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雯雯
淺析自媒體時代職校學生網絡道德行為失范的成因及對策
曹雯雯
生活在這個自媒體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是傳話筒、麥克風,微博、微信、QQ等通信工具對職校學生的生活方式、娛樂方式以及學習方式等多方面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由于網絡本身具有開放性、虛擬性、隱蔽性、交互性等特點,加上職校生自身存在文化水平不高、辨別是非能力較差、網絡道德建設比較滯后、價值觀念模糊不清、法制觀念不強等問題,導致了職校學生網絡道德行為失范隨處可見。要規范職校生的網絡行為,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齊抓共管,建立健全完整的網絡信息安全體系和網絡規范監督機制,學校要進行網絡道德行為規范化教育,開展倡導網絡道德行為自律的實踐活動,培養職校學生養成良好的網絡道德行為習慣,防微杜漸,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自覺抵制低級趣味,爭當網絡文明人,共同維護文明有序的網絡環境。
自媒體時代 大學生 網絡道德 失范 原因 對策
自媒體時代是以電子化、現代化、信息化技術手段,通過個人傳播的方式,向特定的個人或者不特定的群體傳遞各種網絡信息。這種網絡信息傳播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播群體不特定,傳播方式多樣的特征,每個人都可以是新聞的制造者、傳播者,只需要輕輕點擊鼠標或者滑動手機,就能在自媒體平臺如微信、微博、百度官方貼吧、天涯論壇等網絡社區,把自己想要傳遞的各種信息短時間、大范圍的傳播出去,引起大家的關注。職校學生幾乎都是網民,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辨別是非能力差等原因,他們的網絡道德行為失范現象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加強職校學生網絡道德行為規范,是自媒體時代學校和社會需要共同努力的重要內容。
一是沉溺于網絡游戲不能自拔,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有的學生為了玩游戲甚至逃課、徹夜不歸,長期在網吧逗留對其身心健康都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二是網絡語言隨意,不負責任,在網上隨意發表惡意評論、參與網絡人肉搜索、造謠謾罵等;三是隨意傳播各種虛假信息,雖然可能出發點沒有惡意,但是在沒有噢了解清楚事實的情況下就隨意傳播虛假信息,造成了不良影響;四是破壞網絡安全和秩序,通過非法手段盜取他人的賬號密碼,侵犯了個人隱私等。
造成職校學生網絡道德行為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現狀來看,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職校學生正處在價值觀養成時期,對于善惡美丑缺乏足夠的鑒別能力。學生本身不愿受束縛,追求自認為的“自由”,受外部環境和社會某些落后觀念的影響,不自覺地向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靠攏,最終影響了健康價值觀念的形成;二是自媒體網絡時代有著相對封閉的隱私空間,職校學生法制觀念淡薄,認為在網絡上隨意發表言論,隨心所欲的行為完全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約束的,躲在媒體后面發表言論,無須與其他網民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在某種意義上更滋長了他們不負責任的心態。相當一部分網絡行為失范的學生目的是在網絡上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引起其他人的關注,盲目跟風,也想成為當下新潮的“網紅”,對于這種言論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觀念則沒有充分考慮;三是自媒體網絡環境復雜,魚龍混雜,一些媒體對熱點新聞帶有個人傾向主義的報道容易把學生引入歧途。比如前一段時間,個別網絡對校園暴力別有用心的報道,不僅沒有讓學生受到教育,反而讓他們形成了相互斗狠,模仿暴力的不良風氣。從這種意義上來講,職校學生網絡道德行為失范與一些責任心不強的媒體有較大關系。
首先,自媒體是當前盛行的一種媒介,存在即合理,不能只看到陰影的一面,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自媒體是加強職校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前提。要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媒體對職校學生的正面影響,注重媒體的宣傳角度,把好關,著重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職校學生做一名合格的網民,自覺遵守網絡行為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
其次,要加強職校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社會意識,做好網絡實名認證,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言論和行為負責,不能讓自媒體網絡成為無人監管的灰色地帶。
再次,要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規范職校學生在自媒體網絡時代的行為。這就需要學校、社會及有關部門共同努力,學校注重教育引導,社會注重營造和諧健康的外部環境,相關職能部門出臺規章制度來約束職校學生的行為。讓學生明白在自媒體網絡時代,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哪些事情是堅決不能逾越的雷區。
最后,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和實踐,讓真、善、美趕走假、惡、丑,號召全社會公民共同參與,讓正能量和正面宣傳占領自媒體網絡的輿論高地。
[1]陳瀟瀟,肖莎.手機媒體對中職生精神生活的影響調查研究[A].”決策論壇——管理決策模式應用與分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6
[2]檀傳寶等撰稿.網絡環境與青少年德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壇中等專業學校)
本文系江蘇開放大學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十二五”規劃課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