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是傳承和引領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綜合國力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從當前我國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入手,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新形勢下加強高校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的相關措施,希望能夠為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提供相應的支持和借鑒,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促使我國教育事業和文化事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傳承,是中國人民的重要精神力量,所以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是國家相關教育部門必須肩負的重要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長時間以來,國家一直致力于加強我國高校校園基礎設施建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并通過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整體教學質量、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等,在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方面做出了相應的努力。但是,隨著社會轉型帶來了的多元文化背景變化,高校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也遇到了一定的挑戰和機遇,所以高校相關文化建設部門應該正視當前我國高校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積極采取一定的措施應對這些問題,抓住機遇,加強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切實推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人才強國發展戰略的實現貢獻相應的力量。
一、當前我國高校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缺乏整體性
每一個高等院校都存在自身的文化特色,高校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從高校文化特色入手,從整體出發,才能真正在校園中構建起良好的文化氛圍,突顯校園文化特色,促使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取得相應的成效[2]。但是當前我國絕大多數高等院校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一般將重點當值在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兩個方面,重視發展學生管理部門對學生的控制功能和凝聚、激勵功能等,單純的將校園文化建設定位為教育教學活動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不利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全面發展,對校園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產生著不良影響[1]。
(二)高校校園制度文化建設不完善
對于高等院校來說,校園制度文化主要是在高校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中發展和形成的,能夠得到高校全體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的認同,與高校主流物質和文化精神成果相符合,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高校特有的文化價值觀念和學生管理方式等。但是現階段,我國高校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僅各項規章制度不健全,相關管理部門對各項制度的執行力度也不夠,嚴重影響了制度文化作用的充分發揮,不利于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的發展。
(三)校園物質環境文化創新性不足
高校校園物質文化環境是校園文化中外在文化載體的集合。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教育形勢下,我國高校已經逐漸拜托了發展落后的局面,物質文化環境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校園建筑布局、綠化美化、內部教學陳設以及校園文化傳播設施等都逐漸完善。但是,由于我國各地區經濟、教育、文化等發展不均衡,也有一些地區的高校缺乏資金和政策的扶持,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創新性相對較差,仍然使用傳統落后的文化建設設施,對校園文化的傳播和文化軟實力的強化產生不利影響。
二、強化我國高校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對策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新時期,受到當前政治經濟環境的影響,高校在建設發展過程中承擔著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逐步增強水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凝聚力的重要任務,肩負著培養社會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歷史使命。先進的校園文化能夠推進高校教育教學的改革創新,促使高校校園形成良好的校風和學風等,保證教師與學生的信息鑒別能力和文化鑒賞能力得到相應的提升。
1.立足新起點,全面加強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從廣義上講所涉及的范圍相對較為廣泛,既包含多種多樣的各類具體文化建設活動,又與深層次的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服務教育等息息相關。所以在新時期,基于新社會形勢,高校應該站在全新的歷史起點上,從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推進高校自身發展的角度來重新認識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對于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性,進而在工作實踐中真正將文化軟實力建設納入到校園管理建設的總體規劃中,制定相應的措施,保證高校校園文化軟實力能夠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得到穩步提升。
2.堅持教育的規范化發展,堅守教育主陣地
我國高校要想進一步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的建設水平,就應該進一步提升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重視程度,重新結合新時期高校實際發展情況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方案,保證思想政治、馬克思基礎原理等課程質量,并在教學實踐中適當的融入時事熱點、當前我國政治發展狀況等,讓學生能夠正確辨別社會上的各類信息,促使學生健康成長。同時,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還應該充分發揮高校兩級黨校、團校等思想陣地的重要作用,通過堅守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深化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理解,進而以高等的、優秀的校園文化塑造和鼓舞學生,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的教育引導能力,促使高校得到更好的發展。
3.加強教育實踐,追求高質量教育
在校園文化軟實力的建設過程中高校必須為學生提供適合其成長的良好校園文化環境。優秀的校園文化環境能夠對學生潛在能力的激發和主觀能動性的調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高校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有利于提升學生對于高校的認同感,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高校將校園文化建設付諸于實踐,用社會主義先進思想指導和武裝學生,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加以引導,真正通過高質量的教育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人才。
(二)以改革創新的時代旋律對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加以指導
基于新時期國務院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思想,我國高校也應該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將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內容。高校在發展中應該積極吸收國家創新教育的新思想,對校園文化建設相關活動的內容和方式進行合理創新,進而以新的文化教育成果對學生實施教育引導,逐步將學生培養成高素質實用性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相應的貢獻。首先,高校可以加強創新針對性教育,增強教育教學活力。我國高校學生接受高等教育主要是希望通過專業的學習不斷提升自身各項知識儲備、強化綜合能力等、促進自身全面發展,因此高校應該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在保證專業教育質量的基礎上,適當開展教風和學風建設,促使思想道德教育逐步向著常規化和具體化發展,增強教育活力,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其次,提升教育實踐性,爭取獲得教育新成效。高校大學生積極參與企業實習活動,走企業成才的發展途徑,進而在受教育階段積累一定的社會經驗和崗位工作經驗等,保證學生在進入到社會后能夠近況適應工作需要,獲得更好的發展。這樣學生走企業成才的發展道路,才能真正將高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獲得新的教育成效,促使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以典型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
首先,高校應該在建設過程中積極引進企業文化,通過建設相應的校企合作長效教育機制為校園文化軟實力的強化提供相應的保障。在具體工作中高??梢苑e極開展“企業員工進校園”等系列教育活動,促使校園文化建設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在互通共融中共同進步和發展。同時,讓成功的民營企業家進入校園中為學生開展相應的講座,能夠啟發學生的創業思維,增強學生就業和創新的信心,進而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觀等,促使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其次,加強對地方文化的利用,創設高質量人才培養環境。根據本地區社會人才需求,高校在人才培養環境的創設中應該適當融入地方文化,如將地方歷史、風土人情等進入到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工作中,提升人才與地方的適用性,為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貢獻相應的力量。此外,高校還可以適當組織學生走出校園,進入社會,了解當前本地區求經濟發展形勢和發展趨向,在體驗地方地域文化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并將企業教育作為校園文化教育引導的延伸,促使高校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活動更好的發展。
加強高校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是意象相對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不僅需要相關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還必須具備一定的持續發展機制作為保證。即是說高校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要想獲得創新發展,就應該結合新社會形勢,與時俱進,采取多元化的措施提升專業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就業教育等質量和水平,真正發揮校園文化軟實力的作用,切實為社會培養更為優秀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