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欣
摘 要:隨著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強化技能訓練已成為職業教育的共識。會計實踐實訓教學是會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與專業理論教學相結合,改變單一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 關鍵詞:會計教學;實踐實訓;存在問題;對策
中等職業教育的特色在于要使學生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應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基于中職的培養目標,如何科學地組織實踐環節教學,就成為當前中等職業學校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根據我校會計教學的課程改革的目標和要求,結合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談談自己的認識。
會計專業實踐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會計實踐教學是會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就目前的會計實踐實訓教學,筆者個人認為還存在著以下問題:
實踐實訓教學安排在理論課程教學之后,與理論教學相脫節。如在《會計基礎》課程結束后,一般在一周內完成憑證填制、賬簿登記、試算平衡和簡易報表的編制這一系列工作。這種先理論后實踐的安排容易造成理論課枯燥乏味,實踐課繁瑣易錯,兩者之間形成一定的脫節。
會計實訓教學采用的手段過于單一。中職會計實踐實訓教學一般要求學生能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再根據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昀后根據賬簿資料完成會計報表的編制。這種慣用的實踐實訓模式能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會計核算技能,但沒有強調會計信息的分析和利用,而且對模擬的經濟業務進行核算,很多學生應付了事,使實踐效果大大降低,學校的培養目標難以較好完成。
師資結構單一?!半p師型”教師人才的比重不高。實踐能力不強。實踐實訓教學不同于一般的課堂理論教學,需要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指導教師。而目前會計實踐實訓指導教師大多數是由會計專業教師或者實驗員擔任,他們對于真實的經濟業務環境一般也未親身經歷,只能以理論知識來判斷具體經濟業務的處理,使得實訓教學仍脫離實踐,缺乏權威性。
會計專業實踐實訓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對策就目前會計專業實踐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加以改進:
注重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
隨著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強化技能訓練已成為職業教育的共識。中等職業學校的財會專業,主要培養面向基層企事業單位從事會計核算工作的人員,為了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后能盡快適應工作需要,要求學生必須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課堂教學是學生掌握技能,形成實踐能力的主渠道,這就要求教師在傳授會計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注意技能訓練的實施,做到理論與實踐并重。
在會計教學中,教師應在講授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提供相應的實物,通過教師演示和學生自己動手相結合,把理論和實踐結年第 11期合起來。比如在講到會計賬簿時,準備好各種賬頁供學生識別,再根據編制好的記賬憑證練習 El記賬及各種明細賬的登記。
通過會計模擬實驗和會計實習培養學生會計業務素質。
會計模擬實驗是模擬一個生產單位的生產經營過程,學生根據實驗內容的要求,自己動手,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仿佛置身于實際單位的財務部門一樣。這就使他們對會計工作的全貌有了清晰直觀的了解,既培養了動手能力,又加深了對會計基礎理論和會計工作內在聯系的深刻認識,為畢業后順利就業打下基礎。
會計專業學生在企業實習時會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的實習技能得不到全面的鍛煉。而市場上在招收會計人才時一般要求至少有一至兩年工作經驗,為適應市場上會計人才的需求,學校必須通過校內的培訓,使學生畢業時能達到相應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學校可以成立一個會計代理記賬機構,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操作。
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保證實訓有效進行。
辦好職業教育,培養出滿足生產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須依賴于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
會計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和其提供會計信息的重要性,為了防止會計信息外流,嚴守商業秘密,許多企事業單位都不愿意接受學生實習,不愿意讓外來人員知道其真實的會計資料和財務狀況,這就使得財會專業的“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模式與其他專業有所不同,我認為比較可行的方式有:
鼓勵教師參加會計專業資格的技術職稱考試,取得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證書。
積極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聘任有豐富經驗的財會工作人員來擔任兼職教師,擴大“雙師型”教師隊伍。
組織進行實訓實驗室建設,建立會計模擬實驗室和會計電算化專用機房,為教師提供實際操作場所。
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專業實踐。為了提高專業教師理論和實踐聯系的能力,學校可以每學期安排教學輪空,要求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一定時間的專業實踐鍛煉,提高實際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中等職業學校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應從日常教學著手,通過模擬實驗和實習進行強化訓練,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而這一切的實施有賴于建立一支“雙師型”隊伍作為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