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亞林
大陸真人秀節目的創新性探析
高亞林
新媒體語境下,大陸真人秀節目競爭激烈,缺乏創新導致其突破與發展舉步維艱。以趨同現象嚴重、過分依賴引進的現狀為切入點提出從制作理念創新、開辦“分齡化”節目、強調地域文化色彩及運用多種傳播手段等四方面來改變大陸真人秀節目的同質現象,探析創新之路。
真人秀 創新 探析
相較于其他藝術門類,電視藝術作為最大眾化的娛樂方式,門檻較低、內容繁多是其主要特點。由此造就了當下許多真人秀節目“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勃焉”的曇花一現,究其根源則是真人秀節目創新力低下的結果。“電視真人秀節目中的‘真’是它的特色,它是非虛構的,它的手段是紀實,‘人’是它的核心、根本,人性、人格必須成為我們的目的,‘秀’是指虛構和游戲。”[1]
(一)趨同現象嚴重
塔爾德認為,社會起源于模仿。模仿作為一種生存手段,使同類型節目逐漸走向趨同。“‘模仿趨同’現象是我國電視競爭中一種典型的文化傾向,電視節目的趨同是由于媒體之間的模仿而產生的雷同現象。主要表現在一旦某個電視臺的某種欄目內容或形式收到了較好的收視效果,馬上就會有其他電視臺蜂擁而上,形成一種電視傳播的雷同局面。”[2]新世紀以來,游戲類、益智類、求職類、相親類等真人秀節目輪番轟炸大眾眼球,作為消費者的電視觀眾,永遠不知道下一個靡之泛濫的真人秀節目又是以哪種形式內容出現。
(二)過分依賴引進
近幾年,為吸引受眾、提高收視率,央視到省臺紛紛走上引進國外版權的捷徑。2014年被稱為“海外綜藝節目引進井噴年”,全國各大衛視和頻道計劃引進和制作的節目模式多達30個。原版制作方對購買方進行實踐指導,購買方在原版的基礎上加以本土化改造,固然會減少電視臺對一檔新節目零實踐的高風險。中國電視人在探索創新的道路上自認為找到一個收視保障站臺,但必須清楚的認識中國電視成為全球電視節目模板銷售的最大市場,而非創造之地。
(一)更迭制作理念
節目創新的關鍵在于理念創新,守舊的電視觀念下做節目,無非是戴著鐐銬跳舞。真人秀節目作為一種精神文化傳播的工具,創新必須著眼于制作理念的更迭。相親交友、戶外紀實、求職面試、音樂選秀等節目的火爆恰恰說明它們的主題滿足了觀眾在不同時期里的期待視野。另外,節目的形式等外包裝方面逐漸被強化,以此促進節目內容的升華。
(二)開辦“分齡化”節目
目前“分齡化”的真人秀節目為數不多,受眾以青少年為主,節目質量參差不齊。因此,電視人應以分化受眾年齡為依據,滿足不同年齡段的節目需求,具有針對性、安全性和創新性。以上海電視臺的《花樣爺爺》為例,作為一檔老年戶外紀實類電視真人秀節目,在觀察明星老年人的常態生活之余,也引導觀眾進一步關注老年群體的情感需求和文化渴望,該檔節目贏得了廣大老年觀眾的青睞。老齡化的社會趨勢使中老年人成為一個有待開發的收視群體,電視人應承擔更多的責任,深入分析不同年齡階層的受眾特點,豐富節目內容的同時創新真人秀節目的發展路徑。
(三)強調地域文化色彩
“地域文化資源,包括地域的人文藝術、文化傳統、文化性格等,往往可以成為電視節目模式在進行差異化競爭過程當中最重要的靈感源泉。”盡管每個衛視平臺的收視范圍處于全國市場中,但是衛視平臺所屬的省內觀眾是電視人首先考慮得相對固定資源。真人秀節目若要在同質節目中脫穎而出,就必須與當地環境資源形成良性互動,進而建構獨具特色的媒介品牌和競爭優勢。
(四)強化傳播力度
(1)利用新媒體營銷。新媒體的出現融合了以往的營銷手段,自媒體時代改變了傳統互動方式,使觀眾能切身參與節目中,享受更多樂趣,并在真人秀節目中顯示出龐大的力量。由此可見,電視臺不能故步自封停留在傳統媒介營銷方式上,節目收視率取決于受眾的關注度,所以要充分利用與受眾息息相關的媒介,節目才能融入觀眾的生活。
(2)拓展播放平臺。“‘電視+網絡’成就了電視與網絡優勢互補的最佳傳媒結合體,也必將整合并創新傳播模式。”電視臺不僅有電視廣告收入,還有網絡視頻點擊率的收益。例如:“Youtube”、“土豆”和“愛奇異”等網站上有和電視臺同步進行或已播過的電視節目,實現觀眾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隨意選擇觀看。其次,電視臺也可以自營網絡電視臺,如湖南電視臺金鷹網旗下的芒果TV。另外,電視機、電腦、手機實現“三屏合一”的多媒體綜合播放平臺,幾乎將真人秀節目放在了觀眾的手邊。網絡平臺糅合真人秀實現網絡綜藝節目新趨勢,對于真人秀節目而言無疑是創新,對于電視傳統媒介則是一個新的挑戰。
在媒介融合的時代,電視人應審時度勢,積極主動地把握真人秀節目的創新現狀并分析其實質原因。在此基礎上,圍繞制作理念、開辦分齡化節目、強調地域文化色彩及推廣傳播等方面進行創新,以此實現節目形式的多樣性、節目內容的互動性、節目影響的拓展性。
[1]尹鴻.真人秀節目分析[EB/Ol].http://www.sina.com. cn.2003-10-29.
[2]趙婧,王振宇.解讀電視競爭中的"模仿趨同"[J].新聞知識,2006(1).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高亞林(1990-),女,河南焦作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電影電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