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欣華
(貴州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00)
試論“思政課”學習積極性問題及其對策
汪欣華
(貴州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00)
“思政課”學習在學生的培養和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長期以來,“思政課”教研人員們對此作了很多探討,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對策,本文首先嘗試梳理諸多學者提出的問題及對策,并結合實際嘗試提出一點建議和對策。
思政課;學習;積極性
2010年5月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指出:“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要使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僅要大力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大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1]
“思政課”學習在學生的培養和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思政課”學習積極性直接關系到“思政課”的學習效果。因此,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思政課”積極性問題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思政課”學習積極性問題及其對策國內研究現狀
長期以來,“思政課”教研人員們對調動“思政課”學習積極性作了很多探討,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對策,從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國內關于“思政課”學習積極性的問題及對策文章有不少,下面嘗試梳理一些學者觀點。
影響“思政課”學習積極性的原因
張春梅(2011)《影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問題因素及對策思考》認為學生的價值取向在社會環境的變化和影響下出現了偏差,“思政課”教師隊伍的人員布局、能力素質等與不能完全滿足“思政課”教學要求以及大學生的需求。
王紅艷(2011)《芻議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的缺失原因及對策》認為由于多元文化的沖擊,心理上沒有進行很好的疏導,對學生人文關懷缺乏,學生對“思政課”不夠重視,職稱的晉升僅以考核科研成績為主,教師的要花很多時間去做科研,花在教學方面的時間少,教學效果就不理想了。由于經費等原因的影響“思政課”的教學老師很少有機會實地觀察,教學知識僅限于教材,從而造成課堂枯燥無味。
徐慧敏(2013)《提高職業院校學生思政課的學習積極性》認為職業院校準入門檻低導致學生整體素質不高,學生大多都被家長硬送到學校導致厭學情緒重,“思政課”在職業院校雖是必修課,但已成為一門考查課,學校和學生都不重視“思政課”。
調動“思政課”學習積極性的對策
李嬰川(2009)《小議思政課堂學生積極性的調動》認為要:緊密聯系現實生活,講解政治理論、講解要客觀,避免不實之詞、增加課堂交流,調動學生積極思維、運用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幾方面都是調動“思政課”學習積極性的方法。
王紅艷(2011)《芻議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的缺失原因及對策》認為在多元文化背景沖擊下要提升大學生對多元文化的辨別力,注重人文關懷,知識教育和情感教育相結合加強情感疏導,改革現有的職稱考試體系加強“思政課”師資力量的建設,要創新現有的教學方式及方法,提升教師的知識面,促進師生關系和諧創建交流平臺。
韓潔(2015)《關于調動學生參與思政課教學活動積極性的思考》認為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思想認識以及自身素質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前提,要創造寬松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參加教學活動,還要了解學生思想現實,提高教學針性,這些都可以提高“思政課”的學習積極性。
這些方法固然很好,但他們往往是從教學環境、教學過程、教學手段等外在現象出發研究而得出的,沒有從根源上去分析和研究。從目前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及結合實際情況來看,“思政課”學習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思政課”大多都是理論知識,學習起來枯燥無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很多知識點抽象,難以理解;其次,“思政課”從小學就開始接觸,高中文科生是必修課,理科生則從大學開始學習,這就使得一部分學認為“思政課”的知識點自己已經學了很多遍了,覺得不用花很多時間去學。種種原因導致學生學習“思政課”興趣度不高。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以及社會生存壓力的增大使得學生的選擇課程的價值取向出現了偏差,選擇學習課程時取決于這門課程是否可以自己在就業時提供幫助。“用人單位,考查學生學業、能力等都有很強的硬指標,而對‘德’的要求雖然喊得很響,但卻是最模糊、最疲軟、最不可操作的。”[2]學生對“思政課”重視程度不高,學習積極性就可想而知了。
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2.1 要加強“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
把理論聯系與現實相結合,提升學生分析能力,將抽象的知識點具體化,使學生易于理解,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結合案例展開討論,有利于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增強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
2.2 教育學生要樹立發展的眼光看待“思政課”后的效果
學習“思政課”的效果關系到學生能否形成一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且“思政課”并不及向其他一些課程一樣全力學習后就能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學習“思政課”的效果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顯示出來的。因此教育學生樹立發展的眼光來對待進修“思政課”的效果,矯正學習“思政課”無用的錯誤了解。
“不少大學生經不起文化沖擊的考驗和腐朽文化的誘惑,價值取向發生了嚴重偏差甚或扭曲,在思想領域內對我國傳統主流文化產生懷疑情緒和信仰危機,逐漸淡化、否定主流文化的理性信念和價值追求,疏離、拋棄社會主流道德價值。[3]“思政課”的學習效果不僅影響的學生自身的發展,同時也關系到為國家培養的什么樣的人才,因此如何提升學生學習“思政課”的學習積極性及效果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1] 胡錦濤:《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人民日報,2010年05月31日.
[2] 豐根鳳、熊來平.影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原因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8,(12).
[2] 馮永剛.多元文化背景下道德教育的困境及應答[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32.
汪欣華(1986-),男,漢族,貴州省貴陽市人,助教,碩士研究生,貴州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
G64
A
1672-5832(2016)01-00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