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爰(西安文理學院藝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
關于寫意性工筆人物的語言研究
劉爰
(西安文理學院藝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摘要:在對寫意性工筆人物的語言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本文就寫意性工筆人物的語言進行了深入闡述,并通過創新性繪畫語言表達創作者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關鍵詞:寫意性;工筆人物;語言
在中國畫中,“寫意”是一種非常具有特色的語體形式,代表著中國畫獨有的傳統美學意識?!皩懸狻敝饕菍⒛切o法用文字表達的意境通過具有中國特色的繪畫形式表現出來。通過寫意表達,創造者想要通過繪畫表達出來的心聲、內涵都能被一一呈現。其既是一種系統的繪畫語言形式,也是一種繪畫技法。寫意性工筆人物的語言表達形式和運用是現如今業界人士廣為關注的熱點,研究寫意性工筆人物的語言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造型觀念、意識。與西方繪畫相比,中國畫自從誕生之處開始就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其更是吸取了很多儒家和道家的一些經典思想。儒家思想認為才能和技藝能夠調節人的身心,讓人的情感表達更加順暢。儒家的這一觀點是中國文化中重道輕器的的主要體現。而重道輕器的觀念一直影響著中國畫的發展,給其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與儒家思想相比,道家思想對于中國畫的影響可以說更為深遠。道家思想中蘊含的“逍遙”的特質能夠讓畫家在繪畫的過程中更加無拘無束,在畫畫的過程中更加容易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在這些經典思想的引導下,中國畫的創造成為了畫家宣泄自己情緒的獨特入口,將繪畫的意境進行充分的表達。由于中國畫從誕生之初開始就受到這些傳統思想的影響,因此越來越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在現如今的社會背景下,怎樣在繪畫創作的過程中既保證中國畫固有的傳統特征,有體現時代的發展趨勢是每一個中國畫家應該為之認真思考的問題之一。
(二)意象造型。對于任何一門藝術形式而言,其應該既能反映客觀現象的本質,又能體現客觀現實的共性和個性。這些都需要藝術家花心思、花功夫進行研究才能最終實現。對于中國畫的繪畫而言,創造者的主觀意識可以被稱之為“意”,而繪畫的對象則可以被稱之為“象”。將這二者進行統一整合的過程就是一個表達完整“意象”的過程。在繪畫創作的過程中,每個畫家對于意象的理解都不盡相同,“寫意”的表達也是更加明確?!皩懸狻笔侵袊嫷膫鹘y美學觀點,其經過山水畫和花鳥畫的歷代畫家的發展過程中逐漸達到了頂峰。
因此,在中國畫在創作的過程中要求“神形兼備”,且必須具備兩方面的基本功。第一,描寫客觀對象形體的造型能力;其二,能夠體驗對象的精神本質。創造者在進行繪畫創作的過程中,應該認真觀察創作對象,并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創造出畫家期望的意境美。
(一)線條和造型。與西洋畫相比,中國畫更加強調物體的固有結構,并將其用自己的畫筆將其提煉出來。在最開始的創作中,線條是創作的基本手段,使用線條進行造型是中國畫的基本原則。在中國畫中,線條最具有表現力,能夠最為準確的拿捏繪畫對象的特點,將其隱藏的精髓表現出來。一般線條產生的地方就是繪畫形體的結構轉折處,能夠很好的表現形體的輪廓。
同時,在繪畫中,物體的質感可以依靠線條進行表現,線條的輕重緩急、粗細比例等都能靠線條進行表現出來。“以線造型”能夠很好的塑造形體,進而表達畫家的思想情感。工筆畫的線條也可以通過節奏、韻律、力度等進行情感表達,每個畫家的情感表達方式不同,表現出來的線條也不盡相同。
(二)線條的繪畫感。在繪畫中,線條能夠充分體現創作者的情感,線條的繪畫感是創作者才華和實踐相互結合的產物。線條的繪畫感能夠客觀表達描寫對象,還能表達畫家的真情實感。例如,著名畫家林風眠就善于用線條表達真情實感,傳遞自己的創作意圖。觀察任何一個畫家創作的中國畫,都可以通過對其畫作的觀察窺察創造者的精神狀態。而在畫家先天繪畫感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必須通過對客觀對象進行深入研究和不斷研究古今中華的畫作才能最終實現預期的目標。
(一)意象色彩觀。在中國工筆畫中,無論是“臻麗”又或者是“雅正”,其都是對于“意”的一個表達。這里所強調的審美對照與對象的外在環境無關,而是對于內心的關注和強調,在其畫面中,其對于客觀表象的追求不是很刻意,而是追求所謂的“寫意性”。中國當代的工筆畫家在進行中國畫創作的過程中既有著對中國畫的深深眷戀,又有著對現代化繪畫的繼承和發揚。例如,著名的工筆畫家唐力在進行繪畫中就非常強調色彩的豐富性,其創作的風格既具有形式美,有具有很強的現代性。
(二)色彩的意境。在工筆繪畫中,色彩的意境顯得尤為重要。色彩的意境決定了繪畫最終所呈現出來的效果,同時,畫家在使用顏色的過程中,應該在顏色使用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利用有限的色彩類型表現出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在色彩的意境中,天地間的自然色被稱之為天源之色,而畫家心目中的顏色被稱之為心源之色。對于畫家而言,能夠色彩表達中傳遞自己的心靈想法則是顏色意境表達的最高境界。例如,荷蘭著名畫家梵高就善于用強烈的顏色表達自己激烈的內心情感,彰顯自己濃烈的情緒特質。作為畫家而言,其必須具備獨特的色彩理念,特別是對于工筆畫家而言,色彩帶給工筆畫最終的效果往往是十分強烈的。例如,在著名的敦煌石窟中,圖佛國居住的“凈土變”色彩就使用了對比鮮明的紅色和綠色。這種強烈的對比讓畫作的意境呼之欲出,更能表現創作者的創作意圖。
但是對于寫意工筆人物畫而言,色彩的表達一直是創作的一個難點。畫家應該在創作中吸取各種有效信息,在加入一些現代化繪畫的表現技巧,并在創作的過程中按照自己的思路創造出適合自己畫作的色彩意境。
寫意性工筆人物畫的研究所涉及的內容應該是多方面的。其不僅體現在造型、色彩上,還體現在外在形式之上。對于“寫意性”的研究,工筆人物畫必須具備相應的表達意境。因此,不管工筆人物畫經過了怎樣的發展歷程,其所表現出來的“寫意性”始終應該成為創造的根本,所表現出來的僅僅是在手法上的差異性而已。
參考文獻:
[1]彭露. 關于工筆人物畫中“寫意精神”的思辨與探求[D].湖北美術學院,2008.
[2]黃兆權. 寫意性工筆人物的語言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9.
[3]魏治明. 試論當代工筆人物畫的寫意性[D].安徽大學,2012.
[4]楊斌. 當代工筆人物畫中寫意精神的表達[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
[5]李雪梅. 工筆畫創作中寫意語境的營造[D].首都師范大學,2011.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5-0199-01
作者簡介:劉爰(1978-),女,漢族,陜西府谷人,講師,碩士,現任西安文理學院藝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