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占鑫
基于下行壓力增大背景下的高校大學生就業質量問題研究
高占鑫
高校大學生就業的下行壓力持續增大,反襯出大學生就業的穩定性不足、工資待遇不景氣、就業對口率持續下降、就業功利性的增強,造成大學生就業質量的持續走低,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提升高校大學生就業質量,需要頂層設計好、高校服務好、教師疏導好、企業參與好,積極應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高校 大學生就業 質量問題
高校大學生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直接關乎社會發展的狀況,是國家重點關注的群體。由于高等教育的急劇擴招,高等教育的優質化進程相對滯后,高校培養規格與方向與用人單位存在差距,以及大學生自身等因素,導致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質量出現明顯的下滑,就業質量的下行壓力顯著增大。
(一)大學生就業的穩定性不足
當代大學生與以往的大學生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與社會成長環境,導致其產生了不同的價值取向與行為方式,在就業問題上突出表現為穩定性的不足,隨著外部社會就業壓力的普遍增大,這一問題被進一步強化。“《經濟日版》曾對離職情況進行報道,65%的大學畢業生第一份工作持續時間不到一年,僅9.3%的大學生能堅持兩年以上,‘閃辭’現象在當前就業難的背景下,已成為影響畢業生就業質量提升的一大瓶頸,同時員工忠誠度已成為公司用人最大疑慮之一。”
隨著高校的持續擴招,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日益增大,大學生就業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狀態發生了變化,大學生就業面臨較大的風險性,致使其心態出現較大波動,甚至出現浮躁的狀態,導致大學生頻繁換工作,而高校本身以追求就業率為準則的目標追求也造成大學生穩定性不足。
(二)大學生工資與待遇的持續走低
高校的持續擴招與人才培養模式、專業結構的相對滯后,導致中低端技術與管理人才的過剩,造成大學生就業市場出現冷熱不均的現象,技術水平要求較低的職業往往因為人才過剩而擁擠不堪,技術水平要求較高的職業往往因為難以負荷而無人問津,這種較為極端的現象并不利用大學生整體就業水平的提升。隨著低端市場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企業給的薪資待遇偏低,但門檻卻越來越高,許多高學歷的大學生都來競爭低端工作崗位,無形中降低了高學歷人群的薪資水平,加之現實和預期差異對畢業生的影響,導致大學生對工作問題極為敏感,并逐漸成為了影響工作質量的核心因素。大學生薪資待遇的走低,反映了其從事工作的技術性不斷下降,影響大學生的就業質量。
(一)大學生就業質量持續走低對建設和諧社會的影響
高校大學生是社會未來發展的核心力量,其就業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初入社會的心理狀態及人格的健全程度。在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的時期,在心理素質與承受能力較差的狀態下,低質量就業極易增大大學生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心理落差,激起大學生對社會的厭世程度,如果預防與控制不當,便會產生較為嚴重的極端行為,甚至出現仇視社會的現象,增加了社會和諧發展的不穩定因素。
(二)大學生就業質量持續走低對社會經濟健康發展的影響
大學生群體是掌握先進技術與社會動態發展理念的人力資源,是國家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能夠為社會經濟提供持續發展動力。但是,在我國被分割為高級和低級勞動力市場的二級勞動力市場環境中,由于體制、模式、方法等原因,高校大學生就業質量持續走低,造成高級勞動力市場的人才供不應求,而低級勞動力市場卻出現供嚴重大于求的現象,造成大學生就業產生了結構性矛盾。“就業質量下降的直接危害可能會減少人力資本投資,而最終必將影響高等教育與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級技術型與高級管理型人才,高校大學生的低質量就業無法從根本上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加強頂層設計,提供就業優質服務
政府、高校、社會作為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頂層設計主體,應發揮各自的功能與作用,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為大學生高質量的就業搭建平臺。首先,高校與用人單位應通力合作,充分發揮中介作用,提供大學生就業信息平臺,讓大學生及時了解社會的動態與外部就業環境,掌握用人單位的需求情況與整體運營情況,并能夠正確地看待自身的優勢與缺陷,明確就業的具體目標與要求,尋找自身素養與社會人才需求的差距,及時彌補不足,提高就業質量,同時也為用人單位帶來高素養的人才。
(二)高校應加強針對性,強化就業指導服務
高校應充分履行自身職責,注重培養大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全面的職業能力培養及心理測驗,幫助大學生盡早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高校應加強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在注重大學生專業知識培養的基礎上,為將要畢業的大學生舉辦相關的職業知識講座,為他們提供更多地參與實踐鍛煉的機會,使其充分掌握良好的就業技巧與綜合能力。
[1]王霆,張婷.擴大就業戰略背景下我國大學生就業質量問題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4(2):26~30.
[2]史淑桃.大學生就業質量趨勢下行的原因及對策[J].湖北社會科學,2009(3):168~171.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