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學院 陳洪艷 劉宇翔
涼山彝族包飾旅游商品的創新設計與開發研究①
西昌學院 陳洪艷 劉宇翔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其中旅游商品消費是旅游消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著重對涼山特色旅游商品——彝族包飾的圖案、顏色和刺繡等元素進行探討,并在現代旅游商品發展的基礎上提出對彝族包飾進行創新設計與開發的思路,不僅突出了涼山彝族的獨特民族風格,而且達到了為大眾旅游消費者喜愛的目的。
涼山 旅游商品 彝族包飾 創新設計 開發
旅游商品作為旅游業不可缺少的部分,貫穿著吃、住、行、游、購、娛各個方面,它不僅僅影響著旅游資源的延伸發展、游客對旅游景點的感受、區域文化的弘揚,更影響著區域經濟、社會效益的發展。一個好的旅游商品不僅能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對各區域旅游地的文化進行良好地宣傳,當作為地域性的符號與象征時更是形成了品牌效益。彝族包飾是涼山特色旅游商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著彝族人民的歷史、文化特色及工藝技術。本文著重研究涼山彝族包飾元素的組成及其深層含義,并提出了一系列對于彝族包飾旅游商品設計開發的創新思路。
四川省涼山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居住地,同時也擁有豐富多彩的其他少數民族文化和漢文化。涼山州旅游資源豐富,首府西昌素來就有“月城”、“一座春天棲息的城市”等雅稱,而奇危秀麗的螺髻山、生態多樣的邛海濕地、高科技的衛星發射基地、神秘美麗的瀘沽湖、文化名城會理等都是每一位游客值得游覽的旅游勝地,同時涼山州可供開發的旅游商品種類豐富。2013年涼山州旅游局公布旅游商品分類如表1所示。

表1 2013年涼山州旅游局公布旅游商品分類
涼山旅游商品的發展,是實現涼山旅游業蓬勃發展的途徑之一,同時涼山旅游商品因地域的不同,呈現的特色也不同。彝族的“坨坨肉”、“桿桿酒”,藏族的酥沒茶,摩梭族的“蘇里瑪酒”等都代表著涼山州每個民族各具特色的旅游商品。涼山州的特色旅游商品還有蟲草、蕨瑩、圓根酸菜等土特產,同時南紅瑪瑙由于其美學價值和收藏價值,近年來成為旅游商品的新寵,不僅深受本地人熱愛,也是許多旅游者必購的旅游紀念品之一。
涼山旅游商品的豐富程度,從手工藝系列中也能清晰地展現。涼山彝族服飾是當地的特色旅游商品,征集服飾創新設計作品、舉辦服飾設計大賽,同時對外展覽、銷售,成為了傳承和傳播彝族文化的重要途徑。彝族包飾作為彝族服飾的附屬品,向旅游者展現著彝族文化魅力,并且涼山彝族包飾的創新設計是對涼山旅游商品發展的推動。涼山彝族民族元素豐富多彩。本文主要探討如何運用現代化的表現手法,使彝族包飾與現代時尚結合,既滿足旅游者心理上對神秘彝族的探索,同時將其運用于生活。
涼山彝族人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因其神秘,人們不斷地對彝族文化加以探索,彝族文化也向社會展現了一個民族最原始的風貌,我們通過對彝族人的吃穿用行等的演變可以追溯其歷史發展的足跡。筆者根據最能代表彝族文化和最適宜進行包飾作品開發的元素進行了提煉,主要有以下三個類別。
2.1 彝族圖騰
圖騰是一個古老民族最原始的創造,它真實地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傳承。涼山彝族民間對民俗信仰十分看重,天地、明月、山川、河流等都是彝族民間的自然崇拜對象,喜愛植物紋樣、動物紋樣。現代生活中,涼山彝族對火圖騰崇拜依然清晰可見,房屋建筑和服飾中都有火圖騰的樣式,火把節更是向外來游客展現涼山彝族人民對“火”的重視,這或許是因為在遠古時期涼山彝族人民在天氣寒冷的情況下對火的依賴,形成了千百年來不變的習俗和對火圖騰的崇拜。當然,在服飾、建筑、雕刻上經常見到的還有云紋、火鐮紋、水波紋等美麗的圖案。在涼山彝族漆器中也常描繪鷹圖騰、太陽圖騰、虎圖騰等圖案,其中虎圖騰更直接地表現出彝族人民對“虎”的崇拜,在彝族人民心中“黑虎”被尊稱為祖先,而虎也給涼山彝族人民帶來了凝聚的信仰。這些代表彝族人信仰崇拜的圖騰是進行包飾設計的重要元素。
2.2 彝族色彩
彝族色彩內容多姿多彩,從涼山彝族人民的服飾、建筑、漆器等物品上都表現了彝族人民對黑、紅、黃三色尤其熱愛。這三色和他們的宗教信仰與民俗文化有著深遠的淵源。在彝族人民的心中,每一種顏色代表著一份文化信仰。黑色象征著群山與黑土,能給人以莊重肅穆、沉靜高貴、威嚴沉默、剛強堅韌之感;紅色在彝族人心理和眼里是神圣的色彩,是它驅除了黑暗,給人們帶來了光明,送來了吉祥;黃色象征著陽光,它意味著善良和友誼、豐收和富裕,具有共同遵守和永恒不變的道義。隨著時代的發展,涼山彝族人民在不斷創新中創造了五色文化(黑、紅、黃、青、白),在三色元的基礎上增加了青、白兩色更多被女子使用;同時,在許多彝族地域因其文化的差異,顏色的深淺也稍有差異,這造就了涼山彝族人民更為絢麗的色彩。
2.3 彝族刺繡
刺繡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而涼山彝族人民自己的刺繡也獨具民族特色,為中華刺繡內容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彝族刺繡與羌族刺繡齊名,被譽為“南彝北羌”。在彝族傳統生活中,彝族人民認為女子會刺繡是彝族選美的重要條件之一,表達了一個民族的文化渲染度,所以彝繡承載著彝族人民獨具特色的文化內容。在彝族服飾、頭飾、包飾上我們都可以發現彝繡的運用。圖案的繡制、花紋的勾勒、金屬的鑲嵌等方式在彝族服飾中十分常見,而常見的彝繡制作工藝有挑花、貼花、鎖花、穿花、盤花、刺花、鑲嵌等手法和技巧。彝族人刺繡時多采用米字格、井字格、十字格等常用的布局方式來繡制復雜而繁瑣的圖案,既有對稱的圖案美又有花中有花的層次感。彝族刺繡圖案多為花鳥、山河、明月等為主要圖案,繡線也多選擇黑、紅、黃、綠、白色為主。彝繡相傳至今經歷1700多年歷史的沉淀,現已經是我國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需要我們的傳承與發揚。
通過調查走訪,筆者發現在市面上存在的彝族包飾都保留著傳統的工藝制作方式;而最有突破性代表的是由毛文志創新設計制作的以“彝夢”為主題一系列包飾,它結合了現代與民族的優點(毛文志的《彝夢-月城韻彝繡包》系列彝族包飾獲得2015四川旅游商品設計征集活動大賽一金一銀。2016年7月29日參加四川國際文化旅游節商品展,他的《彝夢-原創彝繡包》獲得2016樂山首屆文化創意作品大賽文化旅游類金獎)。筆者從市場調查中發現了當下彝族包飾開發設計存在的一些缺陷。
3.1 品類單一
三角包可以說是最為原始的彝族包飾,以及彝族老人常用的煙袋也是包飾的一種。方形、弧形、三角形在傳統的彝族文化中代表著祝福祥和之意,直到今日,涼山彝族人民在包飾上任然延續著這種制作形狀。在這樣的文化基礎上,市面上的彝族包飾也多以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三角形的形狀為主,但制作時卻缺乏創新性,不具層次感,同時顯得十分單調;在刺繡圖案上多選擇花、草、線條等單一圖案,繡線顏色多為綠色、白色為主(綠、白色在彝族人民心中多認為是年輕女子用的顏色),并未將彝繡的復雜工藝展現出來,同時從顏色上看黑、紅、黃三色也未能得到充分凸顯。
3.2 文化表現力不足
涼山彝族文化絢爛而神秘,文化逐漸成為吸引旅游者前來旅游的重要原因。從涼山市面現有的彝族包飾表面所承載的文化上來講,圖案簡單、刺繡線粗糙、設計樣式單一等缺陷使彝族包飾所凸顯的彝族文化都受到限制,包飾的精致制作是對每一個包飾收藏家的美好記憶,并從中感受到彝族文化的魅力;文化表現力不足,更多歸于彝族包飾的制作多是以追求經營生存為目的的小作坊,并限于本民族的使用。包飾的設計制作與經營方式都影響著包飾承載的文化內容與其文化的傳播。一個優秀的企業對商品質量的追求從側面反映了這個企業所追求的文化態度,同時也從商品中反映了所承載的文化強弱度。
3.3 彝族包飾在現代生活中實用性差
涼山現有彝族包飾多強調彝族包飾在傳統工藝、簡單圖案的運用,而設計保留彝族特色時卻沒考慮到如何與現代社會共鳴。彝族包飾作為旅游商品時,在游客買下包飾結束旅行后,無法滿足大多數游客再使用的心理。涼山州是彝族人口居住最多的地區,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彝族人民也追求著更高質量的生活,而真正在生活中用到有關彝族物品的人卻很少,他們多是未脫離信仰的老人,或是對藝術有執著追求的人。涼山彝族包飾在現代生活中實用性弱,影響著涼山彝族文化傳承的延續,這反映了涼山彝族包飾創新設計的必要性。
涼山彝族包飾作為現代旅游商品時,不僅要保留彝族傳統風格,還要加入現代元素,或是在依靠現代設計的同時融入彝族傳統元素。
4.1 增添現代感的包飾元素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包飾的造型、色彩、圖案是多種多樣的。筆者就涼山彝族包飾單一性的缺點提出增添現代包飾元素的創新思路,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與現代包飾相結合。
(1)從現代包飾的造型看,現代包飾造型多樣,材質制作選擇多,其形狀也可以改變。利用口金、皮革、小金屬飾品等增添在造型上的創新,在不改變彝族特有的彝繡、圖案、色彩的基礎上,給人精致的感覺。如制作彝族口金零錢包。涼山彝族人民也崇尚鷹圖騰,漆器中有鷹爪杯造型獨具特色,從造型上借鑒個性動物包的制作,制作彝族虎包、鷹包(見圖1)。

圖1 口金包
(2)從現代包飾色彩上看,現代包飾色彩豐富,講究搭配調和。如何展現涼山彝族人民對三色的重視,五色文化的運用,是本文創新思路的關鍵。現代社會人們追求多姿多彩的色彩,涼山彝族人民重視三色,卻也可以接受更多絢麗的色彩。利用突出三色的對比色和鄰近色在視覺上做到集中的突出色。
(3)從現代包飾的圖案上看,現代包飾圖案繁多,有清晰可愛、民族風情、外國異域風景等圖案運用在包飾上。涼山彝族圖案既美麗又帶著民族的神秘感。當添加現代包飾圖案元素時,產生的效果是形成一幅畫,而不再是單一的符號組建而成(見圖2)。但是在圖案上筆者建議保留彝族獨特彝繡繡制的制作工藝,既展現了彝族的魅力,又是一件旅游商品更具有收藏價值,增加其附加價值。如繡制彝族人物圖案或以景入話的方式在畫中表達彝族元素,以增加人們對彝族文化的認識。
4.2 體系化地設計制作涼山彝族包飾
每一個旅游商品要更好地發展,形成宣傳效應,系統地設計制作旅游商品是必要的,這也是在繁華的現代生活中突出表現個性引起游客購買欲望的條件之一。

圖2 帆布包
(1)涼山現有市面上的彝族包飾大多以零散的形態存在,私人小經營模式是十分普遍的。筆者僅對涼山彝族包飾體系化的設計提出創新思路,就如現在市場上存在許多服飾,各種各樣的風格,而怎樣容易地區分它們,需要設計者和制作者形成一個系列,一個賣場服飾以黑白色為主,我們就可以很清晰地分辨出賣家所賣服飾的風格是什么。當然,彝族包飾形成一個系列時,也存在同樣的效果,就如毛文志“彝夢”系列。風格、圖案、設計方式等都能成為一系列的商品,同時它也充分展現了設計者與制作者所要表達的文化內涵。
(2)現代旅游商品要繁榮發展,logo標識是缺一不可的。logo不僅可以使顧客輕易地區別出商品特點,又能從logo上反映物品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彝族包飾多樣,同時也缺乏一個團隊對彝族包飾精心設計的logo標識,不能使購買者輕易地想起并區分。
4.3 時尚與民族元素的融合
時尚與民族元素的融合是民族元素附于時尚品上對民族文化的延伸,時尚元素附于民族品上為時尚添加另一種風采。
(1)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時尚與民族的融合有很多,如漢服。漢服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演變依舊輝煌,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呼吁保留穿漢服的習俗,同時將漢服元素融入現代生活中。彝族元素的運用就如漢服元素的運用,依舊保留涼山彝族特有的元素,將彝族元素運用于生活中去。如生活中我們常使用的帆布包,在包上繡制彝族元素的圖案,使彝族元素在現代生活中得到體現(見圖2);也可以借鑒平遙“晉商票號元寶造型拼布包”設計方式,使彝族圖案與麻棉布料或皮革相結合(見圖3)。
(2)民族元素應用于現代生活中,也是將民族元素變得時尚的一種方式。民族與時尚的融合,是對民族文化的一種沖擊,因而我們更要重視對民族元素合理創新。涼山彝族包飾的創新依然如此。本文以皮革鏤空設計與彝族圖案結合,讓彝族圖案在皮革上展現出來。
(3)時尚與民族元素的巧妙融合,往往需要制作者不斷追求時尚、了解時尚;時代在不斷進步,而時尚元素在每個時間點也有差異。彝族包飾的創新設計與開發在保留傳統民族元素的前提下,加入時尚元素。如某一年流行朋克風,使彝族元素與朋克風結合;某一年流行直筒包,使彝族元素與直筒包相結合;某一年流行流蘇,使彝族元素與流蘇相結合。然而這些結合也往往會在不經意間丟失了民族的韻味,這就需要設計者和制作者把握一個“度”。如彝族三角荷包就是彝族元素與流蘇的結合。

圖3 拼布包
旅游商品的創新設計是旅游業發展的一部分,本文從對彝族元素的多元化與現代包飾的材料、技術、配飾方面對涼山彝族包飾創新設計,同時從旅游商品的特征角度提出對包飾的設計。涼山彝族包飾的創新設計可以豐富涼山旅游業的內容,使涼山彝族文化得到傳承的同時又與現代時尚相結合,受廣大旅游者歡迎,推動涼山旅游業的發展。
[1] 楊.巴雅爾.論旅游商品及其在旅游業中的重要性[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37(4).
[2] 耿選珍.涼山州彝族特色旅游商品探析[J].科技信息,2012 (26).
[3] 劉雪姿.高職皮具設計專業課程標準開發探析——以《箱包設計與制作》課程為例[J].大學教育,2014(7).
[4] 袁巍.彝族傳統文化元素再設計的探究[J].文學教育(中),2014 (12).
[5] 陳曉莉.涼山自然地理環境對彝族服飾文化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34).
[6] 白昌華.平遙『晉商票號元寶造型拼布包』喜獲銅獎[N].晉中日報,http://shanxi.china.com/jinzhong/jzzs/ jzsh/11166890/20160528/22757131.html,2016-05-28.
[7] 涼山州旅游商品分類概況[EB/OL].涼山州旅游局,http:// dc.lsz.gov.cn/lszrmzf/lyfw26/1014187/index.html,2013-09-22.
[8] 馬山.黑、紅、黃三原色與涼山彝族文化[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
F590
A
2096-0298(2016)10(c)-052-03
①JJOT·BBIP玖幣彝素創意包飾工作室(西昌學院大學生創業大賽)。
陳洪艷(1994-),女,四川儀隴人,西昌學院輕化工程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本科,主要從事旅游管理研究;劉宇翔(1980-),女,四川西昌人,西昌學院講師,旅游管理碩士,主要從事旅游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