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前
(特種作戰學院軍事體育理論教研室,廣東廣州510500)
●軍事訓練傷防護
五公里武裝越野訓練傷病調查
王向前
(特種作戰學院軍事體育理論教研室,廣東廣州510500)
為了有效降低五公里武裝越野訓練傷病的發生率,選取某學院×××名學員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對五公里武裝越野訓練的傷病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傷病對訓練的影響大,對官兵的健康影響大,因為傷病缺訓占傷病人數的37.3%,占總調查人數的18.2%;痊愈占損傷人數的42.6%;轉慢性人屬占57.4%。傷病發生率發生了新的變化,腰肌勞損的發生率16.4%高居第一位。
五公里;越野;訓練傷
五公里武裝越野是軍事體育訓練的重要內容,也是傷病率較高的訓練課目。從國內外文獻看,雖然進行了對五公里越野訓練傷病的一般描述性研究,但是缺乏全面、系統性研究,沒有提出有效預防對策,這也是直到今日五公里越野傷病發生率依然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較高的訓練傷病發生率,嚴重影響了正常軍事訓練的開展。為大力開展科學化軍事體育訓練,減少訓練傷病,有必要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從獨特的視角對五公里越野訓練傷病進行全面的調查,也為尋找損傷因素和制定預防措施打下基礎。
1.1 研究對象
選取某學院×××名學員為研究對象,均來自特種作戰部隊,在院培訓7~10個月。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s)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s)
年齡(y)兵齡(y)身高(cm)體重(kg)22.0±2.61.6±1.3174.2±5.568.9±9.0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
依據原總后勤部衛生部制定的《軍事訓練傷診斷標準及防治原則》自編問卷對研究對象進行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一般情況、既往傷病史及體育鍛煉情況、參加軍事體育訓練情況、受傷診治情況、損傷情況、受傷時情況及原因、傷前自我感覺等7個方面的內容。選取20名研究對象一周后重測,經檢驗可靠性系數r=0.91。請7名專家分別對問卷的結構和內容兩方面對問卷進行賦值打分,其中對結構一致認可。內容均分為2.67(最高分3分),并用SPSS檢驗了專家賦值的內部一致性,其Cronbach′s Alpha為0.72。
調查時,研究人員、醫生均到場講解指導,發放并回收問卷×××份,全部有效。調查時段為2015年1月(含)之前的一年時間內。雖然研究人員盡力對調查問卷中傷病人員進行談話篩選排除,但仍不能避免病例中的傷病僅在調查時段的一年內發生和僅五公里越野訓練導致。
1.2.2 數據分析
由SPSS21.0統計軟件對采集數據進行處理。主要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Pearson卡方檢驗等。
2.1 傷病發生總體情況
2.1.1 傷病發生的階段

表2 各階段訓練傷病發生占比(%)
從表2看出,考核前強化訓練階段損傷發生最高,其次是新兵入伍訓練階段,在軍事體育教學訓練階段損傷發生僅占9%。提示我們,在考核前強化訓練階段,可能由于五公里訓練過于集中而休息不夠,過度疲勞導致損傷高發。在新兵入伍階段由于多數新兵年齡小,入伍前缺乏鍛煉,加上在訓練中不注意遵循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導致傷病發生較多。
2.1.2 傷病對訓練的影響
調查顯示,共有5人住院,分別住院1天、2天、11天、12天和25天,住院的原因有4例疲勞性骨折和1例椎間盤突出。因為傷病,缺訓占傷病人數的37.3%,占總調查人數的18.2%。最短缺訓2天,最長缺訓75天。1人因椎間盤突出缺訓75天,4人因疲勞性骨折分別缺訓45~70天。缺訓20~40天之間多因跖骨疲勞性骨折、半月板損傷、膝關節疼痛、急性腰扭傷和前腳掌痛等。缺訓2~15天多與疲勞性骨膜炎、膝外側痛、半月板損傷、踝關節扭傷、過渡訓練和運動性暈厥等有關。而更多的疲勞性骨膜炎、前腳掌痛、跟骨痛、踝關節扭傷、膝外側疼痛、慢性腰肌勞損等患者并沒有缺訓。

表3 傷病對訓練的影響(%)
根據表3可以看出,傷病對部隊正常開展訓練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如何預防訓練中的傷病必須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
2.1.3 治療效果
調查發現,痊愈的只占損傷人數的42.6%,轉慢性占57.4%。可見傷病對人的影響非常大,一旦發生傷病,如腰部肌肉損傷、膝關節損傷、小腿疲勞性骨膜炎,治療不當很容易轉為慢性損傷,從而給患者帶來持久的影響。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傷病發生后,治療效果有待加強。需要注意的是,轉慢性案例里面也包含了本次調查中本來就是慢性損傷的病例。
2.2 不同肢體部位損傷分布
2.2.1 損傷部位的分布

表4 不同身體部位損傷發生率(%)
這里的損傷發生率是指損傷的例數與總調查對象的比值(下同)。需要說明的是,表4不同身體部位損傷發生率中,各個部位的損傷包括了擦傷和挫傷。在下文各個身體部位損傷里并沒有包括擦傷和挫傷,而是在將擦傷和挫傷單獨列出。
從表4看出,發生率最高的是腰背部,其次是足和踝關節、小腿損傷、膝關節、大腿和髖關節,身體其他部位損傷主要是擦傷和挫傷發生率最少。下肢合計損傷發生率73.0%。
2.2.2 足和踝關節損傷情況

表5 足和踝關節損傷情況(%)
從表5可以看出,在足和踝關節損傷里,前腳掌痛發生率最高,與腳跟痛和跖骨疲勞性骨折合計49.9%。以上三種情況均與鞋底硬度、場地硬度有較大關系。
2.2.3 小腿損傷情況

表6 小腿損傷情況(%)
從表6小腿損傷情況可以看出,小腿疲勞性骨折和小腿疲勞性骨膜炎兩項合計17.2%。小腿疲勞性骨膜炎在小腿損傷高達72.9%,是下肢損傷的主要方式。小腿疲勞性骨膜炎和疲勞性骨折產生的原因相似,主要癥狀是患部疼痛,特別是跑步時疼痛加劇并伴有灼熱感,所以會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并由此對五公里跑的訓練產生厭惡和恐懼感,嚴重影響了五公里跑的訓練。
2.2.4 膝關節損傷情況

表7 膝關節損傷情況(%)
從表7膝關節損傷情況可以看出,膝關節外側疼痛(髂脛束摩擦綜合癥)占膝關節損傷總數的百分比最高。長跑時膝關節通常是屈曲約20°,這使得髂脛束最容易受到與股骨外上踝的摩擦影響,所以長跑是髂脛束摩擦綜合癥多發的一個項目。長跑使髂脛束緊張,如果跑后放松不夠,加上跑前的準備活動對髂脛束的拉伸也不充分,會導致髂脛束和股骨外側髁的摩擦加劇。如果髖部外展肌肉無力,在跑步的著地過程中,股骨的外展肌不能有效與內收肌相對抗,此時會代償性的增加髂脛束張力來對抗內收肌,使摩擦加劇。
半月板損傷發生率也較高。一般來講,半月板損傷常見多發于球類和體操項目中,跑步項目中并不多見。而本研究調查對象此中損傷高發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和其他訓練項目相關,另一方面和負重、場地較硬和鞋子的緩沖差導致了膝關節受到較大的沖擊力有較大關系。
2.2.5 大腿和髖關節損傷情況

表8 大腿和髖關節損傷情況(%)
從表8可以看出,大腿和髖關節損傷合計損傷發生率只有5.8%。較低的損傷發生率原因在于五公里跑需要的肌肉力量相對較小,而大腿前后肌肉都屬大肌肉群,其力量相對較大,所以綜合來看損傷的發生率較小。
2.2.6 腰背部損傷情況

表9 腰背部損傷情況(%)
從表9可以看出,慢性腰肌勞損損傷發生率最高,其次是下腰痛發生率。下腰痛是指由于腰、骶、尾椎周圍的軟組織損傷而引起的以下背、腰骶、臀部疼痛為主要癥狀的綜合征,訓練性下腰痛不是單一的疾病,而是一系列癥狀的綜合征,包括了腰部肌纖維組織炎、腰扭傷、腰椎間盤突出癥和隱性脊柱裂[1]。為了研究和調查的方便,此處下腰痛僅指腰骶尾部的疼痛。其主要原因有腰部軟組織外傷、扭傷、勞損和炎癥等。其中體位姿勢不良、用力過多、負荷過度是其誘發因素。慢性腰肌勞損也會引起下腰痛,而部分的下腰痛也會轉為慢性腰肌勞損。
在五公里損傷相關文獻中沒有發現如此高的慢性腰肌勞損發生率,在運動員無負重的長跑訓練中也沒有見到報道,我們懷疑是否和其他訓練關系較為密切。在引起慢性腰肌勞損的原因中,負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腰肌勞損是指腰部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的慢性損傷,其主要病理變化是肌纖維組織的非特異性炎性改變,多發于L2~L4棘突水平的腰肌部位與兩側骶骼關節部之間的三角地帶[2]。根據調查,負重是導致下腰痛的一個重要原因。
2.3 五公里傷病排序
為了考察不同損傷在五公里武裝越野訓練中的分布,筆者將發生率在3%以上的訓練傷和運動性病癥進行排序。排第1至第9的分別是慢性腰肌勞損16.40%、小腿疲勞性骨膜炎15.70%、過度訓練11.30%、前腳掌痛8.0%、踝關節扭傷6.6%、運動性腹痛6.6%、膝關節外側疼痛(髂脛束摩擦綜合癥)5.8%、下腰痛5.5%、半月板損傷4.7%。
3.1 傷病對訓練的影響大
因為傷病,缺訓人數占傷病人數的37.3%,占總調查人數的18.2%。最短缺訓2天,最長缺訓75天。發生傷病后,能夠正常訓練的只占損傷總人數的18.7%,減量訓練占30.6%,部分停訓占13.4%,完全停訓占37.3%。
3.2 傷病對官兵的健康影響大
痊愈的只占損傷人數的42.6%。轉慢性占57.4%。傷病對人的影響非常大,一旦發生傷病,諸如腰部肌肉損傷、膝關節損傷、小腿疲勞性骨膜炎,治療不當很容易轉為慢性損傷,從而給患者帶來持久的影響。
3.3 傷病發生率發生了新的變化
在以前調查損傷和相關文獻中,下肢疲勞性骨膜炎的發生率是最高的[3],而本研究調研結果顯示,腰肌勞損的發生率16.4%高居第一位;其次是小腿疲勞性骨膜炎15.70%、過度訓練11.30%等。
[1]劉漢學.訓練傷病防治[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49.
[2]衛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骨傷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R].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197.
[3]王向前,陳揚.5 km越野訓練運動系統損傷調查與分析[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10:29(2)112—115.
Investigaiton of Five Kilometer Armed Cross-country Injuries
WANG Xiang-qia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Military Sport Theory,Special Operations Academy,Guangzhou 510500,China)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juries in five km armed cross-country training effectively and scientifically,Our college of×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re selected,with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rie and investigation,the injury situation of five km armed cross-country training was investigated.Results:The impact of injury on training is great,and the health of the military personnel is greatly affected.Because of injury,37.3%of the number of patients in lack of training,Accounted for 18.2% of the total number of survey.42.6%of the number of injuries is healed.Chronic accounted for 57.4%.The injury incidence rate of the new changes,the incidence of lumbar muscle strain is 16.4%,ranking first.
five km running;cross-country training;training injury
G872
A
1671-1300(2016)03-0050-04
2016-03-01
王向前(1975—),男,河南遂平人,講師。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