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瓊
加強改進縣級黨校工作 努力提高縣級黨校事業發展
何慧瓊
縣級黨校是基層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干部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是基層干部黨性鍛煉的熔爐。面對當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縣級黨校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辦學質量上了一個新臺階,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只有加強改進縣級黨校工作,才能提高縣級黨校事業發展。
縣級黨校 干部培訓 創新 發展
(一)縣級黨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關心支持下,縣級黨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辦學功能進一步提升。如大余縣委黨校,通過向縣財政爭取和自身籌措資金,擴建改建了中央黨校遠程教學站點、多媒體教室、閱覽室、活動室、學員宿舍和食堂。
(二)縣級黨校教學管理機制更加科學有序
一是建立了主體班領導干部專職帶班制,每期主體班派一名副校長全程負責、一名教師專職跟班,用上下聯動的機制提升了管理效率。二是主體班建立了分類登記存檔制度,將各班次的概況、學習資料、學報學刊、考核考評、經費使用和辦班總結等進行分門別類的專項登記,為推進大規模培訓干部提供清晰準確的資料參考。
(三)縣級黨校干部培訓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為了提升和增強教育的吸引力,通過優化校內校外兩個師資庫、開展實地教育等新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如大余縣建立了容納全縣科級干部在線學習的“大余縣干部在線學習城”,開設了政治理論、黨建黨史、經濟發展、名師在線等18大類410個課程,實現了干部“一鍵式”學習、“菜單式”點學的新型培訓模式,干部教育培訓實效進一步提升。
(一)經費投入相對不足
雖然《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中提出黨校工作所需經費列入各級政府年度財政預算,但由于沒有硬性規定,除人員工資外,財政專項撥款和辦公經費很少,只能基本維持其運行。
(二)教學計劃不嚴,實施途徑不暢
近些年來,基層領導干部的文化素質基本上達到大專文化水平,黨校函授教育的歷史使命基本完成。干部素質教育,又沒有長期的計劃,通常是臨時抱佛腳,主體班學制普遍偏短,甚至“以會代訓”,教學計劃不嚴,制約著黨校教育功能的發揮。
(三)師資隊伍比較薄弱
縣級黨校,總的來說,教師人數少,學科不全,學歷層次不高,優秀教研骨干缺乏。由于從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政治、經濟待遇都不高,縣級黨校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較為艱難,教學水平難以適應新時期高素質干部培訓的需要。
(四)黨校教育體系的管理作用沒有發揮
黨校姓“黨”,從中央到地方,黨校是一個完整的干部教育體系。但在實踐中,上級黨校對基層黨校管理作用沒有發揮,對基層黨校的教師業務指導,培訓落實等的管理幾乎沒有。
(一)實時跟蹤最新政策動態,充分運用黨校系統資源
建議加強與中央、省、市上級黨校和兄弟黨校的聯系溝通。及時跟蹤掌握《黨校辦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全國黨校系統“十三五”建設和發展規劃,全國黨校理論教育教學大綱和全國黨校系統名師名課庫建立信息,用好黨校系統資源,壯大自身力量。
(二)切實落實黨委辦黨校的相關要求,推動縣級黨校建設上水平
建議向縣委分管領導匯報落實中央關于“各級黨委要把辦好管好建好黨校作為履行黨建工作責任制的重要內容”的相關要求,要把黨校工作與紀檢、組織、宣傳等黨建工作統一謀劃,統一部署,提高縣委的重視,加大財政專項撥款,推動縣級黨校建設上水平。
(三)不斷創新教學體系,規范班次學制,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要解放思想,大膽探索,不斷創新教學體系。一是大力開展研究式教學。圍繞縣委的中心工作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在教學中把雙向交流、學員論壇、案例分析、現場教學、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于一體。二是規范班次學制。專題研討班根據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和實際需要適時舉辦,學制一般不少于5天;鄉科級干部、村(社區)黨組織負責人、普通黨員干部輪訓班學制一般不少于5天。三是堅持教學和實踐相結合。學員不僅是我們的培訓對象,還是我們重要的教學資源,鼓勵學員把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帶到黨校來,并力求在教學中對這些問題有所思考、有所回答。
(四)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升縣級黨校教育質量
一是在堅持嚴格的政治標準和業務標準前提下,增強教師崗位的吸引力,拓寬教師來源渠道。二是大力爭取縣委領導班子和其他領導的智力支持。確保“黨委領導班子成員每人每年至少到同級黨校講一次課”和“每年領導干部講課總課時,占各級黨校主體班次總課時的比例不低于20%”,用以提升黨校課堂的理論高度、政策高度和思維高度,提高黨校教學的權威性和吸引力。
[1]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Z].2015-12-9.
[2]蔡新燕.新形勢下縣級黨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12(2).
(作者單位:中共大余縣委黨校)
何慧瓊(1984-),女,漢族,江西大余人,助理講師,大學,研究方向: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