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莉
農村初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基本策略
尚 莉
在大數據時代,新課程標準對于學生學習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就是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本文筆者從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培養策略等方面進行探討,并于同行進行商榷。
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程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好幾年了,東部發達地區的課改成績斐然,但西部落后地區的課改推進緩慢,農村初中課堂教學現狀是不容樂觀的,教師主講的傳統教育模式依然占領著課堂這個主陣地。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忽視,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導致課堂教學缺乏活力,有效性不佳。突出的表現在這幾個方面:
(一)課堂教學性比價低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占用了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思考、練習鞏固的時間空間極其有限,挫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能動性,形成了教師高投入,學生低產出這樣的反差。
(二)被動學習成常態
教學的效果取決于學生掌握的程度,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唱主角,包辦的太多,學生主動學習的預留空間太少,喪失了成為學習主人的機會,被動學習是常態。
(三)方式單調,熱情不高,參與度低
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過單一,融合的現代教育方式方法過少,多數學生的“觀眾效應”明顯,缺少積極主動的參與機會,因而學習的熱情不高,學習過程的參與度低。
(四)素質提升培訓脫離實際
順應時代要求,教師培訓多方位多層次展開,但培訓和教師的需求脫節,理論多與技能操作,有效性降低,導致理論很豐滿,實際操作很骨干。
(1)由于生存環境等諸多因素,使農村教師的觀念、素質與城市、發達地區的教師有很大的反差,創新意識不強。
(2)中考的指導思想與素質教育不匹配,應試教育的課堂模式很有市場,影響了改革的順利推進,也使部分教師無所適從,很迷茫。
(3)教師的考核、評價機制不科學、不合理,唯分數論,致使教師重知識的全面傳授,而忽視了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
針對當前現狀,怎樣走出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困境呢?
筆者根據多年教育實踐的經驗,認為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精心設計,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功能,創設課堂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的魅力在課堂教學藝術上,學生對教師的信任也源自教師的教學藝術。但學生也需要教師對自己的信任,教學過程中的雙主體這有建立了足夠的信任,教學活動才能順利進行,為此,要相信學生,要相信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會放權。教師的放權不等于完全放棄,而是教給學生靈活有效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去探索未知領域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功能展示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圖片、動畫、影片等內容,調動不同感知覺,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
(二)精心準備,合理取舍,給學生提供科學的學習方法,關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
自主學習是在合理、科學的學習策略指導下的學習,學生全面的、主動的參與學習全過程,才能領悟知識的奧秘,才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怎樣去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那就是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全過程的參與探討,成功經驗的交流,擴大了學生的視野,提升了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在學生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的評價和反饋很重要,積極的評價和反饋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消極的評價和反饋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精心謀劃,“引”“放”得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足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要鼓勵學生“人自為學”。教師要“引”要得當,“放”要得法,如何“引”呢?教師需要精心謀劃,精研教學素材,找到恰當的切入點,適時的把學生引入有內涵的地方,在教師的參與下,指導學生去探求。如何掌控“放”?要把握好這個度,就要處理好三對關系:一是課堂上的“亂”和課堂上的“氣氛活躍”的關系,課堂上學生圍繞“學”而“亂”,只要教師引導有法,它會活躍課堂活動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是教師要處理好“雙主體”的思考、活動時間和空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教師精點撥、多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探討、多交流。學生的素養在學習過程中提高。三是教師要處理好“說”和“做”的關系。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學生能做的教師不替代。給了學生成長的空間。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全面規劃,重點突破,以點帶面,推動全面發展。課堂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工程,老師們需長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1]姜建庭.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J].科學教育,2003(05).
[2]徐寶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化學能力的體會[J].考試周刊,2010(44).
[3]賈章成.當前農村初中生學習心理調查[J].教育探索,2000(04).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驛馬中學)
尚莉,女,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