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軍
(貴州省威寧縣黑石頭鎮青山小學 貴州 威寧 553100)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趙 軍
(貴州省威寧縣黑石頭鎮青山小學 貴州 威寧 553100)
閱讀是人獲得知識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閱讀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積累,開闊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想象力,改善我們的思維品質,提升我們的創造能力;閱讀可以開啟我們的心靈之窗,塑造我們的靈魂,引導我們積極向上,涵養我們的精神;閱讀可以豐富我們的情感,使我們更富于人性,更懂得求真、為善和審美。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可見培養閱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這樣,不能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詞匯、說話、朗讀、概括、思維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淺見。
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展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閱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并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里?重點應引導學生說,也就口頭運用。
2.1 指導預習,教方法
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
學生剛上三年級,不會預習,我就把預習拿入課堂,集中上好預習指導課,教給學生預習方法:①讀熟課文,要求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②邊讀邊想,讀后能比較準確地回答出課文的主要內容;③要借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如在教學《玩出了名堂》一課時,讓學生按上述預習方法,學習課文,當學生熟讀課文,說出課文主要內容,并借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把不理解的句子劃上記號以后,再讓學生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預習的方法和步驟。這樣,在課堂上指導三、四篇課文,學生就基本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
隨著閱讀訓練項目的進行,預習要求也相應提高,在上述訓練的基礎上,再給學生布置方向性預習提綱,讓學生有所遵循,使預習由扶向放過渡。學生課前做了充分預習,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為大量閱讀創造了條件,而且學生通過預習,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提高了自學能力,使閱讀起步訓練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2.2 上好精讀課,教學法
集中識字后的閱讀教是按單元分組的形式編寫的。教學時,要抓住本單元本組的訓練重點,以精讀帶略讀,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有重點地有計劃地訓練學生,逐步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讀課,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閱讀教學的關鍵在于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構建閱讀知識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敏銳的直覺,引導學生通過發現所學文章中的突破點、爆炸點,并點燃導火索,驚起學生心中的波瀾,深深地吸引學生。何為突破點、爆炸點呢?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存在疑惑或者好奇之處。問題一旦解決,又能再一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多種方式、手段,通過圖片、音像等教學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力。若能巧設質疑,不但能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為學生巧設質疑,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給學生以思維上的啟迪;觸發學生思維的靈感,為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創造有利條件。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主要表現在:一是語文教師要塑造較完美的自身形象——語言美、道德美、行為美、儀表美。注意讓學生從教師的良好修養中感受美、接受美、啟迪美,從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二是教師范讀和教師指導下的學生朗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途徑。語文教師有表情的范讀能把抽象的文字變成形象的語言,并通過語氣的輕重緩急,語調的強弱高低,節奏的長短快慢,將課文所表現的愛憎感情直接傳遞給學生,把學生帶到課文所創設的意境中去。
學生對閱讀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動力,才能將教師的“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學生有了課外閱讀興趣,就會努力尋求閱讀機會,從中獲得閱讀滿足,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最近讀書給自己帶來的樂趣;有時教師還可以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筆者認為,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知識廣博愛讀書的人,讀書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師在課堂上的妙語連珠旁征博引常常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閱讀的欲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幫助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制訂個人讀書計劃,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學生讀書計劃落實的情況,適當舉辦讀書之類的活動,如讓同學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讀的一本書或介紹書中喜歡的一個人物;有時讓學生朗頌一篇自己喜歡的文章……我想,到那時,同學們會沉浸在書海中,一起分享閱讀的快樂。從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培養閱讀能力要善于啟發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盡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
總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去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會得到逐步提高。
G62
A
1672-5832(2016)01-02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