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侃
課堂器樂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莫文侃
音樂課在為學生學習音樂提供方便的同時,在提高孩子學習音樂課程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有利于開發和確定其藝術創作、情感認知和思想態度的潛在能力和發展方向。在課堂器樂教學中,通過對實踐教學活動的研究發現,器樂教學是學生接觸和喜歡音樂的最初和最直接的方式,使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得到提高。
器樂 音樂教學 興趣
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將傳授知識、訓練學生技能,從簡單的識譜著手,到能夠唱、彈結合,并進一步形成自己的音樂審美意識。美存在于世界的每個角落,而音樂對人的情緒的舒緩,對人的情感的刺激,以及對大腦意識的影響都是常人沒能想象到的。學生階段開始的音樂教育的主導即是器樂教育,它讓價值觀和人生觀還未成熟的學生在器樂學習中,通過國內外名師的作品,感受到了世界的悲與苦,感受到了人性散發的魅力。器樂教學是學生音樂學習的基石,只有重視器樂的熟練地掌握,才能為將來自己創造里的發揮提供可靠的保證。
通過器樂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綜合音樂素養的同時,也能開發了學生智力。多項科研成果表明,學生在學習、演奏樂器時,由于左右手指運動較為頻繁,使得學生 大腦反應更加靈敏,智力得到開發,而且對左半球與右半球的協調、平衡、和諧發展有著重大的作用與影響。這種智力的促進與開發,既表現在學生靈敏的反應與開闊的思想方面,也能夠從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方面得到體現。
任何形式的器樂教學,都要通過一定的樂曲練習。小學器樂教學樂曲教材的選擇受到樂器品種的約束,許多優秀的大型經典曲目由于該樂曲主奏樂器的學習難度較大,或由于長度和難度等原因,這些樂器無法直接進入器樂教學課堂。在選擇練習教材方面應當以學生最為熟悉的曲目為主,盡量選擇音樂課上學習過的曲目。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樂曲的美感與學生的表現欲呈現出正相關的關系,優美的樂曲可以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因此,在器樂教學中,樂曲的選擇不僅要適合學生演奏,還要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為了拓寬學生的器樂曲目范圍、加強器樂實踐練習,器樂教學還應當與聲樂教學相結合。學生在聲樂教學中所學習的歌曲大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通常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學生對該曲目進行反復練習后,不僅熟悉了曲目的曲調,還了解、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情感。通過以上手段,可以提高學生的器樂學習興趣,并發掘出一系列的優秀曲目。
沒有興趣就沒有動力,每一位學生都在自己的個性的趨勢下對不同的器樂有各自的偏好。很多人受家庭環境和時代趨勢的影響,比較喜歡吉他、鋼琴和小提琴等器樂,毫無疑問,他們的確在全世界都很流行。但是,我們知道仍然有很多人喜歡古箏、古琴、二胡和琵琶等中國傳統器樂。每一種器樂都值得學習,身為老師要照顧到學生群體的感受,盡量不要把個人偏好和觀點強加給學生,一定要尊重學生選擇,保證他們的自由發展。
由于小學音樂課是綜合性的審美課程,通過課堂教學形式進行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盡管在樂器選擇方面傾向于簡易樂器,但是,簡易并不意味著簡單,樂器選擇應當以簡單易學為主,并對樂器的質量有著一定的要求。例如,樂器的選擇應當以音色優美動聽、音質純凈悅耳、發音準確為標準。此外,在樂器的質量方面上也要力求工藝精細,從而給學生一個美好的視覺形象。一些學校給學生使用的樂器制作工藝粗糙,發音不準,不僅沒有美感可言,甚至會成為學生音樂興趣的殺手,這應該引起音樂教師的高度重視,
在實際生活中,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培養孩子們合作精神的同時,還能夠教育他們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在器樂教學的過程中讓孩子了解團結的重要性,演奏節奏的有條不紊需要團隊每一個成員的努力,從而使表演效果達到最好。
在個人勤奮練習的基礎上,集體協作演奏對孩子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鍛煉,通過分工合作,孩子們能夠意識到團結的重要性,實踐證明,孩子們更喜歡這種集體演奏方式。在對孩子進行團隊精神教育的過程中,要強調出色的集體演奏效果需要每個人的努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將這種合作精神滲透入孩子的性格培養中,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夠使人更好地適應社會崗位。
在熟練掌握基礎器樂的使用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審美觀和情趣,是當前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另外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而不是單純地培養著名的演奏家、音樂家。樂器教學不僅能促進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的積極性,更為課堂音樂藝術形象的塑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給學生以美的熏陶,并為他人帶來美的享受。
[1]張慶紅.器樂教學對音樂課堂的影響——以豎笛為例[J].藝術教育,2012(09).
[2]田雨.快樂口琴“加減法”教學模式初探[J].音樂天地,2012(01).
(作者單位:佛山市禪城區深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