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紺萍
地方本科院校團日活動現狀、成因及對策
——以韶關學院為例
吳紺萍
團日活動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本文通過分析地方本科院校開展主題團日活動中存在的“單一化、形式化、娛樂化”的現象,探究現象背后的原因,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對策,強調高校要重塑認知、優化激勵、加強指導,提升團日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團日活動 思想政治教育
以團支部為單位開展團日活動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開展主題團日活動,不僅能增強基層團組織活力,而且能更大限度地發揮共青團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年合法權益的職能。高校應當順應時代發展,以團日活動為抓手,通過豐富內涵、創新形式,貼近青年大學生群體,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自1984年團中央學校部開展“最佳團日活動競賽”至今,團日活動已成為共青團組織的常態化活動。高校團支部以班級為單位組建,根據上級團委的統一部署,每個月有固定的主題團日活動。根據筆者在韶關學院團一線的工作觀察,當前高校團支部開展團日活動存在單一化、形式化、娛樂化等問題,無法貼近青年大學生群體,青年大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影響了團日活動的成效。
(一)團日活動主題單一化
團日活動的主題往往由上一級團組織圍繞當前國家時政熱點、社會發展、學校中心工作制定。每學期初,由校團委統一制定本學期各月份團日活動的主題,然后下發各班團支部加以落實。如學期中遇到重要事件,將會臨時調整次月團日活動主題。一些重要節日月份的團日活動主題長期不變,例如三月雷鋒月、六月誠信考試月等。這種自上而下、重復性的主題團日活動,難以貼近青年大學生群體,忽視了青年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大大降低了青年大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團日活動開展形式化
團日活動一般由班級團支書負責策劃、組織和實施。一方面,在班級團支書工作水平參差不齊,缺乏一定的指導和培訓,尤其一些理工科專業的團支書,對團日活動的主題理解把握較差;另一方面,在大部分高校中,團日活動是基層團支部評議考核里分值較大的一個模塊,高校課業繁重,開展團日活動需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一些團支書為了完成考核任務而應付了事,嚴重影響了團日活動的成效。長此以往,團支部成員對團日活動產生了倦怠情緒,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就越來越低。
(三)團日活動開展娛樂化
團日活動娛樂化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團日活動的主題存在一陣風現象。比如三月雷鋒月,各團支部均組織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一些學生笑稱“三月雷鋒四月走,三月沒有垃圾掃”。二是當前社會環境中泛娛樂化現象突出,團支部開展團日活動往往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線。為吸引團員青年參加,活動形式和內容以搞笑、好玩為主,嚴肅的思想政治活動添加了過多的娛樂元素。筆者曾看到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團日活動,某團支部組織團員在高校附近農莊進行燒烤活動,現場擺設了一條寫著愛國口號的橫幅。這種娛樂化現象看似參與人數多,實則完全脫離了團日活動的出發點,無益于團員青年的成長成才。
當前地方本科院校團日活動的單一化、形式化以及娛樂化是一個系統問題。具體而言,認知偏差導致了團日活動的單一化,激勵偏離導致了團日活動的形式化,而指導缺失則導致了團日活動娛樂化現象的發生。
(一)認知偏差導致團日活動單一化
認知偏差是指地方本科院校在開展團日活動過程中,團組織和團干部對團日活動定位、功能、價值等認知不準確。根據團章的規定,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高校團日活動應是大學生學習黨團理論知識、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升綜合素質的平臺。團日活動主題的選擇應貼近青年大學生群體,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實際相結合,開展符合青年大學生身心特點,同時能夠反映時代主旋律且積極向上的活動。團日活動主題的設定上應突出基層團支部的主體地位,可適當給予基層團支部根據自我需求選擇開展主題的權利。固定的主題團日活動不僅導致活動模式缺乏創新,而且影響青年大學生參與積極性。
(二)激勵偏離導致團日活動形式化
一般而言,激勵機制能夠減少不確定性,使“規則和行為人的行為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容易理解”。就當前地方本科院校團日活動激勵機制而言,主要以對團日活動的檢查評比為主。以筆者所在的韶關學院為例,學校團委對基層團支部團日活動以抽檢為主。首先由二級學院團委負責對各團支部團日活動策劃進行審核,然后提交至校團委秘書處,校團委秘書處隨機抽選需要檢查的團支部,并派專人到抽檢團支部參與團日活動。除抽檢外,二級學院團委每個月月底需開團日活動交流會,校團委秘書處指派人員參與交流會。各團支部需在交流會上以PPT形式展現策劃書、心得、大合照等反映團日活動開展情況的文字圖片材料,由校團委進行打分。最后抽檢和交流會評分作為該二級學院團委本月團日活動得分。這種檢查評比容易造成一些團支書只重視材料制作,忽視實際活動的成效性。因而,現有的激勵機制不夠完善,影響了團日活動的實效性。
(三)指導缺失導致團日活動娛樂化
據筆者了解,青年大學生進入大學前并未接觸團日活動,對團日活動知之甚少。一些學生團支書能力素質不足,開展團日活動缺乏工作方法,對團日活動主題的理解容易出現偏差。筆者曾看到一期以“學習講話助成長”為主題的團日活動上,團支書未能準確理解“學習講話”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而誤解為學習演講口才,整個團日活動完全偏離主題,非常失敗。因此,校院兩級團委應擔負起對團日活動的有效指導,正確引領團干部理解活動主題,準確把握活動方向,避免出現偏差。此外,在團日活動實際開展中,班主任、輔導員參與較少,缺乏對活動的指導,容易造成團日活動娛樂化現象,無法達到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經過多年的發展,團日活動已成為共青團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活動。針對當前地方本科院校團日活動存在的問題,應遵循重塑認知、優化激勵、加強指導的路徑,提升團日活動實效性。
(一)重塑認知,明確主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性
認知是行動的先導。團日活動是共青團思想陣地建設的品牌活動,承載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要求地方本科院校應站在全局的高度,科學、全面、合理規劃團日活動。毛澤東同志曾指出“共青團要照顧青年的特點,組織和教育廣大青年群眾。”團日活動的主題應走進青年,貼近青年,真正了解青年需求,根據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青年大學生制定符合大學生身心特點的活動主題。同時,團日活動主題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性,注重思想引領,匯聚向上向善正能量。
(二)優化激勵,重視調研,增強活動實效性
健全完善團日活動的評比激勵機制,對團日活動的評比應重視活動成效性,加強精品團日活動的建設,將團日活動與“五四”表彰等評選掛鉤,激勵基層團支部積極創新、務實求效。先進性、群眾性是共青團工作和共青團組織的本質屬性、基本定位和工作主線。作為高校團委應破除機關化、行政化作風,強化群眾意識和服務意識,重視到基層團支部調研,深入研究一線青年大學生對團日活動的多元需求。
(三)加強指導,穩定隊伍,提高團干部業務能力
班主任、輔導員是一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團日活動應充分發揮班主任、輔導員的指導作用。他們能夠準確把握青年大學生的思想脈搏,有針對性地對團日活動進行有效指導,避免出現主題偏差、形式化、娛樂化等問題,提升團日活動實效性。成功的團日活動有助于團干部隊伍的穩定,有助于加強團干部隊伍建設。對團干部的能力培養是提升團日活動實效性的重要途徑。高校應重視對低年級團干部的培養,發揮高年級優秀團干部“傳幫帶”作用,加強工作交流,充分調動團干部工作積極性,強化團干部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全面提升團干部政治理論水平、業務工作能力和個人綜合素質。
[1]鄭蕾,殷為民.對當前高校團日活動開展現狀的幾點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7).
[2]陳萬柏,陳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1:213.
[3]楊柳.論影響高校團日活動實效的因素[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0(2):39.
[4]湯麗萍,嚴柏炎.主題團日活動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J].黨史文苑,2010(6):65.
(作者單位:韶關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