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生龍
高職銜接課程設計教學模式改革探討
黃生龍
教育是立國之本,人才的培養是教育的根本,國家的建設離不開人才的隊伍建設,只有教育發展好,國家才能夠進步,經濟上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國家的發展需要人才隊伍來實現,但是我國的教育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中,中高職銜接的問題是教學改革中的重點,改革本身就是一種進步,但是改革的過程卻是艱難的,而高職銜接課程是我國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難點,在銜接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本文就對這一教學模式進行研究。
中高職教育 教學模式 改革
(一)課程沒有統一的標準
高職教育中學生的生源是非常復雜的,這些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有著各自的風俗習慣,這些學生中有普通的學生,也有中職生,這樣就容易出現課程理解和學校上的歧視,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是非常不利的,在學習上,普通學生學習的內容與中職生學習的內容是不同的,這樣就導致了中職學生可能會跟不上學習的進度,喪失對學習的信心,從而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這樣對學生的未來是極其不利的,對普通學生來說還可能會產生學習上的優越感,這樣就不會產生動力,對以后的學習都是不利的。
(二)課程開發的理念需要改變
課程的開發可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定,高職生與中職生有著不同的特點,將中職學生的優點與普通學生的優點結合起來,對邏輯性較強的學生應該重視學科知識上的不足,因此課程的開發應該融合,現代教育思想,培養的人才要具有理論分析的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能來,但是目前我國的高職教育存在的嚴重問題就是公共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專業實踐課,但是現在的教育在實際上并沒有做到這點,在理論教育上重視的程度較大,忽視了教學實踐的重要性,沒有將市場需要與教學聯合起來,企業需要的是理論與實踐能力雙強的人才,而不是空有理論不會實踐的人才,這樣的人才是無法為社會做出貢獻的。
(一)在課程銜接上存在局限性
高職教育的銜接從實質上來說就是兩個辦學實體的銜接,就是學校之間的銜接。現在很多的高職教學銜接都是在實體聯辦的框架下進行的,例如對口升學,在這種實體銜接中,很多的學者都把課程銜接作為其中的一個內容,這樣高職院校就更加愿意招收理論課程掌握牢固的學生,而忽視了中職學生,這樣就導致了高職教育銜接的問題。
(二)基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中高職課程銜接觀。
高職教育在我國教育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現代化的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就是課程銜接的問題,只有將課程銜接好,教育才不能夠成為形式上的教育,而是重視實質的教育,可以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有用的人才,這樣對社會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現在有很多的人才需要現代化的職業教育,將教育與時代結合起來,讓教育課程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這樣的教育才是社會需要的教育。
(一)五年一貫制銜接模式
五年一貫制教學組織形式為三年中職二年高職,學制共五年。招收對象為初中應屆畢業生,對中招成績有一定要求。前三年是以公共課為主,后二年以專業課為主,分別側重一般能力的培養和職業能力的培訓。
(二)“3+2”或“3+3”分段式銜接模式
“3+2”或“3+3”分段培養模式包括3年的中職教育和2年或3年的高職教育,高職階段的教育對象包括中職生和普高生。通過全國統一的“3+X”招生考試,到專業對口的高等職業院校或高一級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習2~3年。
(一)制定有利于中高職銜接的課程制度
中高職課程實現銜接,需要各級政府制定和完善相關的課程制度。首先,制定統一的專業標準目錄。專業是課程的單位。其次,構建全國統一的等級考核制度和完善的職業資格證書體系。可以借鑒國外的成熟經驗,比如技術證書與學歷文憑對等融通等方法。
(二)建立多元參與的中高職課程
銜接溝通平臺。首先,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政府牽頭成立協調機構,負責課程銜接工作的溝通協調;成立課程銜接委員會,負責具體的中高職課程銜接工作;建立課程銜接研發小組,負責課程銜接方案的研發工作。
職業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中心環節,是教育的重點,國家人才的隊伍都是通過教育來實現的,教育關系著國家的發展,只有將教育水平提高,國家的經濟才能夠進步,但是現在我國的教育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應該重視教育,尤其是高職教育,將課程銜接做好,將教育改革的更好,讓教育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這樣的教育才能夠為社會上作出貢獻。
[1]張守祥.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的制度研究[J].教育研究,2012(07).
[2]呂江毅,劉敏杰."3+2"中高職教育銜接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11).
(作者單位:長春職業技術學校)
黃生龍(1964-),男,漢族,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學與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