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利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第一中學
?
構建高中歷史教學策略的探索
劉亞利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第一中學
構建高效課堂已成為教育工作者必須解決的問題,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轉變教學理念、創建新型師生關系和實施創新教育是不失為有效的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探索
在課改進程中,提倡采用“新課標”,利用“新課程”,樹立“新理念”。而要配合和落實課程改革,沒有與新課程合拍的教育理念,沒有豐富扎實的德才學識和廣闊胸懷,沒有勤鉆研、善反思和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的進取精神,是不行的。我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積極探索有效的歷史教學的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教材是課程的主要載體,是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教師是新課程的具體實踐者,需要事先了解有關的課改內容,尤其是新教材的內容,做到事無巨細,一切都了然于心。要充分研究新教材的結構、體例、教學目標等,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知識的欠缺和不足并及時進行補充。
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就應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主體創造力,進行教學優化的研究,優化重組以往的教育教學經驗,在實踐新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努力超越課程和教科書的牽制,變“教教材”為“教課程”、“用課程”。改變以往的思維模式,根據自己扎實的知識積累和優化的知識結構,進行多種新課程的教學實驗、設計,有條件的話進行交流學習,參與新課程的創造與開發。
例一:課改后的高中歷史教材的主體結構按“學習專題”來構建,每一“學習專題”又由“專題導學”、“學習內容”和“專題學習檔案”三部分構成,其中設計了對學生的學習建議、基本學習內容、學習評價和學習活動等內容,尤其是教材中還設有“學習與探究”課,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與學生一起進行探究活動。從教材的結構和體例可以看出,光憑以前的知識和經驗已經不能勝任新課改關于教學的要求了,有些活動和內容是以前從來都沒有涉及到的,我們除了要學習,補充知識外,還要進行相關的組織和設計活動能力方面的培養,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傳統教學方式養成了大部分人對歷史的誤解,認為歷史就是一科用來背的科目,造成學生對歷史的極大歪曲和誤解,它導致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是約定的、生硬的、死板的,甚至失去了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作為社會學科的歷史,歷史是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總結,它有著豐富的內涵,所以,歷史也是一門用來思考的學科,它可以使人理智、冷靜、客觀地分析事物,從而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可以使人借鑒正反面歷史經驗和吸取教訓,從而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增強面對社會、面對競爭的勇氣和能力。在新課程的內容中,多了很多對歷史史實的闡釋,減少了很多生硬的歷史定義,在內容的編排上體現出了很大的空間自由度。
例二:如新教材高一歷史第一冊(人教版),其內容著重反映的是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里面概念性、抽象性的內容比較多,如果采取傳統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其結果可能是教師講不清楚,學生理解不透,也不會有深層次的學習體驗,效果自然不好。所以要轉變教學模式,如有關“王”的出現這一內容,就采取引證考古資料(成就)來烘托王權威嚴,讓學生加深對國家形成的理解;涉及現代中國的外交關系的內容,就讓學生結合現代的國際國內的時勢,扮演外交家的角色展開“外交活動”,以此加深學生對外交與國內建設關系的理解;而對于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的教學內容,則設立模擬法庭,讓學生在虛設的環境下感受民主與法制的關系等等。
由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力圖摒棄陳舊的教學模式,轉變教學理念,創新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把握課改的每一個發展契機,使學生在學習中,探討新知、體驗新知和感悟新知。
構建新型的師生互動的教學關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發展多方面的潛能是新課改的另一亮點。它要求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閃光點,要激勵學生在活動中合作參與、發現探究,激勵他們處理信息、解決問題,激勵他們交流思想展示成果;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實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量的課堂時間讓學生質疑、討論、交流、評價,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合作交流的互助性,探究未知的開拓性得到有效發展。
首先是倡導師生共同來開發課程。學生參與開發課程使得課程的開發和使用有了更大的空間。如果把一部分課程的選擇權交給學生,形成一種師生共同開發課程的局面。那樣不僅使課程更豐富多樣,為學生所喜歡,而且有利于學生全面主動的發展。
其次是嘗試進行師生共同教學。傳統的教師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教學變得沉悶死板,如果讓學生也參與到“教”的活動中來,師生互為補充,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不僅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體念。
再次是完成師生共同評價。教師應堅持讓學生平等地參與教學評價,實行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達到師生共同發展的效果。通過參與教學評價,讓同學們較客觀認識自己和別人的優點,增強互信,為新型師生關系的確立奠定情感基礎。
作為教師,教學方法要創新,教學內容要創新;作為學生,新課改所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也是創新的重要一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想方設法進行創新、提倡和鼓勵創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該有效、合理地組織教學活動,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發現問題,以舊引新,使他們將接受知識的過程轉化為能動參與的過程,成為真正的探索者和發現者。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這是一種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