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設計研究
以實際工程為基礎,結合目前橋梁的主要結構形式與技術要求,確定了橋梁結構形式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然后參照規范,初步估算出橋梁的細部構造尺寸,進而計算出主梁截面幾何特性。最終對連續梁的承載力進行驗算,從而驗證了了橋梁設計的合理性,并提出依然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大多數橋的結構多為多跨簡支梁和連續梁結構形式。連續梁是超靜定結構。在恒載作用下,連續梁的支點產生負彎矩而跨中產生正彎矩,類似于減小了跨中彎矩的大小,使彎矩的大小分配均勻,因而可以減小梁高,增大橋下凈空高度和節省材料。連續梁不僅剛度大,整體性好,超載能力強,而且安全度高,橋面伸縮縫較少,再加上跨中截面的彎矩減小,使得橋的跨度可以增大。簡支梁受力明確,特殊力的影響小,設計施工易標準化、簡單化。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具有諸多優點,比如接縫少、剛度好、行車平順舒適等,常被使用的跨度范圍是30-120m。因此該設計最終選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橋。
大橋東西向橫跨黃河。左幅橋梁起訖樁號為ZK209+200.390~ZK210+842.000,全長1641.61米,上部結構為4×(3×50米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80+4×150+80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 ×(5×30米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4×30米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墩采用鋼筋混凝土實心墩、空心墩,灌注樁基礎;0號橋臺采用柱式臺,灌注樁基礎,左幅27號橋臺肋板臺,灌注樁基礎,右幅24號橋臺采用U臺,擴大基礎。
本橋采用3×50m,橋梁總長150m三跨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橋。梁體采用四片變截面預應力混凝土箱型梁,箱梁為單箱單室箱型斜腹板截面,混凝土采用C55,預制主梁高2.5m,頂板寬2.1m,底板寬1m,邊主梁頂板寬2.55m,底板寬1m,支點處截面腹、底板進行了加厚。施工方法采用預制拼裝,跨與跨之間采用簡支轉連續,預制主梁間采用0.9m 的現澆濕接縫。大橋布置圖見圖1所示。
圖1 該大橋立面布置圖
(1)混凝土
主梁采用C55混凝土,翼板濕接縫、墩頂濕接頭為C50微膨脹混凝土。橋面鋪裝上層為瀝青混凝土。
(2) 鋼材
①預應力鋼材
主橋縱向預應力材料采用符合GB/T 5224-2003的高強低松弛預應力鋼絞線。預應力鋼束公稱直
徑為15.2mm,面積為139mm2,抗拉強度標準值為1860MPa,預應力鋼筋的彈性模量為1.95MPa,錨下張拉控制應力為1395MPa。
②普通鋼筋采用R235和HRB335鋼筋,鋼筋直徑≥10mm,采用HRB335熱軋帶肋鋼;鋼筋直徑<10mm者,采用R235(A3)鋼。
箱形梁截面尺寸:梁高為2.5m,為便于模板制作和外形美觀,主梁沿縱向外輪廓尺寸保持不變,端部設置橫隔梁,高2.2m,寬0.5m,橫向共計4片箱形梁,采用濕接縫進行連接,濕接縫寬0.9m,厚度為0.2m,預制箱形梁跨中頂板寬2.1m,腹板厚0.25m,底板厚0.25m;端部頂板寬2.1m,腹板厚0.35m,頂板厚0.2m,底板厚0.35m,腹板和頂板間設有承托。底板厚度,腹板厚度在距支座中心線3.0m處,開始漸變為距支座中心線0.1m處的0.35m,如圖2所示。
先算出各驗算面的毛截面特性和鋼束位置,以此為基礎計算出主梁凈截面和換算截面面積、慣性矩,然后算出梁截面分別對重心軸,上梗肋與下梗肋的靜矩,最后匯總成截面特性值總表,為各受力階段的應力驗算準備計算數據。截面幾何特性匯總見表1。
表1 截面幾何特性匯總見表
圖2 主梁橫斷面尺寸圖及縱剖面示意圖(單位:cm)
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依據《公路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確定箱型截面翼緣板的有效寬度,對于連續梁:
由《公路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查得理論跨徑
根據上述bi/li的比值,查得ρf=1.0,所以,
受壓區高度x 計算:
其中
所以
即中性軸在上翼緣中通過,為一類T形截面。
受壓區高度x 應符合下列要求
滿足《公路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防止出現超筋梁及脆性破壞的要求。
正截面承載力驗算:對于跨中截面,帶入將x=162.698mm下式計算截面承載力:
所以跨中截面正截面承載力滿足要求。
對于L/4截面,按照跨中截面的計算方式,可得:
所以L/4截面正截面承載力滿足要求。
同理支點處截面,可得:
由上可知,支點處截面正截面承載力滿足要求。
驗算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筋率應滿足以下條件:
式中:S0為全截面換算重心軸以上(或以下)部分截面對重心軸的面積矩,對于跨中及L/4截面,對于支點處截面;Np為使用階段張拉鋼束產生的預加力;An為混凝土凈截面面積和截面抵抗矩;W0為彈性抵抗矩;為扣除全部預應力損失后預應力筋的混凝土預壓應力。
對于跨中截面:構件抗裂邊緣產生的混凝土預壓應力
換算截面抗裂邊緣的彈性抵抗矩
所以跨中截面配筋率滿足要求。
對于L/4截面:
所以L/4截面配筋率滿足要求。
對于支點處截面:
所以支點處截面配筋率滿足要求。
斜截面承載力計算
本設計選取距支點h/2處的截面和變截面點處進行斜截面抗剪承載力驗算。箍筋采用四肢直徑12mm的R235鋼筋,設間距為sv=200mm ,距支點相當于一倍梁高范圍內,箍筋間距為sv=100mm 。
截面抗剪強度上下限復核,先進行截面抗剪強度上下限復核。依據《公預規》若符合下列公式要求時,則不需要進行斜截面抗剪承載力計算:
式中:Vd為驗算截面處作用產生的剪力組合設計值;為混凝土抗拉設計強度,對C55混凝土取值1.89MPa;α2為預應力提高系數,取 1.25;h0為計算截面處縱向鋼筋合力作用點至上邊緣的距離;b為驗算截面腹板寬度。
距支點h/2處截面:
所以應進行抗剪承載力驗算。
變截面點處截面:
因此應進行抗剪承載力驗算。
截面抗剪承載力計算:當進行截面抗剪承載力計算時,其截面尺寸應符合下列公式:
式中:fcuk為混凝土強度等級,對C55混凝土,
距支點h/2處截面:
變截面點處截面:
斜截面抗剪承載力按下式計算:
10.3969/j.issn.1001- 8972.2016.20.016