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元紅(廣東財經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0)
?
論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
石元紅
(廣東財經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0)
摘要:十八屆四中全會拉開了我國新一輪的司法改革進程,本次改革更加關注對于如何使法院依法獨立公正的行使審判權;本文首先從詮釋審判權出發,強調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重要性;引出我國現階段存在的影響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因素,最后,對完善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審判權獨立;司法公正;重要性;影響因素
2014年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文簡稱“《決定》”),該《決定》明確提出了要“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制度”。因此,此次改革的總體目標就是要從削除司法中的行政化傾向,排除不當的外界干擾,要求在司法裁判中只服從法律和良心,在實踐中實現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
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作為現代法治國家普遍承認和確立的基本法律準則,不僅是一項司法審判活動準則,而且也是一項憲法原則。我國憲法、人民法院組織法及三大訴訟法都明確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作為現代法治的基石和法院組織制度的基礎的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對于實現依法治國,實現公平、正義,保障公民自由和權利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現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礎。
《決定》指出,要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總體思路是:緊緊圍繞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始終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線,著力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促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審判權獨立是司法公正分別在形式上、程序上的體現和要求,而法院作為我國的司法機關,負責審理案件,是解決一些基本民事、行政、刑事的相關案件糾紛的主要機構,法院整體的價值取向、行事作風對司法公正、社會公平有著重大的意義,以保障法院審判權的獨立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礎。
(二)加快推進司法改革的需要。
《決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司法公正的前提是審判權的獨立;我國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等重要任務。這為我國的司法改革提出了具體方向,司法改革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確保司法公正。若想獲得公正的審判,就要實現和保障法院獨立的地位,這樣才能在現代訴訟中有效地制約法院及法官,使其獨立作出正確裁決,使一整套法院獨立機制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在每個審判活動中,最終作出的裁決都可能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而“審者不判、判者不審”的情況也會隨之產生。我國在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中強調要確保審判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體現了法院審判的獨立性與中立性的要求,但是,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獨立性與中立性卻存在著重大問題。
(一)外界對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影響。
1.權力機關的束縛。
我國的審判獨立是區別于西方的三權分立之下的審判獨立的,我國實行的是人民代表大會監督下的審判獨立。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了,法院要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就應當尊重法院的審判獨立權;而我國的國情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權力機關,審判機關是由其派生出來的機關,兩者在地位上就存在不平等的現象。因此,處理好人大與審判機關的關系尤為重要
2.輿論媒體的影響。
在當今這樣一個科技發達的社會中,互聯網的發展致使輿論對個案的判決影響日益嚴重,雖然讓人民群眾參與到個案的審判活動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意識的覺醒,影響實際裁判,但根據目前的實踐卻反映了另一些問題,如法官可能會因為輿論的壓力而無法做到依法裁判,這現象無疑是司法對民意的妥協,損害法律的權威,影響司法獨立性。
(二)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內在干擾
1.審判權的地方化。
財政受地方政府控制是當前我國地方法院的一大困擾;在我國現行財政體制下,除了最高人民法院之外,地方的各級政府財政撥款是法院維持正常運作的經費主要來源。因此,地方的財政機構擁有法官的經濟大權,使得法官不得不重視政府的存在。
同時地方法院的相關人事任命權也在地方;因為不管是地方的黨委、人大還是行政機關對法官去留與職務的晉升都能產生決定性作用的,因此也就不能保證法官審理具體案件時不受地方的干擾。
2.法院內部行政化。
根據《法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上下級法院之間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但在實際運行中,上下級法院之間更像是一種行政指導關系。現行的法院考評機制中,案件被改判與發回率,會直接影響下級法院的考核排名,導致下級法院就想方設法和上級法院去協院調溝通與協調,最為明顯的做法就是內部的請示,為的就是減少案件被發回重審或者是改判。
案件審批制度行政化也是一個問題;法院案件的判決采取的是行政化審批的模式,如果相關的領導不同意獨任審判員或者合議庭的意見,就會要求對案件進行復查。即案件如何裁判,并不是由審理案件的法官來決定的,而是由行政領導說了算的。
(一)要以審判獨立的體制改革為目標,實行法院系統的縱向垂直管理。
在我國的法院體系中法院是要受到同級黨委管理的;所以地方的法院干部既要受到上級領導的管理有要受到地方黨委的領導;其實將法院的管理進行垂直化,讓上級法院絕對擁有對下級法院的人事任命權,能更有效的任命高素質、業務能力好的法官,對于提升法官整體素質有較大的好處。
其次,還應該完善有關司法經費的保障制度,自從十八大三中全會決定要對省以下的地方法院進行人、財、物進行統一管理,就是要從司法經費上來保障法院的獨立,將法院的經費問題交由中央統一管理,為的就是避免審判活動受制于地方,對司法的公正性、權威性造成損害;
最后,要完善法官制度,在法官的選任上更加注重法官的質量,而非人數;同時借鑒國外的經驗,完善法官員額制度,提高法官整體的水平。同時保障法官的收入和福利,有效的消除法官們的后顧之憂,為法官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提供堅實的保障。
(二)以審判獨立為重點進行司法改革.。
為了更好的推進依法獨立公正的行使審判權,那么取締那些影響審判獨立的因素成為了首要的任務,首先應當廢除案件的審批制度以及請示制度;它們都是司法行政化所帶來的一種頑疾,這種審批、請示往往也就會導致“判者不審、審者不判”的現象,而且根據行政權力帶來的等級審批,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判案人員的權力,從而損害了法官依法獨立公正的行使審判權。
(三)平衡我國媒體的監督權與審判獨立的關系。
對新聞媒體和法院的關系進行有效、合理的規范化,不僅可以維護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而且還能夠讓廣大人民群眾全面了解法院的工作。當今各種信息在媒體的傳播中日益擴大,法官也會受到媒體的影響,做出符合民意的判決,但最佳的審判活動是法官僅僅依照法律和自己的良心判案的,媒體對案件的評論,干擾了法官的審判,損害了法官審判的獨立性。
不可否認的是新聞媒體在帶來負面影響的時候,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的作用,媒體可進行法制的宣傳教育,預防犯罪的發生,還可監督司法腐敗現象,增強司法權威。盡管新聞媒體同時存在很多的問題,但卻是司法監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國亟待出臺一部《新聞法》約束媒體的權力,讓媒體更好的發揮監督的功能。
同時,我們在法官的培訓方面也應該加大力度,加強法官的心里素質的培訓,使其能夠經得住媒體的不當干擾,依法獨立公正的進行審判活動。
參考文獻:
[1]方樂.審判權內部運行機制改革的制度資源與模式選擇[J].法學.2015-3-20.第3期.
[2]咸彥江.審判權運行機制研究—以中國民事審判權為視角[D].上海:復旦大學. 2008年.
[3]顧培東.再論人民法院審判權運行機制的構建[J].中國檢察官. 2015 年.
[4]方樂.審判權內部運行機制改革的制度資源與模式選擇[J].法學. 2015-3-20.第3期.
[5]張名揚.完善宙判抆的內部監督機制研究[D].江蘇:浙江工商大學. 2014年12月.
[6]胡云騰,范躍如. 審判權與審判管理權運行機制研究[J].人民司法. 2011.年8月.
[7]蔣惠嶺.建立符合司法規律的新型審判權運行機制[J]. 法治資訊. 2014年4月.
[8]羅梅,尋鍇.司法規律的理論和現實問題—十八大以來的司法規律研究文獻綜述[J].法制與社會發展 ( 雙月刊). 2015年第3期.
[9]呂娜娜.人民法院內部審判權運行機制重構若干問題探析[J].前沿.2014年11月.第371、372期.
[10]蔣惠嶺.論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J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5-03-10. 第2期.
中圖分類號:D9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5-0069-02
作者簡介:石元紅(1990-),女,漢,重慶,研究生, 廣東財經大學,法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