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曉芳
(貴州省貴陽市花溪第五中學 貴州 貴陽 550000)
中英文化在中學英語教學英漢翻譯中的作用
尚曉芳
(貴州省貴陽市花溪第五中學 貴州 貴陽 550000)
語言是人類社會進行交際的重要工具,是文化的承載體,文化culture一詞含義極廣泛。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翻譯是把一種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意義用另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美國一著名翻譯理論家指出,“翻譯是兩種文化之間交流”。對于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重要。因為詞語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
英漢這兩種文化各具特色,大相徑庭的語言,其表達方式與文化習慣存在著一定差異。英國是島國,而漢民族生活在亞洲大陸。因此英語中的習語常常涉及水和船,而漢語卻離不開土。如形容花錢大手大腳,英語spend money like water(花錢如水),漢語則為“揮金如土”;形容某人威力無比,英語為turn the tide(旋轉潮流),漢語為“扭轉乾坤”。
詞匯概念的差異:即詞的認知意義或指稱意義,是在語言交際中所表達出來的詞語的最基本的意義。有些英文詞在漢語中是找不到對應詞的。
宗教信仰方面的差異:西方人信上帝,中國人信菩薩、信“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爺,因此中國人說“菩薩保佑”,“借花獻佛”,“閑時不燒香,臨急抱佛腳”等;西方人則說god blessyou(上帝為我們祝福);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幫助自助的人)等說法;中國人說“天知道”,西方人則說god knows(上帝才知道)。因生存環境的差異而造成的文化差異反映在漢語中的“開門見山”和英語中的“to rest on one’s oars(暫時歇一寫),all at sea(不知所措)及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奮力圖存)等。
以下就英漢中的顏色和動物詞匯為主對英漢文化的差異進行探索。
1.1 顏色詞匯
無論是英語,還是漢語,表達色彩的詞語都豐富多彩。這當中,有些色彩的涵義是相同的,有些是相異的,還有些則出現錯位的現象。
1.1 意義的變化
(1)白色(white)在漢語和英語的聯想意義中都有純潔和清白的意思,但也有一些含義上的不同。如:在漢民族文化中,白色與死亡、喪事相聯系,如:“紅白喜事”中的“白”指喪事(funeral),表示哀悼,但在英語文化中,white表示幸福和純潔,如新娘在婚禮上穿白色禮服,代表愛情的純潔和婚姻的貞潔。此外,英語中的white有時表達的含義與漢語中的“白色”沒有什么關系。
(2)藍色(blue)在漢語中的引申意義較少,而在英語中blue是一個含義十分豐富的顏色詞,常用來喻指人的“情緒低落”,“憂郁的”,如blue mood(沮喪的),a blue Monday(倒霉的星期一)。另外,blue在英語中有時用來指“黃色的”“下流的”。
1.1.2 顏色詞在英漢對翻譯中的錯位
不同語言間的顏色詞有各自不同的顏色意義,在英漢對譯中有時就不一定有對應的等值詞。在對譯中有時還有錯位的現象。如:black tea(紅茶),brown sugar(紅糖),brown bread(黑面包),purple wine(紅葡萄酒),blue films(黃色電影),green-eyed(“眼紅”即“嫉妒”)。
1.2 動物詞匯
1.2.1 同一動物在中英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內涵
由于中西方人們生活的生態環境有所不同,兩地人民從不同角度去認識動物,賦予它們不同的文化內涵。英漢習俗差異最典型的莫過于對狗這種動物的態度上。漢語中與狗有關的習語含貶義,如“狐朋狗友”, “狗急跳墻”等等。而在西方國家狗被認為是人最忠實的朋友,如果有人對你說“you are lucky dog”(你是幸運的狗)或“every dog has his day”(每只狗都有他的天地),千萬別認為他是在罵你。
又如:在中國文化中,龍象征著吉祥、權威、高貴和繁榮,如:龍騰虎躍,龍飛鳳舞,龍鳳呈祥,生龍活虎等,都展現了龍在漢文化中的內涵。而在西方文化中,人們都人為dragon(龍)是邪惡的代表,惡魔的化身,圣經中稱撒旦為dragon。中英文化的差異使同一動物有不同的內涵,給人們帶來的聯想截然不同。人們若想用英語表達漢語中的“龍”這一概念,最好將其譯成“the Chinese dragon”。而“亞洲四小龍”則宜譯成“Asian four tigers”,而不是“Asian four dragons”,以免引起誤解。
1.2.2 同一動物在中英文化中具有一致的文化內涵
如中英文中都用狐貍來形容人狡猾,奸詐,兩中語言中都有類似的說法as cunning as a fox(像狐貍一樣狡猾),還有蜜蜂,在英漢中都是“忙碌、勤勞“的象征,因此也就有as busy as a bee(象蜜蜂般忙碌)。英語中用as timid as a rabbit(兔),雖然所用的動物詞不同,但表達的意思是相同的。兩者都用來形容“膽小”。
由于任何兩種語言文化都不可能完全對等,因此語言的使用一定得遵循文化規則。原文的形象意義在譯入語中可能會找不到對應或者沒有相同的形象,或者雖然形象相同,卻存在較大差異,這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形象的隱含意義的準確傳達,可譯出其隱含意義。
我們先來看看文化意義上的差異。文化意義指附加在詞項的概念意義上的意義。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詩云:“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如果將其中的“白屋”譯成“white house”,就變成了美國的“白宮”了;杜牧《譴懷》詩云:“十年一覺楊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如果將其中的“青樓”譯成“green house”,就變成了養殖花草的溫室了。
總之,我們應該在文化研究的特定環境下來考察翻譯,即對文化以及語言的“外層”與“內層”結構進行研究,如能對英漢翻譯過程中的文化差異理解透徹,將使我們的翻譯更加準確和完善。
G633
A
1672-5832(2016)01-01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