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禮
高職投資與理財專業教學改革路徑探索
彭 禮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的財富水平不斷提高,引發投資與理財的需求日趨旺盛。在這樣的新形勢下,高職投資與理財專業的教學也必須進行新的改革,以迎合行業對從業人才的要求。本文在充分分析高職投資與理財專業教學現狀與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改革路徑的建議,希望能為高職該專業的建設提供一些參考。
高職 投資與理財 教學改革
(一)忽視實踐教學
投資與理財專業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企業對于該專業人才的評價標準主要在于其實際操作的能力與水平。而很多學校由于教學理念的滯后和教學條件的制約等原因,過于偏重知識講授而忽視實踐教學,其后果就是學生只會照本宣科,紙上談兵,毫無從業能力,造成其就業困難。忽視實踐教學主要體現在實踐教學課時少于理論教學課時、工學結合理念的缺失、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不足等方面。
(二)教師缺乏指導實踐能力
在專業教學中教師扮演引領者的角色,對于教學效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然而,由于很多高職院校開辦投資與理財專業的時間不長,師資隊伍的總體水平不高。很多專業教師是從財會類、金融類專業調配過來的,他們不是科班出身,專業理論基礎并不十分扎實。同時由于自身實踐經歷的缺乏,不了解行業發展的現狀與動態,年輕教師又大多是從校門到校門,沒有企業工作經驗,同樣缺乏實踐教學的指導能力。
(三)課程設置及教材選用與市場要求脫節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投資與理財專業的課程設置仍然以學科為中心,參照本科設置了很多的理論性課程,缺乏對接從業需求的實用性課程。比如,投資與理財工作離不開市場營銷的理念、知識與方法,但是很多學校卻沒有將市場營銷納入課程體系當中。另外在教材選用方面,很多教材內容體系陳舊,僅停留于理論闡述方面,沒有結合投資與理財實際工作過程和項目任務重新構建教學內容體系。
(四)教學方法單一
由于很多教師執著于過時的教學觀念和故步自封的教學態度,很多高職投資與理財專業教學依舊采用機械式的講授法,忽視了多元化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更談不上學以致用。
(五)輕視素質教育,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薄弱
高職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學生要順利就業,一方面需要較強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也需要擁有較強的綜合素質,比如創新精神、集體意識、社會責任感、自我學習能力、職業道德等等,這些不僅決定了學生能否迅速走進和融入社會,也制約了學生整個職業生涯當中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和廣度。而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片面強調專業能力培養,而忽視了素質教育,不利于學生的終生可持續發展。
(一)整合課程,重構課程體系
投資與理財所涉及到的知識和技能比較多,我們完全可以在全面分析其所對應崗位的工作過程的基礎上,根據市場和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提煉出學生需要具備的各項能力,再以此為依據重新規劃專業課程體系。
(二)強化技能,構建實踐課程體系
要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的培養,構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核心的軟硬件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要重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將實踐教學分為課內實訓、校內集中實訓和校外頂崗實習三部分,優化實踐教學條件和場地設備,并確立相關的制度,做好保障措施。在時間安排上,大幅度增加實踐教學課時量,同時打破以往固定的學期制教學,推行多學期分段式的教學,通過實踐——學習——實踐的循環往復和螺旋推進,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將來勝任崗位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突出創新的拓展教育
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所以,高職投資與理財專業要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拓展教育,如在課程設置上,可適當開設商務禮儀、演講與口才、戶外拓展訓練、大學生創業指導、法制與道德等課程,還可適當舉辦一些投資技能競賽和開辦模擬投資工作室等等,多形式多渠道的促進學生團隊協作、口頭表達、開拓創新、守法有德乃至于吃苦耐勞、身心健康等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四)融工作于學習過程的情景設計教學模式
在具體的專業課程教學當中,要時刻瞄準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總目標,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法各方面都要服務于這個目標。尤其是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應該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項目任務為驅動,設計高度仿真的教學情境,結合實際工作案例和國內外典型事件,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學。通過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與實踐,讓學生真正了解崗位工作內容和方法技巧,并通過親身體驗積累從業經驗,從而實現畢業與就業的無縫對接。
[1]張燕.高職院校投資理財專業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新課程(下),2015(04).
[2]謝新芳.高職院校投資理財人才素質培養的探索[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3(07).
(作者單位: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彭禮(1983-),男,湖南長沙人,管理學碩士,經濟學講師,研究方向:經濟學、管理學、投資與理財專業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