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凝 閆泓宇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立體化黨建平臺建設探索與研究
孫 凝 閆泓宇
本文通過對新媒體交互性、超時空性等優秀性質進行分析進而得出在新媒體環境下搭建大學生黨建平臺的必要性,并指出建設面臨的難點和挑戰,最終提出具體措施,達到促進大學生黨建活動的開展,增強高校黨建工作的滲透力和吸引力的目的。
大學生黨建 新媒體環境 立體化 網絡平臺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在校園里,信息的傳播方式在不斷發生改變和創新。校報、廣播、板報等傳統媒體在信息處理方面偏向單向灌輸,接受方式比較被動,而且不易了解接受者對信息的掌握程度。而以微信公眾平臺、校園官方微博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形式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一)新媒體信息傳播的廣泛性使黨建工作的內容易被大學生接受
新媒體技術的普及,改變了傳統媒體信息交流的單向性,網絡資源共享使大學生們更簡單的獲取大量信息。微信公眾平臺、校園貼吧、官方微博等多種公眾媒體平臺上發布的黨建信息不僅可以被廣泛瀏覽,還可以被轉載從而擴大形象力。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可以通過查看評論回復的方式得到信息反饋。同時,由于新媒體具有的便捷性,新媒體環境下的黨建信息傳播無關時間和空間,即用即查,增加了受眾人數也提升了信息影響力。[1]
(二)新媒體信息的豐富性使黨建工作開展起來更具多樣化
新媒體的使用,使信息共享方式在原有的大會文件、報告的基礎上更加豐富。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心得和感悟通過便攜式設備展示;思想匯報和研究成果等也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分享。[2]越來越多的展示方式使黨建工作更具吸引力,從原有的單向灌輸轉變為雙向交流,實現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平等溝通。
(三)新媒體信息發布的平民化是黨建工作更貼近日常生活
傳統媒體信息發布的決定權掌握在校方手中,信息內容、信息質量、信息傳播方式等都由校方決定,具有絕對的權威性。但是由于大學校園中新媒體平臺的發展,貼吧、微博、微信等新興媒介越來越受大學生的青睞,所以高校信息不僅可以在校園官網上發布,也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親民形式傳播,更可以讓大學生原創微博、微信,在朋友圈中轉載,使信息傳播更加平民化,也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
(一)互聯網不良信息的傳播會對大學生黨員造成負面影響
互聯網上信息參差不齊,新媒體信息的自由傳播、不良信息泛濫對初入社會的大學生黨員身心都有不小的負面影響,會對他們思想和行為方式造成沖擊。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的社會,西方國家加強文化滲透和人才搶奪,各高校要警惕某些新媒體信息下隱藏的不良居心,始終貫徹社會主義精神,不斷創新馬克思主義傳播形式使之緊跟新媒體發展潮流。
(二)黨支部活力不足,黨組織對黨員思想教育不足
大學生黨建工作“要積極借鑒各種現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如目標管理方法、系統工程手法、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等。”當下,某些高校宣傳黨建知識的形式太多單一,例如聆聽優秀黨員匯報、召開座談會等。這種傳統的教育方法不但無法調動黨員興趣,而且會使他們產生厭倦心理。這樣一來,黨建工作不能順利開展,黨支部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不足,便不能正確合理地引導大學生的思想方向,這是高校的一大嚴重的損失。
(一)建設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黨建學習平臺
首先,將大學生黨員的思想匯報、調查研究等上傳到網上,進行全網共享,這樣可以使查閱資料變得方便快捷;其次。通過租用或購買服務器實現網上黨校功能,在校大學生統一實名認證后即可登錄進行學習,學習后也可以下載課程的音視頻內容便于下次觀看。在學習全部結束后進行考試來審核學生的學習程度。網上黨校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即使學生在家中也可以得到黨員教育,降低了學習的門檻,便于提升效率。
(二)建設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黨建交流平臺
由于新媒體具有交互性,所以在網絡上可以直觀地看到各大高校的黨建信息發布和大學生黨員對信息的理解和反饋。這樣既實現了信息傳遞還留給大學生自己思考的空間,便于他們更深刻的理解黨支部傳達的信息,實現高效率分布管理。
(三)最大程度發揮新媒體宣傳優勢,擴大傳播途徑
我們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校園官方微博等平臺,進行黨建知識宣傳和推廣。設置今日推薦欄目,每日推薦優秀電影、書籍、報刊和名人事跡等,集黨政理論知識、當下熱點、黨政經驗交流、優秀黨員思想匯報等內容于一體,最大程度發揮新媒體宣傳優勢,擴大傳播途徑,從而引領大學生思想方向,對其進行思想教育。
[1]盧尚月.新媒體環境下黨建工作創新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4(9).
[2]殷婷婷.對當前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思考[J].科教文匯(七月中),2014.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
孫凝(1988-),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助教,現任遼寧大學經濟學院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