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為適應新經濟環境,積極進行了經濟體制改革,尤其是財政分權體制的實施,使得地方政府獲得的財政權利更加自由,有效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改善了部分地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的局面。但這種財政分權體制業存在弊端,由于地方上各種保護主義滋生,導致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結構不平衡現象越來越明顯,嚴重制約了社會資源流通,使得區域經濟差異越來越突出,這非常不利于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為優化地方財政結構,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我國加大力度實施均等化轉移支付,使地方財政資金分配更加合理和透明。本文將針對均等化轉移支付與地方財政支出結構展開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地方財政 ?財政支出 ?財政結構 ?均等化轉移支付
一、引言
在世界性財政分權改革的浪潮中,我國為調動地方經濟發展積極性,實施了財政分權舉措,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卻導致地區間財政能力差距不斷擴大,造成中央財政汲取能力不斷下降。為解決地方政府財政均衡問題,優化地方財政支出結構,我國開始嘗試實施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該制度的實施雖然切實有效改變了地方財政支出結構,但由于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實施時間尚短,缺少時間考驗,諸多方面有待完善,實際操作中存在諸多問題,很多時候不能取得預期效益。而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對地方財政支出結構、地方經濟發展有很大影響。因此,積極完善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勢在必行。
二、均等化轉移支付與地方財政支出結構的關系
均等化轉移支付是指以地方政府間財政能力差異為依據,以客觀、科學的評估收入能力和支出需求為基礎,以各地政府能提供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務為目標,實施的一種地方財政平衡制度,用于解決中央與地方之間及個地方之間財政結構失衡問題,避免地區間在經濟發展中過程,由于保護性競爭對資源配置與流動造成的負面影響,從而消除地方政府間公共服務水平差異,調節各地區間的財政分配關系[1]。從均等化轉移支付與地方財政支出結構的關系來看,通過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能有效提升各級地方政府財政能力,縮小地區間政府收支差距對公共服務質量造成的影響程度,促進社會公共服務質量的提升,為社會基礎設施建設創造有利條件。另外,通過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的實施,還能避免財政資金濫用,解決公費消費等情況[2]。因此,非常值得大規模推廣和實施。
三、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實施的基本情況
通過前文對均等化轉移支付與地方財政支出結構關系的分析,不難看出實施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的重要意義。但由于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仍在摸索中,實施時間尚短,實際操作仍中存在諸多問題。下面通過幾點來分析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實施的基本情況:
(一)缺乏合理性
就目前來看,該制度計算轉移支付額公式缺乏合理性,具體的計算過程中缺乏對地方經濟客觀因素的考慮,沒有考慮到各地方預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對地方財政能力的影響,更沒有標準化的地方財政能力預測機制,并且對于部門支出和事務支出間的規定標準不清晰,混雜現象突出,顯然制度涵蓋程度不夠,缺乏合理性與規范性。
(二)存在利益傾向現象
當前對于地方政府標準財政支出需求的預測過程中,存在嚴重的利益傾向現象,過于側重政府部門利益,缺乏對公共服務需求的考慮,沒有公共服務均等化意識,而是考慮提供公共服務的地方政府部門的利益,顯然這已違背了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實施初衷,偏離了公共財政理論本質要求。
(三)支出標準設置不科學
我國的單位支出標準計算是基于全國人均支出計算,計算過程中包括貧困地區支出與富裕地區支出。但由于我國經濟基礎薄弱,各地區間貧富差距非常大,這便導致最后計算出的均值低于實際標準,造成支出標準設置缺乏合理性和可靠性[3]。顯然一個低標準的單位支出,不利于較快的增加貧富地區的轉移支付,反而會擴大貧富差距,造成地區間財政支出結構不平等進一步增大,橫向財力不均衡現象將更加嚴重。
四、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完善策略
從前文對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實施基本情況的分析中可以知道,當前該制度在實際實施中存在諸多問題,積極完善該制度勢在必行。下面通過幾點來分析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完善策略:
(一)調整標準財政收入范圍
合理計算各地方財政能力,確定財政收入,是確保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合理性的前提條件,更是順利實施的重要基礎。只有制定明確標準,才能確定實施方向。不合理的標準財政收入范圍,缺乏對實際收支的考慮,是當前均等化轉移支付實施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國應適當調節標準設置計算的財政收入范圍,盡快改革預算管理,把一些尚未納入預算范圍的收入納入到法定預算管理當中來,提高地方政府收入計算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使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趨于合理,具有實際操作意義。
(二)對支付標準進行清晰劃分
僅僅提高財政收入計算合理性遠遠不夠,還要對支出標準進行清晰劃分,應按照公共財政要求,盡快建立明確標準體系,嚴格對各級地方政府的支出需求進行標準劃分、在具體的劃分過程中,要以公共服務類別為導向,以提高公共服務質量為目標,確保劃分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從而提升各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結構的針對性與明確性。
(三)合理設置單位支出標準
單位支出標準是關乎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實施可行性的關鍵要素,為確保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順利實施,保障制度職能的發揮,必須要合理設置單位支出標準。在具體的設置中,應考慮各地區財政收入差異,科學設置權衡值,不能以較低的平均單位支出作為單位支出計算標準,應結合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對單位支出標準做出規定。
五、結束語
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優化地方財政支出結構,縮小各地區間的貧富。應積極針對當前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提高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及科學性,真正發揮制度職能,為經濟建設提供支持。顯然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能夠有效彌補,分權財政帶來的負面影響,提高地方財政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杰.轉移支付與縣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以四川省為例[J].西安理工大學,2013,11(14):132-136.
[2]韓蘇丹.財政分權體制下的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差距研究[J].電信快報,2014,02:39-41+48.
[3]管永芳.山東省財政轉移支付對縣級財政能力均等化效果的研究——基于三種指標比較的角度[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2(13):121-123.
作者簡介:羊倉盛(1985-),男,漢族,江蘇阜寧人,本科學歷,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財政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