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梅
(邳州市鐵富鎮宋莊小學 江蘇 邳州 221300)
新課改下的信息技術課程的探討研究
王素梅
(邳州市鐵富鎮宋莊小學 江蘇 邳州 221300)
隨著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信息技術教育已經在我國實施普及,現在的信息技術已經發展成為課程和其他學科雙贏的一種教學模式。本文就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需要教師如何去把握,學生的學習課程教師如何去引導展開探討。現代化信息技術并不是教師教學手段的普及,也不是在課程標準中不再需要教師,而是要求教師既能調動學生的主體性,還要訓練學生的自由探討交流能力,使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得以順利開展。
信息技術;課程整合;共同研討;教學手段;自由探討
我們的信息技術,主要是指計算機、網絡教室、校園網和因特網,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他們具有很多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極為寶貴的特性。信息技術的發展史不用我介紹,只要是接觸過計算機的人都多少了解一二,而且在進入學校學習信息技術的第一課就會有教師為你講解計算機從六、七十年代計算機陸續的改革以來,計算機就迅速在各個地區、學校、商場等場所都備有計算機,圖書館也都是用計算機程序設計的軟件管理。學生借書、查閱音像資料,寫作文都是用計算機,學校機房、辦公室、甚至有得學校在各個學生休閑場所都會放上計算機,以供學生使用解決難題,他就像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電話一樣,具有共享的功能,每個學生都可以在計算機的領域中查詢各種信息,高級編制程序,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樣計算機的使用就對正在開發潛力的學生激發了智力,當然教師在知識的海洋中就要有調節海洋平衡的能力,用我國的教育理念與國外的教育理念進行結合,取其精華,取其糟粕,讓計算機將成為學生探索知識的有力工具。
其實現在信息技術與各們學科的整合是新課改給教師與孩子帶來的福音,之所以我說是福音,因為信息技術可以配合新課改共同完成教學任務,而且信息技術可以整合教學目標更好的完成與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好奇,貪玩是孩子的天性,這也是新課改中首先考慮到的首要問題,所以選擇信息技術來提高學生的各們學科。計算機就像一臺有魔法的寶盒,在這個寶盒里有許多孩子們去探索的秘密,他們的思維完全被帶到一個幻想的空間,想象力無疑是孩子們與計算機溝通的語言;計算機也是一個智力機器人,每堂課都是他在幫助老師與孩子們共同溝通各種問題,各種想法,是師生交流的基礎;計算機的世界是奇樂無窮的,他充滿了太多孩子們渴望見到的東西,美妙的音樂,生動的畫面,還有一個個能激發孩子們思維與智慧的小故事。在這門課中我不得不說,信息技術是一門動手動腦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它比其他學科都要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動手操作往往是創新的必要條件。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力,其他學科當然無法與信息技術比擬,信息技術與新課改有著相輔相成的影響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幾點心得,供大家探討。
教師如若在指導中做到點到為止,而點到為止又做得恰到好處,既能讓學生接受又能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學,這無疑對教師是一種挑戰,也是對灌輸式教學的沖擊。
我相信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他們的身上有許多是值得我們去研究與學習的東西,而每個教師也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教書方式,這樣就導致了有些教師逼迫學生去迎合他的方式,而放棄學生自己的學習方式,最終各自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更嚴重的是,從此學生就會失去與計算機溝通的靈性。所以我們在做教學備課時,一定要留有學生的部分的思考空間,不能照搬備課,要讓學生在你的思考空間中自由探索,更要讓他們感覺在你的空間設計中,他們是絕對的安全,這一切才是不點自通的根本。而“心有靈犀”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對學生的寬容,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教師只有做到充分的信任,才能讓學生真正的遨游于“心有靈犀不點自通”,提高新課改的真效性。
首先要端正計算機是師生溝通的天橋,師生之間的溝通每一節課都必不可少,例如,在一節課的45分鐘時間里,我的新授時間盡量控制在10分鐘左右講授和演示,把剩下的時間統統給學生自由探討、交流與操作,最后由我來牽引計算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輔導學生完成這節課的答疑。每一節課都要求學生完成教師留下的教學習題,并且照著課本能完成計算機“成品”或“半成品”。而且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獨特的想法與解決問題的方案,在交流中更不可忘記的是學生之間的小組交流與同桌交流,甚至是全體師生共同交流,這樣我們的目標、動機才能達成一致,做到學生是主導地位,教師是輔導地位,我希望創設的這樣一個氣氛的課堂,是每個學生都期望的,是民主課堂,是自由探索知識的課堂,是全體師生的課堂,是新課改下溫暖氣氛的課堂。最后教師要傾聽每個小組與個人的探討結果,共同總結。
信息技術的出現,教學手段已經不是單純的“灌輸式”,且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沒有變,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出來。不能心中想著多媒體教學工具,而忽略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要盡量為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真正的魅力。例如,信息技術三年級教學課程《畫圖》,教師講解要做到生動有趣活潑,不能枯燥地講一些操作知識和理論知識,讓學生一練就不管不問的做法,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制定出教學備課,在這課中,讓學生畫一畫自己和同學,看到這個任務,每個學生都幸事旦旦的動手操作,還有同坐臨邊相互幫助的,甚至還有自己組成指導小組的,對不熟練的同學進行指導,完全像個小老師,最后教師對每個同學的作品做出評價,并評選出最有創意和貼近生活的畫來,對其他同學來說,這也是一次展評,對其他同學也是一種目標和鞭策。有特色的創意作品方能有規模,有一定規模方能有氛圍,有積極的氛圍方能成氣候。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妙在得法。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與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這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基本途徑,是新課改所提倡的教學與生活相聯系,讓教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會學習,這樣才能協調各階段的教學到最后產生聚集效應。
G123
A
1672-5832(2016)01-0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