增強全民知法、守法意識,提高全社會保護林地資源和依法使用林地的自覺性、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加強基層林業站的組織管理,增強林業站的執法力度,強化林地保護的法律意識,實施嚴格的保護管理制度,落實分級負責制,對損害林地的行為做到及時發現和制止;落實獎懲責任制,以鄉鎮為單位,把林地落界工作成果的各項林地面積納入考核目標,一年一定,把林地管理納入林業干部的考核,做到獎懲分明,制定基層林業工作人員的定期巡護本轄區內的林地巡護制度,充分發揮基層林業部門護林巡林的作用,加強巡護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3.4加強隊伍建設,完善規章制度
加強執法培訓,重視管理隊伍的自身建設,強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云南省林地管理辦法》、《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林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學習。使林地管理工作走上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道路。加強林業執法的力度,不斷提高執法隊伍的執法水平,對非法占用林地的行為依法依規進行處罰,堅決杜絕避重就輕、以罰代法,以補辦手續替代處罰的傾向,對違法占用林地的行為應該堅持處罰到位,適用法律不打折扣。
[1] 吳敏敏.平原區域縣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相關技術問題探討[J].華東森林經理,2013,5(2).
[2] 趙書學.云南省建設工程征占用林地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林業調查規劃,2010,10(5).
[3] 梁建軍.林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林服務,2013,30(3):301.
[4] 陳碧良.德化縣林地保護利用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措施[J].福建林業科技,2006,9(3).
[5] 沈姿含.建水縣林業生態建設現狀及發展對策初探[J].林業建設,2014(2).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3-0115-02
作者簡介:王紹忠(1976—),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資源保護工作。
收稿日期:201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