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錫炎
〔摘要〕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戰略思維,深入研究和正確把握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辯證統一關系,找準兩者相輔相成的一致性和結合點,形成優勢疊加、良性互動,既有利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也有利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對于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依規治黨;依法治國;五位一體;四個全面
〔中圖分類號〕D2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8048-(2016)06-0059-07
依規治黨,是中國共產黨依照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管黨治黨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依靠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這兩者雖然并行不悖,但在前提條件、邏輯起點、落腳點、技術要素上,具有互相借鑒、相輔相成的契合。深入研究和正確把握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辯證統一關系,找準兩者相輔相成的一致性和結合點,形成優勢疊加、良性互動,對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把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結合起來,真治真嚴、敢治敢嚴、長治長嚴,加強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對于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穩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 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上,把握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一致性和結合點
綜觀世界現代國家的政治體制結構,無一不是“政黨—國家—社會”的架構,無一不是黨有黨規,國有國法。黨規與國法都是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政黨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但政黨按照其黨章黨規管黨治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體系,與世界現代國家的政治體制結構有其共性,同樣是“政黨—國家—社會”的架構。中國共產黨是領導黨,也是執政黨,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黨領導人民制定了憲法和法律,并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同時,黨章也明確規定了中國共產黨只能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依法治國是依靠和依照憲法和法律調整國家內部各種關系,規范法人和公民的行為。依規治黨是依靠和依照黨章黨規調整黨內各種關系,規范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的行為。雖然,兩者在適用范圍、內容和對象上有所區別,但是,黨是國家事業的領導核心,憲法和法律是黨領導人民制定的,國法與黨規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人民意志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體現。依法治國是踐行黨治國理政基本方略的偉大實踐,依法治國必然要求加強黨的領導,也必然要求依規治黨,用黨內法規來規范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行為,要求黨員帶頭學法、懂法、執法、守法,做依法治國的模范踐行者。因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治理體系中,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如同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具有必然的一致性和內在聯系的結合點。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也是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我們應從現代國家的政治體制結構,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上,深刻認識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內涵和本質,在以下幾個方面把握好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一致性和結合點:
一是在堅持和完善制度上,把握好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一致性和結合點,使黨和國家的制度體系更成熟更定型。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制度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到二O二O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要達到這樣的目標,迫切需要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的各項工作,都要圍繞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這個目標來部署和展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研究依規治黨這一重大課題,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實現紀法分開,修訂廉潔自律準則、黨紀處分條例、巡視工作條例等黨內重要法規,制定黨委(黨組)落實從嚴治黨責任的意見。”〔2〕他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專門論述了關于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的問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須加強黨對法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要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履行對本地區本部門法治工作的領導責任,找準工作重點,抓緊制定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的具體意見和實施方案。”〔3〕依法治國,重要的是必須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依規治黨,要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的原則,更是需要首先形成以黨章為根本、若干配套黨內法規為支撐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通過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統籌謀劃,密切結合,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完備更定型。
二是在轉變治理方式上,把握好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一致性和結合點,彰顯制度和法治的力量。
依法治國是黨對國家治理方式的轉變,必然要求黨對自身的管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加強黨內法規建設,依照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從嚴管黨治黨,必須加強黨內監督,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做到真治真嚴。在推進依規治黨、依法治國的過程中,都要貫徹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指導思想,都要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上,著力探索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科學治理方式,既要改變“重政策、輕法律,重人治、輕法治”的問題,也要改變“紀法不分、紀于法后,以法代紀”的問題,把治國理政方式轉移到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軌道上來,堅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體制、法治的程序開展工作,用制度和法治的方式管人管事管權,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摘要〕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戰略思維,深入研究和正確把握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辯證統一關系,找準兩者相輔相成的一致性和結合點,形成優勢疊加、良性互動,既有利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也有利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對于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依規治黨;依法治國;五位一體;四個全面
〔中圖分類號〕D2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8048-(2016)06-0059-07
依規治黨,是中國共產黨依照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管黨治黨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依靠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這兩者雖然并行不悖,但在前提條件、邏輯起點、落腳點、技術要素上,具有互相借鑒、相輔相成的契合。深入研究和正確把握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辯證統一關系,找準兩者相輔相成的一致性和結合點,形成優勢疊加、良性互動,對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把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結合起來,真治真嚴、敢治敢嚴、長治長嚴,加強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對于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穩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 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上,把握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一致性和結合點
綜觀世界現代國家的政治體制結構,無一不是“政黨—國家—社會”的架構,無一不是黨有黨規,國有國法。黨規與國法都是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政黨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但政黨按照其黨章黨規管黨治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體系,與世界現代國家的政治體制結構有其共性,同樣是“政黨—國家—社會”的架構。中國共產黨是領導黨,也是執政黨,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黨領導人民制定了憲法和法律,并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同時,黨章也明確規定了中國共產黨只能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依法治國是依靠和依照憲法和法律調整國家內部各種關系,規范法人和公民的行為。依規治黨是依靠和依照黨章黨規調整黨內各種關系,規范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的行為。雖然,兩者在適用范圍、內容和對象上有所區別,但是,黨是國家事業的領導核心,憲法和法律是黨領導人民制定的,國法與黨規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人民意志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體現。依法治國是踐行黨治國理政基本方略的偉大實踐,依法治國必然要求加強黨的領導,也必然要求依規治黨,用黨內法規來規范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行為,要求黨員帶頭學法、懂法、執法、守法,做依法治國的模范踐行者。因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治理體系中,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如同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具有必然的一致性和內在聯系的結合點。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也是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我們應從現代國家的政治體制結構,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上,深刻認識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內涵和本質,在以下幾個方面把握好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一致性和結合點:
一是在堅持和完善制度上,把握好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一致性和結合點,使黨和國家的制度體系更成熟更定型。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制度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到二O二O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要達到這樣的目標,迫切需要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的各項工作,都要圍繞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這個目標來部署和展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研究依規治黨這一重大課題,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實現紀法分開,修訂廉潔自律準則、黨紀處分條例、巡視工作條例等黨內重要法規,制定黨委(黨組)落實從嚴治黨責任的意見。”〔2〕他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專門論述了關于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的問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須加強黨對法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要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履行對本地區本部門法治工作的領導責任,找準工作重點,抓緊制定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的具體意見和實施方案。”〔3〕依法治國,重要的是必須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依規治黨,要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的原則,更是需要首先形成以黨章為根本、若干配套黨內法規為支撐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通過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統籌謀劃,密切結合,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完備更定型。
二是在轉變治理方式上,把握好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一致性和結合點,彰顯制度和法治的力量。
依法治國是黨對國家治理方式的轉變,必然要求黨對自身的管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加強黨內法規建設,依照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從嚴管黨治黨,必須加強黨內監督,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做到真治真嚴。在推進依規治黨、依法治國的過程中,都要貫徹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指導思想,都要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上,著力探索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科學治理方式,既要改變“重政策、輕法律,重人治、輕法治”的問題,也要改變“紀法不分、紀于法后,以法代紀”的問題,把治國理政方式轉移到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軌道上來,堅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體制、法治的程序開展工作,用制度和法治的方式管人管事管權,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摘要〕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戰略思維,深入研究和正確把握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辯證統一關系,找準兩者相輔相成的一致性和結合點,形成優勢疊加、良性互動,既有利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也有利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對于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依規治黨;依法治國;五位一體;四個全面
〔中圖分類號〕D2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8048-(2016)06-0059-07
依規治黨,是中國共產黨依照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管黨治黨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依靠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這兩者雖然并行不悖,但在前提條件、邏輯起點、落腳點、技術要素上,具有互相借鑒、相輔相成的契合。深入研究和正確把握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辯證統一關系,找準兩者相輔相成的一致性和結合點,形成優勢疊加、良性互動,對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把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結合起來,真治真嚴、敢治敢嚴、長治長嚴,加強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對于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穩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 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上,把握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一致性和結合點
綜觀世界現代國家的政治體制結構,無一不是“政黨—國家—社會”的架構,無一不是黨有黨規,國有國法。黨規與國法都是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政黨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但政黨按照其黨章黨規管黨治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體系,與世界現代國家的政治體制結構有其共性,同樣是“政黨—國家—社會”的架構。中國共產黨是領導黨,也是執政黨,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黨領導人民制定了憲法和法律,并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同時,黨章也明確規定了中國共產黨只能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依法治國是依靠和依照憲法和法律調整國家內部各種關系,規范法人和公民的行為。依規治黨是依靠和依照黨章黨規調整黨內各種關系,規范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的行為。雖然,兩者在適用范圍、內容和對象上有所區別,但是,黨是國家事業的領導核心,憲法和法律是黨領導人民制定的,國法與黨規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人民意志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體現。依法治國是踐行黨治國理政基本方略的偉大實踐,依法治國必然要求加強黨的領導,也必然要求依規治黨,用黨內法規來規范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行為,要求黨員帶頭學法、懂法、執法、守法,做依法治國的模范踐行者。因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治理體系中,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如同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具有必然的一致性和內在聯系的結合點。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也是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我們應從現代國家的政治體制結構,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上,深刻認識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內涵和本質,在以下幾個方面把握好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一致性和結合點:
一是在堅持和完善制度上,把握好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一致性和結合點,使黨和國家的制度體系更成熟更定型。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制度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到二O二O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要達到這樣的目標,迫切需要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的各項工作,都要圍繞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這個目標來部署和展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研究依規治黨這一重大課題,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實現紀法分開,修訂廉潔自律準則、黨紀處分條例、巡視工作條例等黨內重要法規,制定黨委(黨組)落實從嚴治黨責任的意見。”〔2〕他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專門論述了關于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的問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須加強黨對法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要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履行對本地區本部門法治工作的領導責任,找準工作重點,抓緊制定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的具體意見和實施方案。”〔3〕依法治國,重要的是必須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依規治黨,要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的原則,更是需要首先形成以黨章為根本、若干配套黨內法規為支撐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通過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統籌謀劃,密切結合,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完備更定型。
二是在轉變治理方式上,把握好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一致性和結合點,彰顯制度和法治的力量。
依法治國是黨對國家治理方式的轉變,必然要求黨對自身的管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加強黨內法規建設,依照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從嚴管黨治黨,必須加強黨內監督,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做到真治真嚴。在推進依規治黨、依法治國的過程中,都要貫徹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指導思想,都要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上,著力探索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科學治理方式,既要改變“重政策、輕法律,重人治、輕法治”的問題,也要改變“紀法不分、紀于法后,以法代紀”的問題,把治國理政方式轉移到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軌道上來,堅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體制、法治的程序開展工作,用制度和法治的方式管人管事管權,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摘要〕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戰略思維,深入研究和正確把握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辯證統一關系,找準兩者相輔相成的一致性和結合點,形成優勢疊加、良性互動,既有利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也有利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對于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依規治黨;依法治國;五位一體;四個全面
〔中圖分類號〕D2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8048-(2016)06-0059-07
依規治黨,是中國共產黨依照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管黨治黨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依靠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這兩者雖然并行不悖,但在前提條件、邏輯起點、落腳點、技術要素上,具有互相借鑒、相輔相成的契合。深入研究和正確把握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辯證統一關系,找準兩者相輔相成的一致性和結合點,形成優勢疊加、良性互動,對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把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結合起來,真治真嚴、敢治敢嚴、長治長嚴,加強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對于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穩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 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上,把握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一致性和結合點
綜觀世界現代國家的政治體制結構,無一不是“政黨—國家—社會”的架構,無一不是黨有黨規,國有國法。黨規與國法都是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政黨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但政黨按照其黨章黨規管黨治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體系,與世界現代國家的政治體制結構有其共性,同樣是“政黨—國家—社會”的架構。中國共產黨是領導黨,也是執政黨,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黨領導人民制定了憲法和法律,并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同時,黨章也明確規定了中國共產黨只能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依法治國是依靠和依照憲法和法律調整國家內部各種關系,規范法人和公民的行為。依規治黨是依靠和依照黨章黨規調整黨內各種關系,規范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的行為。雖然,兩者在適用范圍、內容和對象上有所區別,但是,黨是國家事業的領導核心,憲法和法律是黨領導人民制定的,國法與黨規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人民意志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體現。依法治國是踐行黨治國理政基本方略的偉大實踐,依法治國必然要求加強黨的領導,也必然要求依規治黨,用黨內法規來規范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行為,要求黨員帶頭學法、懂法、執法、守法,做依法治國的模范踐行者。因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治理體系中,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如同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具有必然的一致性和內在聯系的結合點。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也是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我們應從現代國家的政治體制結構,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上,深刻認識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內涵和本質,在以下幾個方面把握好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一致性和結合點:
一是在堅持和完善制度上,把握好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一致性和結合點,使黨和國家的制度體系更成熟更定型。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制度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到二O二O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要達到這樣的目標,迫切需要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的各項工作,都要圍繞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這個目標來部署和展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研究依規治黨這一重大課題,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實現紀法分開,修訂廉潔自律準則、黨紀處分條例、巡視工作條例等黨內重要法規,制定黨委(黨組)落實從嚴治黨責任的意見。”〔2〕他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專門論述了關于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的問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須加強黨對法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要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履行對本地區本部門法治工作的領導責任,找準工作重點,抓緊制定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的具體意見和實施方案。”〔3〕依法治國,重要的是必須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依規治黨,要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的原則,更是需要首先形成以黨章為根本、若干配套黨內法規為支撐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通過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統籌謀劃,密切結合,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完備更定型。
二是在轉變治理方式上,把握好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一致性和結合點,彰顯制度和法治的力量。
依法治國是黨對國家治理方式的轉變,必然要求黨對自身的管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加強黨內法規建設,依照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從嚴管黨治黨,必須加強黨內監督,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做到真治真嚴。在推進依規治黨、依法治國的過程中,都要貫徹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指導思想,都要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上,著力探索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科學治理方式,既要改變“重政策、輕法律,重人治、輕法治”的問題,也要改變“紀法不分、紀于法后,以法代紀”的問題,把治國理政方式轉移到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軌道上來,堅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體制、法治的程序開展工作,用制度和法治的方式管人管事管權,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