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衛新黃琳(.北京市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商務中心區實驗小學,000;.北京市朝陽區平房小學,0005)
教學有招:探討教學規律 提高教學實效巧用短繩游戲促進下肢力量的提升
趙衛新1黃琳2(1.北京市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商務中心區實驗小學,100022;2.北京市朝陽區平房小學,100025)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學生的心肺發育快速,運動中呼吸力量逐步增強,骨骼骨質生長較快逐漸形成骨化,但肌肉力量發展較緩,易出現疲勞和損傷。根據小學生身體發育的特性,在小學階段學生下肢力量的發展,有助于學生各項素質的穩步提升,更為學生參與各種學練活動、游戲、比賽奠定基礎。

北京趙衛新
游戲方法: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四隊,分別成縱隊站在起點線后,每隊一根短繩。游戲開始,每隊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學生拉好橫放的短繩,從前向后快速移動,當繩移動到其他學生腿前方時,該學生快速跳起越過短繩,當兩人移動到隊尾終點時,一人留下,一人拿繩返回起點,繼續和第三名學生拉繩配合,以此類推,先完成的隊獲勝(見圖1、2)。

圖1

圖2
練習實效:通過進行快快跳起來的游戲,激發和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練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下肢跳躍力量的提升,發展學生的協調性與靈活性。
練習建議:
1.初次進行游戲時一定要提示學生,拉繩后移時一定要注意控制短繩的高度,避免絆倒同伴發生損傷。
2.進行游戲時拉繩學生要與跳起學生形成默契配合,控制好后移速度避免短繩絆倒同伴發生損傷。
3.進行游戲前,學生一定要明確人員返回起點順序,形成完整比賽。
游戲方法: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四隊,分別成縱隊站在起點線后,每隊11根短繩,根據學生跳躍能力確定距離布置在游戲場地中。游戲開始后,每隊的第1名學生采用雙腳跳的動作快速跳出,并依次跳過11根短繩,到達終點后迅速舉起跳繩,接著第2名學生再以同樣的方式進行游戲,先完成比賽的隊獲勝(見圖3)。

圖3-1

圖3-2

圖3-3

圖3-4
練習實效:通過進行彼得兔跳障礙的游戲,激發學生參與跳躍游戲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下肢踝關節的彈跳力,發展身體的協調性與靈活性。
練習建議:
1.布置場地擺放短繩時要全面考慮學生年齡、性別、身體素質的等因素,科學擺放跳繩位置,調整好前后距離。
2.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合理安排游戲運動負荷,避免造成學生踝關節的損傷。
3.適當調整擺放短繩的方向和位置,激發學生的游戲興趣。
游戲方法:每隊由三名學生自由結合構成,兩名學生蹲立面對面拉好短繩,另一名學生在側位預備線后站好。游戲開始,參賽隊員跨過橫繩,然后從一側繞回到起點,再蹲姿前行鉆過橫繩,以此類推,完成規定個數后,與同組的另一名學生交接,這名學生再以同樣的方式進行,三名學生均完成規定個數后游戲結束,用時最短的隊獲勝(見圖4)。

圖4-1

圖4-2
練習實效:通過進行“快樂小羚羊”的游戲,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下肢力量的提升,發展靈敏、協調素質。
練習建議:
1.示范講解引導學生明確游戲方法,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
2.根據學生年齡、性別、身體素質的等因素,調整好學生跨和鉆的高度,科學地增加游戲難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適當安排游戲運動負荷,以達到游戲最佳的鍛煉效果。
游戲方法:游戲選擇一塊圓形場地,每位學生人手一根短繩,并將短繩折疊后插在腰部。游戲開始,學生在快速移動中,想辦法將其他學生的尾巴抓下來,在規定時間內沒有丟掉尾巴的學生獲勝(見圖5)。

圖5-1

圖5-2
練習實效:通過進行“抓尾巴”的游戲,提高學生快速躲閃的能力,促進下肢力量的提升,發展靈敏、協調素質。
練習建議:
1.學生游戲場地設計要充足,避免過度擁擠造成學生間的沖撞。
2.學生在制作尾巴時不宜過長,避免奔跑時絆倒摔傷。
3.嚴格按照游戲規則進行,避免身體過多接觸發生肢體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