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鋼
語文教學評價策略構建若干思考
楊永鋼
實施語文教學評價是踐行語文新課程標準、完善語文教學過程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學不僅要激發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也要關注學生學習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教師正確運用教學評價可以幫助學生反思語文學習效果,指導學生自覺調整學習策略,實現語文教學良性發展。
教學評價 教學過程 弊端思考
學科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及時評價可以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對未來學業成績更高期待。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結果,也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是語文教學評價的重要方法。
(一)單一教學評價
單一教學評價不僅評價呈現形式枯燥,而且評價結果往往片面,不利于凝聚師生共識,有時甚至適得其反。語文教學評價的單一性表現形式是不盡相同,其中一張試卷橫掃天下的教學評價情形最為突出。毋庸諱言,由此生成的教學評價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教師較短時間內了解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學情,為教師重新部署下一階段語文教學策略提供了一定的依據,但是其弊端更顯而易見: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被無限放大、學生的點滴進步往往被忽視。誠然,相同分數試卷背后不可避免地反映著不同學生完全不同的學習過程和他們的付出程度,針對不同的學習人群,既可能是應付式的學習結果,也可能是持之以恒努力后的結晶,因此不分層次、泛泛進行的單一評價是不可取的。
(二)單向教學評價
語文教學評價中的又一突出弊端是教師評價的一言堂,這種教學評價以教師指向學生為特征,它忽視教學要素中最活躍因素學生的作用,即,沒有突顯學生以及其同伴在教學評價中的作用。語文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居高臨下式的單向教學評價方式難免出現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情形,教學評價公允、公開、透明的要求無法得到保證,從而造成學生消極對待,甚至不予理會的負面情形。因此,教師還要探索多管齊下,尤其是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多向評價模式。事實上,語文教學形式的多樣性為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提供了平臺,例如,作文批改中,教師可以走出學生寫作、教師批閱的傳統模式,把話語權、修改權留給學生,通過組織學生相互評價方式提煉群體認知,打破教師個體思維束縛。
語文教學評價應體現“利于”意識,即,有利于學生不斷體驗語文學習樂趣,從而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最終有利于學生反思語文學習過程,不斷把追求進步與發展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語文教學評價要依托聽、說、讀、寫等教學活動進行,教師要在不同的教學活動中捕捉評價時機,避免評價的空中樓閣。
(一)突顯評價的過程性
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不同學習效果逐一分析他們的學習得失,不僅要通過評價找出學生現階段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要幫助學生歸納已有的學習經驗。學生語文學習一帆風順的時候,教師要善于運用評價體系幫助學生發現成績中存在的問題,諸如,牢固的語文基礎知識中是不是還存在著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欠缺的情形。教師要針對具體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建議,包括強化知識應用意識,學后感悟意識等。毋庸諱言,學生難免會有學習懈怠的時候,因此,教師在幫助學生發現了自身存在問題并且確立了解決問題途徑之后,還要通過教學評價檢查學生學習行為是否為達成學習目標而努力,力爭把對學生的評價始終置于具體的學習過程,看重過程對學生后續發展的影響,例如,在合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看學生是否體現了自主學習精神下與其他同學之間的積極探討,是否敢于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只要能夠持之以恒地堅持思維訓練,他們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定會隨著參與意識的增強以及質疑能力的培養而逐步提高。
(二)體現評價的豐富性
語文文本內容文質優美,學生積極參與各個層次的互動不僅可以提高語文素養,還可以陶冶情操,提升積極情感認知,教師應該利用這一特征延伸教學評價內涵。語文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過程,它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互動,既包括與老師的互動,也包括與同學間的互動。通過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教師可以評價學生的思維狀況,包括學生思維是否緊跟教師教學節奏,包括學生回答教師提問是否條理清楚,包括學生認識是否做到舉一反三。如果學生互動行為符合了教師期待,教師不應吝嗇自己的贊揚。事實上,教師對學生良好表現給予及時肯定,能夠滿足學生心理認同感,他們會心情放松并自覺朝著更高學習目標邁進。在師生互動頻繁的課堂中,學生表現出來的閃光點總是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而出現,教師要緊緊抓住每個契機適時評價,肯定學生的成績,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當然,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要克服教學評價的空洞,無病呻吟,任何無原則的教學評價只會削弱評價功能,學生也會覺得教師言不由衷,使得師生關系難以獲得長足發展。
總之,我們教師只有充分認識語文教學評價的積極意義,克服教學評價的認識誤區,實現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有機統一才能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語文學習心理,幫助學生不斷反思學習過程,最終實現教與學的協調發展。
[1]馮美娣,馮妙群.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評價的基本原則[J].科教文匯,2007(03).
[2]吳益.高中語文新課程理念與實施[M].長沙:海南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