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榮江洋(.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教師發展中心,350;.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瑤溪第一小學,350)
探索區域推進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
曾榮1江洋2(1.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教師發展中心,325011;2.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瑤溪第一小學,325011)
在多年的研訓工作中不難發現部分中小學體育教師有職業倦怠傾向。教師雖有活力,但缺少專業發展的激情和推動前進的動力;有集體榮譽感,只是缺少為他們點燃激情的火把。筆者認為,需求和任務同在,壓力和動力并存。著力為教師創造需求,鼓勵其抱團成長,開展分類培訓,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在不同的培訓活動中踐行“任務驅動,抱團成長”的理念,聚焦課堂,自主研修,集體研討,區域推進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
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教師專業化發展為主要任務,以教師專業素養培訓為重點,形成“任務驅動,抱團成長”的培訓形式,有目的地創造教師發展需求,給不同層次的教師以不同的發展任務,明確目的,鼓勵其合作交流,及時反思,適時反饋,共同發展。
(一)全員培訓:教師專業化發展培訓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1.舉辦教師素養培訓。每學期開展1 6學時教師素養提升培訓活動,采取專家引領,團隊合作,研討交流的形式,將任務落實到各團隊。目標明確,任務到人,各團隊完成策劃、磨課、組織、宣傳和活動日志的撰寫。在活動中有效提升教師工作能力。
2.有效開展校本研訓。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主題研訓活動。各教研組從教師、學科和學校的需要出發,選擇合理的培訓內容,探索有效的培訓模式,不斷總結經驗,提高培訓的實效性,逐步形成校本培訓機制。
3.著力推行聯片研訓。聯片教研是幾個相鄰的學校聯合組織的教研活動。是一線教師的教研需求,來自校本的教研活動,更加有主動性,更加突出主題。開展強強聯合、強弱互補等合作方式。活動由一所學校的體育組長組織和策劃,明確活動目標和主題,基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理念,開展有主題的聯片教研活動,培養教師的組織能力。
4.開展專業技能練兵。幾年來,教師專業技能練兵已系統化、序列化、成果化。教師在平時的培訓中認真學習,在自我研修中認真積累,厚積薄發。申請課堂教學展示活動或聯片教研活動,參加論文評比、團隊賽課、備課本、教學設計、課件或微課制作等評比和學科教學活動評比或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在活動與比賽中提升技能。
5.網絡研修資源共享。開展主題網絡研修,有效利用體育教師QQ群、博客、微信群和微信公眾號,發布學習信息,共享教育教學資源,鼓勵教師隨時隨地地進行研修學習,真正進入互聯網+的時代,有效運用現代網絡提高研修效果。
(二)新教師培訓:師徒接對青藍工程,及時考核提高技能
1.師徒接對青藍工程。落實好學校骨干教師與新教師的“師徒結對”工作,探索新教師培訓方法,逐步建立并完善新教師培訓體系,嚴格做好對“徒弟”的考核工作,也做好對“師傅”的考核工作,杜絕徒有虛名的“師徒結對”。
2.專項培訓提高技能。開展新教師教學業務專題培訓如教學設計、撰寫論文案例、教學反思、計劃與總結,開展觀課、評課和議課。掌握教育教學基本技能,促進新教師快速成長。
3.及時考核促進發展。考核是評價培訓業績和提升業務水平的有效措施。在培訓前布置相關的任務,在培訓結束時對新教師及時進行考核,要求其在指導老師(師傅)的指導下及時完成相關培訓任務。一是教育教學理論考核;二是教學設計的考核即撰寫一份詳細的教案;三是基本功考核,內容有技能考核和素質測試;四是課堂教學展示。
(三)骨干教師:任務驅動抱團成長,課題研究促進發展
開展任務驅動的培訓模式,舉辦高級研修班,促進骨干教師專業發展。
1.致力培養骨干教師。結合區、市骨干教師培養要求,對不同層次的骨干優秀教師(新苗獎、骨干教師、教壇新秀、名師)提出不同的要求,制訂業務提升目標,鼓勵教師做好專業發展規劃。針對不同層次的骨干教師采取培養方式,提出不同的培養目標與要求,給有能力的教師創造需求,壓擔子的同時要指路子,過程中還給他們壯膽子,最后使之有樣子。
2.積極參加各類評比。鼓勵教師參加評比,促進專業快速發展。參加區、市組織的新苗獎、教壇新秀、學科骨干、名師等評比。各類骨干教師在經過多年的打拼后,在學科業務上有一定的積淀,參加評比,是對自己努力學習的檢驗,照鏡子,找短板,從中學習到平時培訓中學不到的知識與技能,參加評比是教師成長的有效果途徑。
3.任務驅動抱團成長。全區骨干教師組建成一個學習團體——“體育學科協作組”,確定目標與任務,分中小學設組長與相關任務組,針對教學疑難問題開展學習與研討。各成員制定個人成長目標,在個人研修和團隊合作中,朝著已定的目標努力;給不同的團隊布置不同的學習與工作任務,各團隊成員合作發展,抱團成長,在團隊合作中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快速有效地發展。
4.精心組織課題研究。課題研究,對大多數教師來說是陌生的事物,往往無從下手。而讓一個有課題研究經驗的老師帶領一個團隊合作去研究課題將更加有效,將研究的任務分配到人,將主要的研究任務帶到課堂,以課堂為主陣地,以生為本,學為中心,在研究中發現問題與不足,在學習中不斷提高和完善。課題研究和校本研訓及聯片教研有機地結合起來,將課題研究落到實處,做真實的研究。
(一)自主研修,激發個體發展的內驅力
1.立足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認真學習《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精選教材,精心備課,有效設計教學方法,合理布置場地器材,有效激發學生運動興趣。認真上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差異,區別對待,因材施教。
2.及時反思,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鼓勵教師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目標達成三個維度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樣?再以科研的視角去思考問題:“為什么這樣教?”“除了這樣教,還可以怎樣教?”“如果下次教這一內容,將如何調整?”
3.敢于嘗試,主動獲得教學經驗。鉆研教材,大膽創新,主動嘗試,不怕失敗,在失敗中吸取教訓,及時請教團隊成員或優秀教師,總結經驗,付諸再次嘗試,不懈努力,直至成功。
(二)集體研討,促進研訓形式的有效變革
1.傳統評課,針對教師評課效果不佳。
以往的教研活動,形式傳統,方法單一,既簡單的聽評課。主持人先請執教教師在課后進行說課,然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進行評課。操作的形式詳見圖1。

圖1 基于幫助執教者改進教學的評課形式
2.改變形式,議課代替評課更加有效。改變教研活動形式,“以議代評”,讓每一位參與的老師都成為學習者,活動類似于一種頭腦風暴的參與式的研討活動,在交流中學習,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議課者的語言發生變化,改“我覺得……”為“我發現……”,議課的對象從原來的人到課堂中發生的事,是對現象的審視與追問,研究課堂中發生的問題(見圖2)。
3.骨干示范,引領課堂教學新思路。骨干教師在每學期專題研訓活動中上公開課。上課老師認真對待,經過團隊的集體磨課,修改,再展示,有方法,有創新,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研訓員每學期上下水課或示范課,給大家以新的思路,同時也引發新的思考。突出學生主體,體現學練結合,嘗試先練后教,促進技術、體能、運用的三維融合。專家的示范課密度大,強度適中,方法多,效果好。能在一定程度上給老師以視覺的沖擊和教法的思考。

圖2 基于課堂情況研究問題的議課形式

圖3 中小學體育與健康團隊賽課示意
4.團隊賽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團隊賽課”是一種創新的教研活動形式,教師以團隊合作的形式參與比賽,各項比賽凝聚集體的智慧,比賽結果體現個人魅力也體現集體的榮譽。比賽體現校本研訓的過程,將各團隊賽前的研訓、研討、研磨過程再次呈現給大家(見圖3)。
5.質量監測,評價課堂教學效果。2012 年3月,設立體育學科教學質量監測專家組,修訂完善《龍灣區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學科教學質量監測方案(修訂稿)》,并于當年開始進行教學質量監測。通過三年多的實施,規范測試項目與方法,開發成績錄入與分析軟件,教學質量監測已成常態,體育與健康教學質量監測有力地推動課堂教學變革(見圖4)。

圖4 體育與健康教學質量監測操作與成效
三年來的不懈努力,踐行“任務驅動,抱團成長”教師專業發展理念,有效促進教師發展,一批骨干教師脫穎而出。全區5位老師被評為市骨干教師,2位老師被為市三壇教師,6位老師獲得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評比一等獎,市級及以上各類獲獎5 0多人次。教師有積極上進的迫切需求,學科發展的合力已逐步形成。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
[2]莫豪慶.建立體育教學質量檢測評價制度促進區域學校體育持續均衡發展[J].中國學校體育,2013,06.
[3]陳大偉.觀課議課與課程建設[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1.
[4]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3.
[5]楊九俊.教學評價方法與設計[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