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陽
新形勢下師范院校輔導員工作的對策分析
余 陽
作為現代師范院校輔導員,其核心職責是在細致化的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基礎上,培養德、智、體、美全方位發展的社會主義新型人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促進學生掌握嫻熟的專業技能,提升其綜合素質。本文針對當前師范院校輔導員工作現狀和工作特點等,對新形勢下師范院校輔導員工作對策要點等進行詳細分析和闡述,希望為高校輔導員工作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議。
師范院校 輔導員 工作對策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社會可持續競爭發展培養所需的人才。長久以來,關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等,一直都是黨、政府和社會持續重點關注的時代課題。如今社會不斷進步,我國對教育經費的投入和教育發展的力度均有所加強,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持續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和國民綜合素養,以及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和諧有著決定性意義。同時,也對新形勢下的高校輔導員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戰。
(一)迎合時代和國家發展需求,持續提升學生培養質量
當前我國的經濟社會處于快速發展變革的重要階段,在人才需求上提出了諸多嚴格的規范訴求,一是對于尖端科技、經濟、管理等領域中的人才需求相對較大,二是在人才培養質量上還與發達國家有所差距,存在人文素養欠缺問題。尤其是作為今后我國教師后備力量的師范生,承擔了我國社會未來教育工作的重任。因此,新時期師范院校更需要我們輔導員在迎合時代和國家發展需求的大背景下,協調學校等多方教育資源,促進人文素養教育與學科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不斷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輔導員綜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
輔導員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輔導員自身素質的提升與否關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輔導員要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學習、知行合一,通過工作機制和管理模式的創新,更加適應社會變革需要的開展好師范院校學生工作,穩步提升未來教師隊伍質量。而且,輔導員可利用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周圍學生,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使學生自覺提升教師職業素養并強化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
為進一步適應新形勢下師范院校的發展特點和學生實際,輔導員需加強實踐、總結、反思、提升,進一步提升輔導員工作的科學化、創新化發展,有以下幾點措施可供參考:
(一)指導學生認清教師職業特質,樹立專業自信心
專業自信心就是對自身和專業進行正確認知的前提下,認定本專業會對今后自身發展帶來積極的引導效用,同時在意識和行為上表現出對本類專業學習和發展的全面支持,之后形成的強烈自豪感。師范生畢業之后想要成為一名公辦教師,就必須參加社會的公招考試活動,而單位年限中公招考試成功的人數幾乎不到畢業生總體數量的一成,使得許多師范畢業生不得不選擇到教育培訓機構或是非教育行業就業,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講專業自信心遭受極大的沖擊。在此背景下,作為師范院校輔導員,必須細致化收集整理國家和所在區域教師職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同時借助各類渠道在第一時間內傳達給學生,確保其樹立起堅定的專業信念,唯獨如此,師范生群體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為今后就業增添更多的支持動力。
(二)輔導學生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提升職業技能和素養
第一,合理應用有限時間,穩步提升師范生專業技能。學生進校之后,輔導員必須要指導他們持續提升對本專業的認知力度和認同感,隨之制定實施具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導方案。另外,不斷強化課堂監督管理機制,令學生將有限的時間予以充分利用,不斷獲取、更新并應用各類專業知識,保證和專業外的知識融會貫通。具體就是借助教育、心理和教師職業技能等基礎課程學習,掌握教案撰寫、班隊活動策劃等基礎性技能。
第二,全面拓展學生思維,鍛煉他們的創新技能。這里強調的創新技能,實質上就是要求學生靈活地沿用已學知識和理論,在科學、藝術、技術等不同類型實踐活動中,創造出具備經濟、社會、生態價值的全新理論、方式。創新技能可以說是民族進步的靈活、經濟競爭的核心。開展創新意識和技能的人才培養,是時代賦予教育事業最為光榮且艱巨的使命。尤其作為師范院校輔導員,更加要利用各類創新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樹立創新精神、激發創新潛能、開展創新活動。如鼓舞學生參與發明創造、教師課題制作等。
綜上所述,師范院校中落實輔導員工作是為了迎合時代發展需求和素質教育需求,旨在全面增強學生綜合素養和自主能力。較為正確的做法是,需要指導學生認清教師職業特質,樹立起應有的專業自信心,并輔助學生提升職業技能和素養,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輔導員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更好更優的促進學生和學校的雙向發展。
[1]李華華.滄州師范學院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建設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4.
[2]武夏艷.高等師范院校學生社團建設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4.
[3]李晉剛.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4.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