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寧 李華 蘇亞強
一、堅持實施六項司法內容公開的基本原則。實現司法公開,就要通過司法流程公開平臺的建設,對案件的立案、庭審、調解、宣判等過程依法向相關者和社會公眾進行公開,有效擴大司法公開的范圍,拓寬司法公開的渠道,提高司法的民主水平,規范各種司法行為,真正促進司法公正。因此,公安和檢察機關首先要做到立案的公開。案件一旦正式立案,就要把立案的條件、立案的流程以及訴訟費用的標準和風險提示等信息完整、快速、有效地向社會各界和當事人公開。
其次,審判機關要做到庭審的公開。要對案件庭審的過程進行有序的開放,實施有效的管理,通過人民陪審員和相關當事人等的旁聽以及媒體的報道,使便于公開的庭審進程公之于眾,提高公眾和媒體知情監督的便捷度。
再次,執行機關要進行執行的公開,除涉及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等法律禁止公開的信息外,其他所有的信息包括司法執行的依據、標準、規范、程序和執行全過程等細節都要向社會和當事人進行公開。要通過執行信息公開平臺的建設,進一步增強司法機關所采取的執行措施的透明度,有效實現當事人的勝訴權益,增進公眾對司法執行工作的理解,同時也為當事人隨時了解和查詢案件執行進展情況提供方便。
第四,要進行聽證的公開,在審判或執行的過程中,要為相關人員對涉及當事人或者案外人重大權益的案件進行聽證創造便利條件。
第五,要做到文書的公開,對當事人的訴辯意見和立案、審判等環節中證據采信的理由、事實的認定、適用法律的推理與解釋過程,要對相關人員和社會進行公布。必要時要通過裁判文書公開平臺的建設,進行裁判文書上網工作的推動,以進一步提高裁判文書的質量,強化裁判說理,有效提高司法工作者的司法技能和業務素養,使公眾對裁判文書的理解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和水平,增強司法裁判的權威性。
第六,要做到審務的公開,要讓公眾對法院工作的方針政策、各種規范性文件和審判指導意見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理解,要把非涉密司法統計的數據、相關分析報告以及重大案件的審判情況、重要的研究成果、重大的活動部署等向公眾公開。
二、增強服務意識,端正服務態度,依法實施主動公開、應申請公開和相關機構的開放。司法部門要積極主動地通過互聯網、新聞媒介、觸摸電子屏、微博、微信等形式將相關信息進行公示。對當事人或相關人員提出公開信息申請的,要依法按照程序將相關信息分批、分期逐步地進行公開。為了方便當事人和公眾進行參觀和咨詢,司法部門的相關機構要對公眾和社會進行開放。只有通過主動公開、應申請公開和相關機構的開放,才能從“想公開什么就公開什么”轉變為“想讓我們公開什么我們就應當依法公開什么”,才能從被動公開轉變為主動公開,從選擇性公開轉變為全面公開,從形式公開轉變為實質性的公開。
三、以現代高新技術為支撐,加大司法公開的力度和效度。要充分運用現代互聯網技術、高新通訊技術,完善硬件設備,建立數字化法庭,實現法庭的網絡全覆蓋,推動司法數據即時生成,進行資源共享互通,進一步加強司法機關的信息化建設。通過高新技術的支撐作用試點進行網上辦案,有效監督和管理相關的司法活動,有效實現司法公開范圍的擴大、司法公開渠道的拓寬和司法公開方式的創新,進一步形成內部公開透明的監督制約機制,使司法公開走上依靠科技支撐的“快車道”。
四、虛心接受輿論監督。司法活動要在法律法規、黨和國家政策以及工作性質允許的基礎上,借助媒體的傳播功能,大力推進司法公開。要通過司法宣傳能力的提高、司法宣傳力度的強化和司法宣傳制度的健全、完善,把執法辦案、司法公開和新聞宣傳工作三者進行有機的結合,嚴格貫徹落實新聞發布會制度、媒體記者采訪接待制度,制定翔實完備的新聞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弘揚司法正義的主旋律,傳遞司法公正的正能量,積極營造良好的司法公開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搭建司法公開的良性互動平臺。
五、完善各種考核機制,強化司法公開的措施保障。黨政主管領導要端正態度,強化對司法公開的思想重視,嚴格督促落實工作責任,把各項任務進行科學合理地分解,健全和完善考核評價和督促檢查機制,強化責任追究機制,推進舉報投訴機制,把崗位目標考核體系和業績考評體系統一起來,切實進行有效的督促檢查,做到獎懲嚴明,責任明確。
同時,要強化人大、政協等專門機構對各種司法活動的監督。司法部門必須積極主動地向人大報告工作,對人大代表的建言獻策和關注的案件要認真對待,對人大常委會轉交的群眾來信要高度重視,對政協委員的提案要認真處理和回復,自覺接受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監督,大力拓寬各種監督渠道,充分調動各種監督力量,切實把司法公開落到實處。
打造高素質的司法隊伍,推動司法公開能力建設。相關閉門要積極創造條件,強化司法隊伍的知識培訓和技能培訓,積極鼓勵司法人員進行學歷進修、業務進修和道德錘煉,全面提高司法人員在庭審方面的駕馭能力,在裁判文書方面的制作能力,在與媒體打交道的應變能力和信息化的應用水平,正確引導媒體對司法活動進行實事求是的監督和報道,切實提高司法人員的職業修養和司法能力,有效提升司法的公信力,推動司法公開工作走向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