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浩 ( 廣西財經學院 530000)
傳統圖案在造型設計中的應用
張浩( 廣西財經學院530000)
福壽平安,喜慶吉祥,是中華民族千古永恒的熱望和追求,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文化的沉淀,形成了類別豐富的具有吉祥寓意的紋樣,為造型設計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設計素材,對造型設計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傳統圖案如何與造型設計進行有效結合,對其發展方向進行研究,以更好的使傳統圖案應用到造型設計中,讓造型設計更具生命力,發揚光大我們的民族文化。
傳統圖案;造型設計;應用
傳統圖案指歷代流傳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藝術風格的圖案,可分為原始社會圖案、古典圖案、民間和民俗圖案、少數民族圖案。傳統圖案,是一種極具生命力的藝術表現形式,在遠古圖騰時期,遠古人類就開始有了對美的向往與追求,這種對美的追求,就顯現于巖畫、工具、器物、洞穴裝飾上,圖案內容包括太陽紋,可以驅逐黑暗,工具,可以打到更多獵物,狩獵場景,代表食物等。這些對生活的美好祝愿,以圖案的形式,在千百年來的傳承過程中,變得日趨美麗,可愛動人。不同時期,傳統吉祥圖案的發展,雖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發展的腳步從未停息,對人類文明史的發展過程,產生著深遠影響。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造型上設計,不僅僅是滿足基本的實用功能,還要滿足時代的審美需求,傳統圖案與造型設計的關系日趨緊密,無論是室內設計、景觀園林設計、產品造型設計還是視覺設計,都離不開中國傳統圖案。傳統圖案與造型設計,傳統圖案讓造型設計更具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造型設計賦予了傳統圖案新的生命力,讓傳統圖案的生命得以延續,只有二者有效結合,才能發揚光大中國的傳統文化。
作品《福祿》是筆者2011年的設計作品,以“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設計主題,在設計初期,對中國傳統圖案,進行了大量實地調研和前期素材搜集。作品以燭光紙為材料呈現最終效果,可作為文化廣場的主題雕塑,也可作為室內工藝品進行陳設裝飾。
作品采用“葫蘆”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載體,葫蘆本身造型優美,也是中華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生活中人們常將它掛于門口,用以招寶辟邪。葫蘆的籽很多,而且枝蔓茂盛,“葫蘆”和“福、祿”諧音,所以人們經常用葫蘆來寓意生活多福、多祿,人丁興旺(“多籽”同“多子”)。作為吉祥物和觀賞品,千百年來它都深受人們喜愛和珍藏。葫蘆外形上看是由兩個球體組成,象征著和諧美滿,符合設計的主題。
《福祿》通身由八十六個面組成,“八”和“六”是中國的吉祥數字,運用的裝飾紋樣有回紋、卷草紋、古錢紋、獅紋、字體裝飾等大量中國傳統圖案紋樣進行裝飾,元素中有六種“壽”字的變體,寓意祖國萬壽無疆。葫蘆外觀玲瓏剔透、造型優美、做工精致,不失為一件藝術佳品(如圖1)。
《通壽橋》是筆者于2010年初設計的一款概念橋,同樣是以“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設計的主題,本作品的設計主題為:“關愛老年人健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關愛老年人的健康,已經成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橋,是一種跨越障礙物的“通道”,本作品取名“通壽橋”意指讓老人更健康更長壽,即讓老人通向長壽、通向長壽久久之通道。橋的設計,運用了回紋、壽字等中國傳統圖案,其中橋的欄桿上大量運用“壽”字紋進行裝飾,左右兩側的每排欄桿上,二十九個圓形的“壽”字,“圓壽”即,無疾而終。“二十九”阿拉伯數字為“29”由“2”和“9”兩個數字組成,“2”即,兩個 “9” 音同“久”,即“久久”,讓老年人無疾而終,通向長壽久久。橋身為弧形,圓心角為86度,“8”代表發財,“6”代表六六大順,均為中國的傳統吉祥數字(如圖2)。
《福壽康寧》家具創作于2009年,內由“五福捧壽”六邊形桌子,外由六把“壽”字靠背椅組成,桌子的“福”和椅子的“壽”內外呼應,即“福壽康寧”。五福捧壽是在漢族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圖案,由圍著五只蝙蝠的壽字,或者桃子所組成,筆者在此利用諧音,將五只蝙蝠改為五個篆體的福字,中間是一個壽字,合意為五福捧壽,寓意吉祥,造型優美。桌子的輪廓是正六邊形,外圍可放置六把椅子,寓意六六大順(如圖3)。
2009年夏筆者在廣東順德參觀寶林寺的時候,看到寺廟佛像前面放置貢品的桌子非常漂亮,頓時很有創作欲望,創作構思和圖紙于次年得以完成,平時忙于工作,閑余時間不多,直到2014年才將最終的作品呈現出來,實屬不易。作品大量運用了中國傳統圖案紋樣進行裝飾,如卷草紋、獅紋等(如圖4)。
中國傳統圖案,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明,除了具有審美價值,更具有文化內涵,它為造型設計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好素材,讓造型設計更具深度和文化內涵,在造型設計過程中,也使傳統圖案得以傳承和延續。對于傳統圖案,我們應該深入挖掘,讓它在造型設計領域發揮更大作用。傳統圖案在造型設計的應用過程中,不應停留在形式上,更應該體現為其深邃的文化內涵上。傳統圖案的設計與運用,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一起努力,讓我們把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