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垂洪
社會學二元對立思維方式的轉變及基礎
蘭垂洪
社會學是在西方工業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同時又與之前的啟蒙運動思想有一定的淵源,尤其受當時自然科學的影響很大??梢哉f,一方面,為了擺脫哲學形而上抽象的思維束縛而把人們從天堂拉回人間,所以需要自然科學理性的精神;另一方面,為了脫離哲學的陰影而獲得獨立的學科地位,需要借鑒當時發達盛行的自然科學方法。最終導致自然科學主客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在社會學身上打上深刻的“烙印”。
社會學 思維方式 轉變 基礎
(一)二元對立思維方式的起源
自人類出現以來,就不斷處理自身與自然界的關系,一直在探尋自然界的奧秘。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人類智力未獲得更高的發展,因此,當時人們懼怕自然力量而借助原始宗教,但人類又有好奇、戰勝的本能,于是不斷從事生產實踐活動,探索自然規律。在這一過程中,人類一直把自然界視為與己對立的客觀存在物。因而,主觀與客觀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也就運用而生了。最后印證了恩格斯所說的:“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1]
(二)社會學二元對立思維方式的形成和發展
(1)社會學二元對立思維方式的形成——社會學古典時期。首先,在社會與個人的關系問題上,各位社會學家各抒己見。有的認為社會優先于個人,社會具有個人所不具有的屬性;有的認為個人組成了社會,社會的性質可以還原為個人的性質,社會只是一個符號,沒有實在的意義。因此,這就造成了本體論即社會唯實論與社會唯名論之爭,但兩者都沒有把主觀與客觀統一起來。所以,在本體論中,社會學家就運用了主客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
(2)社會學二元對立思維方式的發展——社會學現代時期。在現代社會學中,以帕森斯為代表的結構功能主義理論在社會學中一統天下,成為主流理論。帕氏早期和后期的理論都假設了二元對立的存在,個人主觀性與系統客觀性存在對立,不容消解。對結構功能主義理論的批判而形成的社會沖突論、社會交換論、符號互動論等同樣落入了主客二元對立思維方式的窠臼。
(一)世界格局及生產方式的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西方發達國家致力于經濟建設與發展,社會獲得長足進步,科技獲得迅猛發展,并在全球各個國家中延伸開來。這一切都宣稱:信息時代或后工業時期已經來臨!后工業社會引起了產業、經濟和社會結構的變遷,社會基本矛盾由人與自然關系轉為人際關系,社會中心任務由征服自然、獲取物質財富轉為為人服務、處理人際矛盾。
(二)思想與知識基礎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也得到了重新的調整。工業文明帶來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這些災難時刻在警示著人們:要尊重與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必須徹底清除原來的征服自然的思想,與自然和諧相處,否則必將遭受自然無情的報復,因為自然界是人們社會生活的基礎環境。隨著社會基礎與思想基礎的改變,知識領域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三)“語言學轉向”
哲學里的語言學轉向影響了社會學的理論旨趣,更加注重語言學的研究,如從常人方法論中發展出的分支“談話分析”。在語言中,“我與他”變成了“我與你”,兩個主體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們之間的平等對話。
(一)社會學二元對立思維方式占主導地位
古典時期的社會學理論,不管是實證主義傳統還是人文主義傳統,都沒有逃脫哲學的傳統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束縛,沒有實現主客觀的統一。
現代社會學理論中,主客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也很顯著。帕森斯的結構功能理論雖然試圖融合實證主義社會學和人本主義社會學,然而他所做的不過是從雙方借鑒一些為他有用的觀點,并未在思維方式這個根本問題上做出深入思考。因而他建構的龐大而復雜的結構功能模式不過是肯定了人們某些主觀因素而對社會生活的客觀性概括[2]。
(二)社會學二元對立思維方式受到沖擊與挑戰
思維方式轉變的基礎和社會的基本矛盾與社會的中心任務的變化,要求社會學轉變原有的思維方式。在后工業社會,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人際關系;社會的中心任務是為人服務、處理人際矛盾。丹尼爾·貝爾認為后工業社會來臨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空前深刻的變化。后現代的社會學家們試圖消解主客之間的對立,極力促成社會學思維方式的轉變。
(三)社會學二元對立思維方式的轉變
隨著社會現實基礎的變化,原來的思維方式已經不適用現在的現實要求,急需轉變。直到胡塞爾和舒茨的現象學研究、社會科學方法論的“語言學轉向”等,社會學才轉變了自己的旨趣,才重新關注原初的、未分化的、平凡的人們的日常生活世界。原來關注人與自然的關系轉變為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主客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也轉變為“主體間性”的思維方式,重新煥發社會學的生命力。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劉少杰.社會學思維方式的變革[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03):58~63.
(作者單位: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蘭垂洪(1992-),男,江西贛州人,碩士,研究方向:社會學理論與民族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