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哲(河北省淶水縣鎮廠中學,河北 淶水 074100)
?
師生角色轉換,教育回歸人性
陳秀哲
(河北省淶水縣鎮廠中學,河北 淶水 074100)
摘要:新的教學理念提倡師生角色定位,提倡師生相互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多組織指導學生參與教學,積極開展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但如果要在平時一成不變的課堂模式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進行傳教,就會發現有很多難點。探究式教學過程中的很多問題值得我們進行研究,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師生角色轉換;探究式教學模式
1.從“主導”到“主持”,我們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是處于主導者身份,習慣以先知者的姿態傳授知識,要求學生跟著自己的思路一昧接受現有的知識。教師的這種“主導”使得學生自身受到控制,所以學生不得不跟著教師的思路走,不管這些東西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但我們在探究模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從“主導者”變成“主持人”,教師就成為了一個學習活動的組織和學習資源的供給者,很好的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從傳統不變的不用探究只需要接受現有的知識模式,轉換到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學習模式,成為自我認知自我思想的“主導者”,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可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知識的“發現者”。
2.從“確定者”到“預定者”,在我們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一直就是學習過程最終目的和學習目標的“肯定者”,探究式的學習模式,就是把教師從“確定者”的地位變成“預定者”的地位。這種教學模式下最終得到的教學結果的“確定者”就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教師不用確定學生們在研究過程中所得到的結果是什么,研究的目的由學生自主的思考確定。學習的目的也不由教師確立,學生們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的學習探究步驟和方向。在一步步的探究過程中得到探究的結果。
3.從“反饋者”到“評價者”,在探究學習模式的過程中,教師不再是根據學生成績提供學生到底缺少或者需要的是什么,而是從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中認識和了解到學生發展的需要并給予其合理的建議,成為學生發展的“協助者”。教師不可以單純地把自己看成學生的書本知識傳授者,要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成為學生探究學習過程中的益友和伙伴,提供必要時刻恰到好處的幫助,這樣才能為學生們營造一個探究學習模式的民主氛圍。只有老師率先破除師道尊嚴,走下講臺,深入學生融入學生,沒有先知者的姿態,虛心聽取學生意見,才能使學生具有課堂主人意識,自然就會主動探究,創建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
4.學生由“聽眾”“觀眾”變為“發現者”,學生在探究學習的模式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并承認學生自己的探究能力,相信學生的智慧和才干,只要是學生在探究中想要做的學習,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只要學生在探究中想要想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去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獲得學習的主動權,才能更大限度地發掘自身的探究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善于探究,樂于其中。學生通過自己探究得到的理論或者材料要比教師提供的材料更具有吸引力和說服力,學生更感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究得到理論或者題材不僅豐富了課前所準備的材料,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已經在課前有了一定的認知,并且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以后繼續探究的熱情。
1.在學生的學習探究過程中,自主探究無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自由更廣闊的舞臺,讓學生可以全方面發展自己的想想能力,探究所涉及的內容可能會涉及到社會、生活、科學、心理、生理等多方便。能在探究模式中培養并提高學生自主獨立思考和相互協作的能力,無論是對現目前的學習或是以后步入社會都會有非常大的幫助。求實是學習物理的生命,所有探究的過程都以事實和實驗為基礎,還有探究過程中的鼓勵、肯定、協作和分享都使得教育散發出的是人性和愛的光芒。
2.“探究活動中,探究過程比探究結果更重要”是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理念,每一名學生都是探究發現過程中的參與者,探究學習過程中的思想者,探究目的的發現者。在探究學習模式的過程中,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發現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積極思考,得到最后實驗結果成功的自豪。比如很多平時物理學習一般的學生,他們可能不能夠精確設計和實施實驗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得到探究想要的結果,但是他們能在探究學習模式過程中的某個環節所表現出來的任何好的表現都需要教師及時發現展示并給予鼓勵,這無疑會鼓勵成績一般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對學習一般的學生成績提高是非常有幫助的。
3.探究活動需要適度的挫折與失敗,在探究學習模式中,學生所經歷的無論是挫折失敗或是成功與興奮,這其中的體驗感受是他們理解科學的本質、理解科學的精神與價值的基礎。即使最終的問題答案是教師幫助學生找到的,學生們也會從自己親身實踐的過程中學到很多對以后學習很有幫助的東西。學習中的失敗對學生來說要比成功更加記憶猶新,但在大多數的探究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適當注意給予指導和幫助,從而讓學生的探究有所結果,學生一旦收獲到得到自己探究結果的興奮和喜悅,自然以后會更加喜歡參加類似的探究學習。老師會更加受到學生們的歡迎,讓教學模式變成滿足學生情感要求的有利平臺。
4.注意探究活動務必全員參與,教師要主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特別實在一些分組進行的活動中,教師要注意留心每個學生的行為過程,避免讓部分成績優秀的學生一昧掌控著探究活動中的局面,務必要讓每個學生都對探究活動有自己的貢獻,讓每個學生都分享和承擔探究的權利和衣物。并且對于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生或者特殊才能的學生,要適時給予他們適合他們完成的探究任務。總而言之就是爭取讓每個學生的探究能力都在探究學習中逐步增長。
探究學習中要體現出公平公正,平等對待,人性教育的本質,這對學生以后的思維、知識、學習習慣和對待事物的價值觀都有很大的影響。
總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探究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學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時間的空間,讓所有的過程都源于學生的思想、學生的探究。教師從一旁給予適時合適的指導和幫助,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究學習的興趣。無論是對現在的學習中還是對以后在生產生活中都讓學生有探究的熱情作為教師要勇于承擔教育本質傳承的重任,在學習和探究中體現真理和人性化才是對人類的首要貢獻。
參考文獻:
[1]淺議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OL].2010。
[2]張延奎.淺議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N].學知報; 2011-05-23。
[3]鄭偉.科學探究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0-11-19。
中圖分類號:G63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5-02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