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真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現狀及提升途徑探析
鐘 真
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途徑進行新的探索。
高職 旅游管理 職業能力
職業能力可以定義為個體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在特定的職業活動或情境中進行類化遷移與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職業任務的能力。職業能力主要包含三方面基本要素:一是為了勝任一種具體職業而必須要具備的能力,表現為任職資格;二是指在步入職場之后表現的職業素質;三是開始職業生涯之后具備的職業生涯管理能力。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是指職業角色成功地從事旅游管理相關崗位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質的綜合,它由職業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構成。
(一)職業知識與實際需求的差距
職業能力可從職業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三方面來考察,目前高職院校往往在強調專業學生能力的同時,卻忽略了職業知識的教育。而職業知識是影響職業能力提高的最基本因素,沒有扎實的職業知識作為基礎,學生很難掌握不斷變化的職業技能,職業能力的培養從何說起?結果學生的職業能力自然就達不到旅游企業要求。
(二)職業技能與企業需求的差距
目前,高職院校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都非常看重,很多院校根據專業實踐的需求,加大投資的力度建設校內實訓室、校外實訓基地等,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希望通過校內外實訓基地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盡管如此,學生對于知識的實踐并沒有直接應用到現實的崗位上,而是不斷地在模擬實踐、虛擬實踐,最終導致學生所掌握的職業技能和企業需求的職業技能相差甚遠。
(三)職業素養與企業需求的差距
從現在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狀況來看,我們培養的學生缺乏旅游管理職業素養,尤其是道德素養和人文素養,無法適應旅游類工作的實際需要,在競爭中經常處于不利之勢,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往往無法順利實現對口就業。這與整個社會崇尚學歷,要求高素質人才的趨勢有關,但是最主要的還是我們在人才培養方面沒有形成特色,還存在諸多問題,無法形成競爭力。
(一)改革高職教育課程體系
很多發達國家都把處理人際關系、獨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對未來職業的適應力等列為課程的核心內容,而我國部分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還停留在培養職業技能的層面,一方面是部分學校或老師缺乏培養學生職業素質意識,另一方面是職業技能的轉變是有形的,而職業素質的提高是無形的,所以職業素質培養在課程設置、內容設置、教學方法的應用上要比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培養困難得多。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應圍繞為旅游企業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定位,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以職業技能和知識結構為基礎,構建培養職業素質的“柔性模塊”課程體系,把培養學生服務意識、工作熱情、創新精神、團隊精神、心理素質、未來職業發展規劃的內容融入到課程和教學計劃中,真正做到“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的培養融為一體,培養出企業歡迎、社會需要的復合型、實用型高職人才。
(二)強化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習能力
在教學中,通過理念的灌輸使學生逐步學會以敏銳的眼光去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使學生的學習方式變為創新型學習。在追求客觀事物普遍真理的同時,使學生學會反思、學會質疑、學會批判,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對待學習、工作、生活中的每件事。
(三)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
目前,旅游管理專業高職生的實踐學習,僅僅停留在基本層面(如賓館前臺、客房的服務工作,旅行社的導游工作),這樣不僅使學生在心理方面產生轉行的念頭,還無法將所學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應該根據自身條件,盡量向旅游行業的管理層靠攏。基礎性的實踐工作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進行,在教學實習中,應盡量安排學生與旅游企業或者旅游行政單位的管理層接觸。同時,縮短學生基礎性實踐的時間,適當安排管理性實踐的時間,真正做到學有所用。
(四)強化學生人際禮儀交往的培訓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意識到禮儀規范的重要性,從內心深處自發學習旅游禮儀及交往行為規范,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過失;其次,培育學生的服務氣質,良好的氣質對于服務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正面作用,主要教授學生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等細節過程;最后,要求學生樹立尊重他人,服務為先的職業意識,學會忍耐,在實踐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養成良好的職業禮儀習慣。
[1]楊京波.職業能力可持續發展導向的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范式構建路徑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11).
[2]王欽安.基于崗位需求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職業能力構建與培養[J].滁州學院學報,2015(02).
(作者單位: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鐘真(1980-),女,湖南長沙人,教育學碩士,管理學講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茶藝及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