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霞
河北省冀州市小寨鄉中學
?
初中數學課別忘給學生自主的空間
李迎霞
河北省冀州市小寨鄉中學
老師應走出演講者、唱主角的角色,成為全體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應在學生的學習的過程中,在恰當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與引導,要改變以前那種“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獲得知識,體驗獲取知識的樂趣。
1.“以學生為主,老師為導”的理念落實得不夠。
特別是在老師出題這一環節上,我想在學生自己自學理解了公因式后,應讓學生自己探究,這樣做既改變了教的方式,又能促進學生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不但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這樣學生學習才不會感到枯燥,學習才有味。
2.這節課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研究不夠,應針對學生進行備課。
學生剛剛接觸因式分解這概念后,對于公因式是單項式的容易接受,但提出了多項式是公因式的分解,對于部分的學生來說是有點接受不了,所以這節課的效果不是很好。我想應在課前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備課,從學生的學習接受知識和樂于學習的角度去備好每一節課。
3.課堂上不能“過于求全”。
我們總認為每一節課都要按一定的步驟和程序進行,這樣才覺得完美,其實不然,關鍵是如何讓學生更好的學會每一個知識點,老師講清每一個知識點,而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再根據學生、課堂的實際情況去處理好問題與時間,這節課完成不了的內容下節課再講,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教室,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動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也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為主的思想。
1.由學生的回答機智地制造一些小幽默。
課堂教學機智是教師智能的靈活性與機敏性的統一,是一種“應急”的智力活動,體現出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只有機智地處理好課堂上生成的各種問題,才能讓課堂教學充滿著教育智慧。教師如果能適當加一些得體的幽默,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不僅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幽默精神。而學生的幽默精神正是學生心靈自由的反映,也正是學生創新的條件,因此,利用得體的小幽默,創設輕松氛圍是數學教師運用教學機智的主要表現。但教師在運用教學機智創設輕松氛圍時,一定要注意掌握分寸。
2.注重學生的實際生活,關心學生的成長。
在教學中,學生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就應當盡可能地考慮問題的內涵與外延,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討。在《變量與函數》中,同學們對自變量與因變量有深刻的理會:在同學們自學后,我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能否例舉出一些函數的例子來。
有同學說:“爸爸每個星期給我15塊錢,所給的星期數與錢數是一種函數關系,即用x表示星期數,用y表示所給的錢數,那么y=15x,x是自變量,y是因變量。”
“很好,這位同學舉的例很實在,能把函數的知識與生活結合一起。還有沒有其他的例子呢?”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應用于生活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的趣味作用,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為此,在教學中我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從他們的生活經驗和環境中汲取有利學生健康成長的題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
3.充分利用好教材和挖掘新題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現在的數學教材與以前的教材大不一樣,數學內容的引入注重從實際問題情境入手,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教材內容的編寫,把握課程標準,同時又具有彈性,編寫的一些內容,既能適應較高學生的需求,又能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發展。教材內容的敘述,適當介紹數學內容的背景知識與數學內容融為一體,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體會數學的文化價值。
教材中設置了一些欄目如:觀察、思考、實驗、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閱讀材料等,這些欄目給學生適當的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獲得體驗和感受。特別是“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這兩部分的內容更能從生活中取出題材讓學生探究,如在講到相似對應求物體的高時,如何求在教室里能看到椰子樹、檳榔樹、學校懸掛國旗、水塔、教學樓等物體的高;在講到“統計與概率”中的拋擲硬幣和拋骰子、“石頭、剪刀、布”的游戲、買彩票中獎的概率;端陽節如何檢驗棕子是否熟時用到的樣本估計總體等許多身邊的題材,能讓學生感到數學的價值,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不僅在課堂上增添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又能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人我們應當重視和相信學生,改變以前的教學觀念。讓學生自學,不只是單純地看書,而是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交流。教師少講、精講,教師絕不就題講題,或只告訴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尋找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讓學生講解題的思路、突破口是什么、所用的知識點又是什么等,如果學生講對了,教師肯定,講得不完整、達不到深度的,學生、教師補充,講錯了的,學生、教師一起更正。教師引導學生投入到這些活動中,讓他們親身感悟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教師要從“一線”退到“二線”,為學生自學、思考、討論、答疑當好“參謀”,創造條件盡可能地讓學生“有為”,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建構,最終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學生自學的過程,可以說是一種創新的過程。對學生來說,在沒有自學之前,知識一般都是陌生的,而通過經歷自學過程,得到對這些知識的感悟,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由于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學習體驗各不相同,在學習過程中達到學習目標的方法和途徑也往往有所不同,學生在教師明確目標的引導下,通過各自的親歷體驗,對問題的解決能達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